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刘坚教授莅临文翁大讲堂作学术报告

2017-10-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坚教授此次学术报告的题目是<探寻学业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2003-2012年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介绍>.首先,刘坚教授从中国

刘坚教授此次学术报告的题目是《探寻学业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2003—2012年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介绍》。首先,刘坚教授从中国基础教育学业质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内却广受诟病的尴尬处境谈起。

他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一方面因其培养的学生学业水平较高而广受西方教育从业者的好评,但另一方面又因其过分专注于学业水平、忽视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而遭到国人的抨击。鉴于此,他认为我们必须走学业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接着,刘教授向与会者展示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牵头制定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方案》和已征集的专家意见。然后,刘教授较详细地介绍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自2003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学业水平框架和项目保障。

再接着,刘教授结合大量数据案例着重探讨了影响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他指出虽然存在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但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评价、学习压力同学业成绩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较稳定的正负向关联。因此,他认为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校长们务必要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在此期间,刘教授谈到了丹麦理工学院针对PISA、TIMSS、PIRLS三大国际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项目所作的研究报告留给我们的八点启示:一、学生成绩在国家内部的差异大于国家之间的差异;二、对学生进行分流会加大两极分化,而非带来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教育制度的竞争性将由个体为之付出代价;四、教学时间和作业时间的增多并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简单办法;五、学校自主权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六、充分关注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七、重点关注学生动机;八、自信心和焦虑水平对学习成绩影响更大。

然后,刘教授出示了由上海市、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研究构建的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学业质量的“绿色指标”(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绩相关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体质健康指数、跨年度进步指数)。

最后,刘教授将自己关于中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机制的六点思考作为本次学术报告会的结束语。大会持续约两个半小时,刘坚教授以其宏阔的视野、绵密的论证以及生动的案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著名学者,刘坚教授以其所带团队业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较好地回应了整个社会对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的现实关切,也为成都市即将开展的建立教育质量生态指标的工作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