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成因探究
态度去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因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制约,他们只能回归传统学术,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圣人之道”,但经世致用思想的提出,解除了宋明理学对人们长久以来的桎梏,促进了思想解放,成为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兼蓄先秦孔孟之道和民族大义,影响深远。近代学者丁寿昌在《日知录校正》中曾这样评价:“顾氏举康成以示不敢专辄,更可为师法,并推及宋明义之改经亦多可议矣。明人经学承宋元之后,师心自用,家法荡然。
自亭林出而知求之注疏,证之史传,可谓卓识。但蹊径初开,说犹未畅,后之儒者知尚实学,不为空言,我朝经学,直接汉唐,先生轫始之功,不可没矣”。此非虚言,在当时顾炎武联同黄宗羲、王夫之、唐甄、颜元、李塨等人,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品评时政,提出各式“匡时济民”的改革方案,使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一脉相承,“致用之学,自亭林以迄颜李,当时几成学者风尚”,蔚为壮观。
这些经世致用思想家们相悖于宋明理学的空虚、轻利,极力主张实用、功利,以实事求是为基点,注意考究源流,但又不拘泥于旧注古训,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融会到实学、实用当中,在综合历代儒家合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风范和各自特点的新体系、新思想。
如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明道救世”的主张;黄宗羲“经世应务”之旨的创新看法;以及王夫之“推故致新”,“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独到见解等等。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举朱陆汉宋诸派所凭借者一切摧陷廓清之,对于二千年来思想界,为极猛烈极诚挚的大革命运动。”[5]为当时社会注入了强心剂,世风为之一震。
乾嘉年间,国内军事战争基本结束,清朝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大兴文字狱。经世致用思潮在此时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考据朴学的兴起。这种情况下,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仍余波未停,为很多有识之士赞赏传承。吴学代表王鸣盛在自己的著作中,特定增加了经济之学,专以讲授经邦济世之学。
他说:“学问之道,当关其会通。知今不知古,俗儒之陋也;知古不知今,迂儒之癖也。心存稽古,用乃随时,并行不悖,是谓通儒。”[6]这一“古今并行不悖”理论,当为炎武“引古筹今”经世史学思想的继续。
同期学者全祖望更是对清政府给顾炎武的不实评价愤愤不平,坚持说:“先生最尊实验的,试细读《日知录》中论制度风俗各条便可以看出他许多资料,并非从纸上就可得,就这一点论,后来的古典考证家,只算学得‘半个亭林’罢了。
”[7]学者赵翼在《廿史札记小引》中言:“至古今风云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见附著之。……或以此比亭林《日知录》,谓身虽不仕,而其言有可用者,则吾岂敢。”[8]这本是
他在自己著作序中的自谦之词,但从中可看出顾炎武在当时学者心中的地位,亦能窥视其经世致用思想对后世学风的影响。
晚清时期“外患循生,内忧叠起”,“经世致用”思潮再次登上历史舞台。早期“师夷制夷”派代表龚自珍在《对策》一文中说:“不研乎经,不知经术之为本源也;不讨乎史,不知史事之为鉴也。不通乎当世之务,不知经、史施于今日之孰缓、孰亟、孰可行、孰不可行也。
”提出研究经史意在“通乎当世之务”,这与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相和。另一重要人物魏源也提出通经致用,黜虚崇实,强调“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在他参编的《皇朝经世文编》一书中,选录了97篇顾炎武的著述,位居全书所有收录作者之首,该书《姓名总目》介绍作者时,再次将亭林先生列在首位,足见其经世方面之影响。
其后变法改良派学者谭嗣同、梁启超阐述自己政治主张时常常以亭林先生的观点辅证,对他经世致用之学予以高度的评价,“炎武之言曰:‘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而今之注虫鱼、命草木者,皆不足以语此也。
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彼诚能践其言,其终身所撰者,盖不越此范围;……要之其标“实用主义”以为鹄,务使学问与社会增加密度,此实对于晚明之帖括清谈派施一大针砭;清代儒者以朴学自命以告示于文人,实炎武启之;最近数十年以经术而影响政体,亦绍逮炎武之精神也。
”[9]维新变法失败后,中国走上暴力革命的道路,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也不乏其人。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章炳麟甚至改名为绛,号太炎,以示自己是顾炎武学说和遗志的继承人。
由此可见,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历经后人传承内容不断丰富,其内在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文精神的实质,直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唐鉴.清学案小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2]顾炎武.顾氏谱系考[M].济南:齐鲁出版社,1997.3]赵俪生.顾炎武传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4]顾炎武.亭林余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书店,1985.6]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全祖望.鲒埼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许苏民.顾炎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J].云南大学
学报,2006(5).
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