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造假震惊全世界】张益唐造假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谁说他造假了?张是学术贵族,北大数学系78级本硕,普度的博士,是北大78级同学一致认为数学最好的人。手握北大校长和数学系主任两人的推荐信去的美国,遇到了个台巴子老板被坑了,否则早就出名了。现在也是在美国大学里面当讲师,一直在学术圈里面。说这样的人是民科,那说这样的话的人就可疑了。
关于孪生素数的证明,论文提交给数学年刊进入审稿流程以后没多久,数学界内部就都传开了说老张出了大成果,审稿还没通过,丘成桐同志立刻利用自己的身份邀请老张到哈佛做一个讲座,结果十分轰动,学界一致认为:十分优美。
他的普渡博士导师也很快发了一篇文章,撇清自己那意思说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老张这么多年的艰难和他无关。这台巴子不地道,老张的博士论文是在他的工作的基础上做的推导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结果最后发现巴子老板自己的工作结论有问题。
两人是否有争执,或者多严重的争执都没提,但是最后毕业的时候台巴子老板竟然不给老张写推荐信,人品渣烂,真对得起北大数学系的重托吗?该论文已经结束审稿,被数学年刊接受,并且其他人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把数字推到更小,最新数字是387,620,已确认(Jul. 9, 2013)。最后,89年的时候,张是当时学校的中国学生会负责人,参与并组织了一些社会活动。
张益唐(1955年-),华人数学家。祖籍浙江省平湖市,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2—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任教。
2013年5月,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张益唐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个重要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早年经历,张益唐天生迷恋数学。他1955年出生在上海。母亲在机关工作,父亲是电气工程方面的教授,但由于工作关系,父亲没有机会教他数学。张益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开始“试着了解所有跟数学有关的东西”,并且“变得对数学充满渴求。”后来他的父母因为工作迁居北京,将他留在上海随外婆生活。
“文革”开始后,学校教育中断,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数学书上,这些数学书全是他从书店弄来的便宜货。他还非常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分别有物理、化学、生物和数学卷。当他遇到弄不懂的东西时,他说“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没人能帮我。”
13岁的时候,张益唐搬到了北京,15岁随母亲下放农场,他父亲也被下放到另一个农场。在农场,如果别人发现你在看书就会阻止你,因为“数学对阶级斗争没用”。几年后,张益唐回到北京,后在一家锁具厂当工人。不久后,他开始琢磨参加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我花了几个月时间自学了所有高中物理和化学,也学了点历史,但时间不太够。”23岁时,张益唐终于成为北大数学系“78级”的学生。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2年-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
声名鹊起
2012年底,张益唐完成了论文《素数间的有界距离》(“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并开展了几个月枯燥的系统性检查。2013年4月17日,没有告诉任何人,张益唐将论文投给世界数学界最负声誉的《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
在此之前,张益唐唯一发表过的论文就是2001年在《杜克数学学报》上发表的关于黎曼猜想的论文,和一篇1985年在中国读书期间发在国内《数学学报》上的文章,而其关于“雅可比猜想”的博士论文则由于涉及的引理不能确认正确而没有发表。
2013年5月13日,张益唐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介绍了他的这项研究进展。2014年8月,在韩国首尔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张益唐获邀请在闭幕式之前作一小时的受邀报告(invited lecture)。(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受邀报告通常为45分钟。)
个人生活
据大学时住在张益唐隔壁宿舍的沈捷回忆,他们曾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时,不管是上课还是考试,年龄比他大4岁的张益唐总是“领先一截”,“他很爱自学,我们难题解不出来,都找他”。沈捷记得,张益唐毕业以后,把全部家当放到房车里,便开着车去多个大学一边求职,一边“讲这个结果(指雅克比猜想的成果)”。
其中一段时间,张益唐还来到沈捷当时任教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他住我这边的那段时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追求‘完美’的性子,有一位教授评价他做出的是雅克比猜想证明中最好的一个,但因为其中一个细节未完全搞清楚,就被他看作是‘一般的成果’,死活不愿意发表。”
张益唐9岁时偶然得到一本大学数学教材,便开始潜心数学,研究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的数学难题。研究数学最大的感受是数学是美丽的,素数的结构是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对获奖他感到非常高兴。这么多年来,虽然生活有时很不容易,但他对数学的执着和热爱从没有改变,从没有放弃梦想。
谈到成功经验,张益唐说,首先,数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其次,不要怕失败,每次失败都是新的起点,不要因为失败而丧失信心,不要有畏惧心理。如果真正热爱数学,就不要放弃。数学是对人类智力水平的一个衡量,很多数学猜想和难题摆在那里,就像跳高运动员要征服的横杆。看看数学家们谁能跳过去,跳出新高度。
人物成就
研究成果
3年4月17日在《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个质数对相差都小于7000万”。论文于2013年5月21日已经完成同行评审获正式接收。《自然》的报道称,如果这个结果成立,就是第一次有人正式证明存在无穷多组间距小于定值的素数对。换言之,张益唐将给孪生素数猜想证明开一个真正的“头”。
张益唐在北大的研究生导师潘承彪听闻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他随即给蔡天新发信并附上审稿人、美国科学院院士IWANICE的评价:证明无误、非常漂亮,相信不久会有很多人把“7000万”这个数字“变小”。
《数学年刊》审稿人评价“其证明是对的,并且是一流的数学工作”。
在张益唐的论文中,他给出的结果是,存在无数对相邻素数,它们的差相差不过7000万。但这只是一个估计,并非张益唐的方法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在论文出炉后,一些数学家吃透了新方法,开始试着改进这个常数。
张益唐的论文在5月14号面世,两个星期后的5月28号,这个常数下降到了6000万。仅仅过了两天的5月31号,下降到了4200万。又过了三天的6月2号,则是1300万。次日,500万。6月5号,40万,连原来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在英国数学家Tim Gowers等人发起的“Polymath”计划中,孪生素数问题成为了一个在全球数学工作者中利用网络进行合作的一个典型。人们不断的改进张益唐的证明,进一步拉近了与最终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的距离。在2014年2月,张益唐的七千万已经被缩小到246。
获奖记录
2013年12月2日,美国数学会宣布2014年弗兰克·奈尔森·科尔(Frank Nelson Cole)数论奖将授予张益唐。2014年2月13日,张益唐又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联合设立的Rolf Schock奖(罗夫·肖克奖)中的数学奖。
2014年9月16日,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Fellowship)。2016年10月获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表彰其在概率论同随机控制领域以及孪生素数研究领域的成果。
人物评价
曾任
他们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丁石孙“非常看重张益唐”,并“力邀他回北大”,但张最终还是没回来。沈捷后来了解,“有人说他是要面子,我觉得他是不甘心,自己觉得没做成一些成绩就回国,太不甘心。”他并非陈景润式“性格孤僻”的数学家,沈捷告诉记者:“他尽管有一点自负,毕竟很聪明,但是他待人很亲和。
在我看来,他除了太痴迷于数字,其他和我们都一样。”张益唐的另一名同班同学、著名作家王小东说,“我认为他是唯一一个数学天分比我高的同学。曾十分坎坷,现在终于有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