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山东省 山东省烟台市稳步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
山东省烟台市稳步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 烟台市高度重视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将其纳入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布局中谋划实施,作规划、定方案,建机制、立制度,扎实推进四评级、尾矿库治理、采空区治理三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一、全面部署、精准施策 一是作规划、定方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提高安全环保节约质效管理水平的意见》(鲁政办字〔2016〕95号)和全省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精神,将转型升级作为全面整治非煤矿山的重要机遇,主动研究思路,精心谋划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组织市国土、安监、环保、经信、公安、发改、住建、规划、财政、地震、电力等11个部门和单位,按照上级要求、结合烟台实际,研究制定了非煤矿山转型升级、采空区和尾矿库治理三个方案,制定了3年规划安排,明确总体目标,细化量化了阶段性任务。
特别是全省会议结束后,立即召开了全市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动员会议,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工作责任层层传递传导到所有矿山企业和相关人员,实现了事有人管、责有人负,推动转型升级工作稳步开展。
二是建机制、立制度。针对转型升级周期长、任务重、涉及面广的实际,建立了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县市区政府具体实施、各方面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市里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发改委等11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进展情况,集中研究解决问题。
同时,在市安监局设立了转型升级工作办公室,并将转型升级作为“大快严”集中行动内容,一并调度、一并检查、一并通报。去年以来,市政府多次专门听取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转型升级办公室先后召开3次会议,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又将转型升级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调度事项,通过政府督办方式推进落实。 三是抓排查、摸实情。针对非煤矿山数量多、门类全、历史遗留问题多、企业“成分”复杂的现状,组织各有关县市区对辖区内的所有持证矿山、尾矿库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摸清了矿山、尾矿库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现状,并分县市区分类建立档案,由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形成了“一县一册”,并发放至有关职能部门,为后续工作中的一矿一策、一库一策、精准施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一是深入推进尾矿库治理。全市现有生产尾矿库91座,其中头顶库35座,治理任务艰巨。对此,烟台市本着“一库一案”“一案一策”的原则,采取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安全投入、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等措施,针对每个头顶库的总体状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治理方案,对照“隐患治理、升级改造、闭库及销库、尾矿综合利用和下游居民搬迁”五种治理方式,对号入座,逐一明确了治理方式。
2016年以来,利用省财政333万元专项资金以及企业自筹的1300万元资金,对35座头顶库逐库落实治理方式,其中采用隐患治理的有15座,采用升级改造的有11座,采用闭库的4座,销库的2 座,尾矿综合利用的3座。
截至目前,35座头顶库的安全度均为正常库,其中有3座完成了治理任务,其他32座正在治理当中。另外56座尾矿库已列入市政府购买安全技术服务范围,正在由技术服务机构逐个进行会诊检查,对照问题清单制定治理方案进行整改。
二是加大采空区治理力度。一方面,围绕生产建设矿山采空区抓治理。全市有3处存在采空区的金属地下矿山,均采取充填方式治理,其中蓬莱市2处采空区已充填治理完毕;莱州市1处因采矿许可证过期,安全生产许可证已暂扣,矿山一直停产,将在矿山恢复生产前,督促企业严格按防治方案对采空区进行治理。
此外,全市还有4处采用崩落法采矿的非金属地下矿山,目前均处于扩能改造基建期,2016年这4处非金属地下矿山已委托地质勘探机构进行了采空区排查,制定了治理措施方案,采取地压监测、封闭空区等方式进行了治理;市政府对这4处矿山采空区治理工作给予了70万专项资金补助。
另一方面,围绕历史形成、责任灭失采空区抓治理。去年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印发烟台市历史形成责任灭失非煤矿山采空区调查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历史形成、责任灭失非煤矿山采空区调查工作,到2016年8月底初步完成了野外调查。
由于采空区具体性状不明,治理之前必须先行开展详细勘查。为此,市财政部门拨付了1203万元专项补助资金,专门用于采空区勘查工作,目前项目资金已下拨至各县市区,勘查工作正在进行中,后期将根据勘查结果编制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