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扮演的柳梦梅 大师版《牡丹亭》将演 “四大小生”集结出演柳梦梅
12月13日、14日,十八位昆曲界七旬上下的老艺术家齐聚一堂,将在天桥剧场破天荒联袂上装彩唱的《牡丹亭》。
此次"大师版《牡丹亭》"由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方昆曲剧院承办,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浙江昆剧团、苏州昆剧院协办。十八位昆曲老艺术家大都年近古稀、暌违舞台多年,这次登台携手再演昆曲经典《牡丹亭》,不仅难得,是昆曲百年以来的一大盛事,更为昆剧传承,留下宝贵的记录。
昨天在发布会上,沈世华、石小梅、张洵澎、侯少奎、刘异龙等人代表艺术家们登台讲话。据透露,届时将有七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艺术家联袂饰演杜丽娘,她们都是昆曲界德高望重的旦角名家,而且艺术风格多样、风采各有不同。
张洵澎与蔡正仁的合作深得当年俞振飞、言慧珠版本《牡丹亭》之精髓;华文漪昔日与岳美缇合作的华岳版至今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梁谷音曾在沈传芷的指导下恢复的《离魂》一折,吸收了魂旦戏风格因此独树一帜。
而作为当今昆旦年纪最长者,张继青传承发展的省昆一脉《牡丹亭》如今仍被广泛承认为最为传统标准的牡丹亭版本。王奉梅则传承自传字辈名家姚传芗大师,独树一帜。另外,昔日"南方昆曲三名旦"之一的沈世华多年来北上躬身讲坛任教;毕业于上海昆大班的杨春霞曾以京剧《杜鹃山》而闻名天下,如今二位老师回到昆曲舞台。
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同台联演的演出形式,在昆曲舞台上,原本就少见。而这次大师版的演出,参加本次主演的老艺术家们,大都年龄七十岁以上,其中最年轻的石小梅今年也已六十五岁了,这样的联合演出更是少之又少。老艺术家们多已不常着装演出,其中几位,更因年事已高、身体健康受限,早已暌违舞台多年。
这次演出能够邀请到老艺术家再次登台且全部上妆彩唱,不仅在昆曲界绝无仅有,在世界舞台上也极为罕见。其中担任《游园》的沈世华,自1984年参加北京市首届中青年演员调演后的三十年间,仅有一次赴杭州录像彩唱过《牡丹亭》。
昔日经典华文漪、岳美缇合作《牡丹亭》,称为华岳组合的这对黄金搭档,也有二十余年国内未见两人的《惊梦》了;获第一届梅花奖的张继青至少15年来没有上妆扮过杜丽娘。就小生而言,汪世瑜此次演出《叫画》也是20多年来的首次着装演出。
其他尚有因腰伤不再演出的王奉梅和近期刚刚做过膝盖手术的岳美缇。但是,为了能完成此次昆曲盛筵,为后辈垂范,更为回报越来越多关注和热爱着昆曲艺术的观众,他们都愿意克服种种阻力,慷慨承诺复出登台演出。
"四大小生"集结出演柳梦梅
作为当今最著名的昆曲小生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汪世瑜、石小梅四位名家都与《牡丹亭》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分轩轾,同为柳梦梅的最佳舞台形象诠释者。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昆推出华文漪、岳美缇版《牡丹亭》,引起轰动,其中岳美缇俊雅倜傥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华岳组合,谓为神话。有"巾生魁首"之称的汪世瑜,一手打造了当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青春版《牡丹亭》",揆别舞台多年,重新粉墨登场,说明昆曲代代相传、名家传戏的恒久精神。
上昆生行名家蔡正仁多年以来素以官生著称,却从俞振飞大师处打磨了无比厚实巾生功底,近年来在京沪两地演出的《牡丹亭》收到无数戏迷的追捧。石小梅是四位大师中最为年轻者,如今也是六十五岁高龄,她为江苏省昆贡献了以《幽媾》、《冥誓》独立为折的《牡丹亭》,历经三代传承至今。
武生魁首新学戏,一代名丑露绝学,头牌闺门扮春香,首席笛师重上阵
"大师版《牡丹亭》"的下本,以《冥判》开启。当今昆曲界,"国宝级"的艺术家中能担纲判官的,实实已遍访不着合适的老艺术家,绞尽脑汁,打起了北昆武生大师侯少奎的主意,从嗓音、身段,再无有够分量的老艺术家。然而,侯少奎本工乃是武生、红生,作为净行判官戏的《冥判》并不在所学之中。为了此次"大师版《牡丹亭》"不留遗憾,侯少奎以76高龄,重新背戏琢磨身段,学习《冥判》。老艺术家的艺术精神绝对令人钦佩。
名丑刘异龙的石道姑,是众望所归的第一人,在《牡丹亭》中能与杜丽娘、柳梦梅相抗衡的绝妙角色。此次大师版《牡丹亭》中,上下两本刘异龙分别担任《道觋》与《婚走》两折。《道觋》是刘异龙独有的剧目,以大段道白,说出汤显祖笔下石道姑的心里道白,看到文人的风流浪漫。刘异龙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后,却能够激起观众的充分认可,让观众在欢笑掌声中,感触到人性被压抑之后的苍白和无奈。
与刘异龙一起在《婚走》中,饰演癩头鼋的梅花奖名丑张寄蝶,因腿伤一直犹豫,是最后一位答应参演的老艺术家。身材较为矮小的张寄蝶,却因此在塑造小人物上无人能比,不甘任人欺压,反能扬眉吐气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饰演癩头鼋之第一人选。
为这次"大师版《牡丹亭》"奉献心力的不止的老艺术家们。北昆的首席名旦,拥有无数粉丝的青年昆曲演员魏春荣,此次也参加《牡丹亭》的阵容。魏春荣常演杜丽娘,但难得的是,此次置身大师版《牡丹亭》,不再是杜丽娘,而是花旦春香,作为晚辈向大师们表达敬意之举。
以杨玉环、杜丽娘为人孰知的魏春荣,其实戏校初习昆曲时,学的就是花旦,作为北昆前辈韩世昌弟子林萍的学生,韩世昌先生的《闹学》独树一格,在全国昆曲独领风骚。近20年不扮春香的魏春荣,不仅再显花旦风采,更显北昆旦角与众不同的风貌。
这两出精心设计,由北昆担纲的《闹学》与《冥判》,更进一步请出了早已不再登台的著名笛师的王大元担任两出折子的主笛。王大元也已75高龄,从著名的《贵妃东渡》到北昆近年力作《红楼梦》《续琵琶》皆由王大元的作曲,获得极高的赞誉。这次重拾曲笛,意义大大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王大元夫人,北昆著名老旦王小瑞,也已70高龄,这次大师版《牡丹亭》,在华文漪、岳美缇的《惊梦》中助阵演出,担任杜母一角,夫吹妇唱,一时佳话。
一出《牡丹亭》,尽显多种多样的昆曲风情
"大师版《牡丹亭》"不仅汇集了当今昆曲界最重量级的表演艺术家,更是精心挑选了最合适每位艺术家演出的折子串联。力图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昆曲大师精心打磨的不同风格《牡丹亭》都有所展现。
出演《闺塾》、《游园》两折的沈世华是浙昆建国后第一代演员,深得周传瑛、张娴夫妇之精髓。由她代表的浙派旦角表演风格最为古朴典雅,具备老派南昆旦角的遗风。北上传艺以来亦对北昆旦角风格影响较大。陈最良由上昆老生名家陆永昌扮演,春香则由北昆当家旦角魏春荣扮演。
演出《惊梦》的是观众公认最为风雅和经典的岳美缇、华文漪组合,两位默契程度极高,久为观众所称道,因此常被赞为"最有放电感觉的《惊梦》"。此折最能彰显柳梦梅与杜丽娘情爱缠绵,用极风雅温柔的风格表达羞涩的云雨之欢。
《寻梦》由梁谷音扮演,代表了上昆版《牡丹亭》主题风格,尽显杜丽娘追求自由、渴望爱情、痴恋梦境的情怀,细腻温婉,富有梁谷音特色的唱腔俏丽、宛如莺声。
王奉梅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昆当家名旦,颇得张娴、姚传芗真传,风格朴实典雅,稳重大气,演出《写真》这样书香气质浓烈的戏码可谓是相得益彰。本次与王奉梅合作演出春香一角的是浙昆名家郭鉴英。
《道觋》一折是《牡丹亭》中难得的一折昆丑戏。此次由昆丑名家刘异龙出演石道姑,其中由他改编原著中化用《千字文》的大段道白乃是刘老师本人所独有,极具个人风格,诙谐幽默又情感饱满,令观众拍案叫绝。
张继青的《离魂》,极擅表现闺中幽怨的情感,曲唱娇柔轻徐,特别其中的[集贤宾]一曲是曲唱名篇,用箫不用笛伴奏,体现杜丽娘离魂的气若游丝、凄楚哀婉,令人伤怀痛绝。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与张继青合作演出,饰演春香和杜母的乃是1986年张继青版昆曲电影《牡丹亭》中的"老搭档"徐华、王维艰两位老艺术家。
《冥判》是昆曲净行判官戏之一,侯少奎以武生、红净的风格演绎胡判官,彰显北方昆曲的传统风格,高古雅致,加上梁谷音的魂旦演绎技巧,鬼魅动人,是南北昆曲合作的罕见搭配。
石小梅的《拾画》以唱[锦缠道]一曲而最为突出。在此之前这一曲牌仅仅见诸于清曲家的案头之上,而由石小梅在八十年代首次将之搬上舞台,自此独成一派,别具一格。
浙昆小生艺术名家汪世瑜的《叫画》一折,深得周传瑛大师真传,风趣活泼。演绎的柳梦梅风流倜傥,生气勃勃,嗓音挺拔,可谓独树一帜。
演出《幽媾》一折的蔡正仁和张洵澎两位老师,是上昆华岳组合外,另一对经典的搭档。蔡正仁的柳梦梅风雅中见活泼,张洵澎的杜丽风姿绰约、艳丽绝伦,尽显羞、娇、媚、甜的特点,都洋溢着青春风采和现代气息,成为上昆的一大特色。
《婚走》由昔日昆大班名旦杨春霞与老同学蔡正仁演出,虽然杨春霞已鲜少演出昆曲了,但自小培养的十足默契,加上同班同学刘异龙的石道姑添色增光,再联合省昆名丑、梅花奖得主张寄蝶出演癞头鼋,以此一出合作戏尽显生、旦、丑的多重艺术魅力,为两天大戏,完美画上句点。
"大师版《牡丹亭》"将于11月18日中午12:00正式开票,在开票前两小时,赴天桥剧场现场购票的观众可以享受到九折的优惠(仅限天桥剧场现场购票)。
大师版《牡丹亭》演员表
12月13日上本
闺塾:魏春荣、沈世华、陆永昌
游园:沈世华、魏春荣
惊梦:华文漪、岳美缇、王小瑞
寻梦:梁谷音
写真:王奉梅、郭鉴英
道觋:刘异龙
离魂:张继青、王维艰、徐华
12月14日下本
魂游:梁谷音
冥判:侯少奎、梁谷音
拾画:石小梅
叫画:汪世瑜
幽媾:张洵澎、蔡正仁
婚走:杨春霞、蔡正仁、刘异龙、张寄蝶
上下两本全体老艺术集体谢幕,与观众见面。
附录: "大师版《牡丹亭》"主演艺术家简介(以出场序排列)
沈世华,生于1941年。国家一级演员。1954年初入国风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前身)学艺,工五旦(闺门旦)。师从周传瑛、朱传茗、姚传芗等昆曲名家,并得到俞振飞、周传铮等诸多名家的亲传和指授。由于天生丽质、嗓音好,很快成为浙昆的旦角台柱。
时有评论将她与江苏张继青、上海华文漪并称为"南方昆曲三名旦"。1962年参加苏浙沪三省市昆剧观摩演出,在青年演员汇演评奖中名列榜首;1980年调入北方昆曲剧院。1984年以《游园惊梦》参加北京市首届中青年演员调演,获最高特别奖;同年转入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
华文漪,出生于1941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毕业生。她从小受教于朱传茗等"传"字辈艺术家及俞振飞、言慧珠等名师,主攻闺门旦,技艺精湛才华出众,20世纪60年代就享有"小梅兰芳"的美誉。1997年在白宫获得美国政府最高传统艺术奖。
岳美缇,生于1941年。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上海戏曲学校首届昆剧班毕业,工小生。1954年至1961年在上海戏曲学校昆剧班追随昆曲大师俞振飞、沈传芷习昆曲小生,后又入戏剧导演班进修,对昆曲的理论及实践均有独到的见解。表演风流、潇洒、细腻,格调素雅清新,富有俞派小生所特有的气质和风度。
梁谷音,生于1942年。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剧演员训练班(后改为上海戏曲学校)。师承沈传芷、张传芳、朱传茗,专攻六旦(花旦)。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奖。上海同济大学的兼职教授。第一、五两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得主。
王奉梅,生于1945年。浙江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现为浙江昆剧团艺术顾问、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协会理事,浙江省剧协理事、浙江昆曲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工闺门旦、正旦,师承表演艺术家张娴、姚传芗。扮相俊美,表演细腻、感情真挚、刚柔兼备、唱腔优美、嗓音清丽,刻划人物性格鲜明。
刘异龙,生于1940年。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配角奖得主。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昆曲班毕业,工丑角。曾得名丑华传浩、王传凇、周传沧等真传。唱念俱佳,文武兼备,表演诙谐风趣,嬉戏怒骂皆能入戏。在求新求通俗化方面作了成功的努力,赢得广大观众赞誉。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张继青,生于1938年。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一届戏剧"梅花奖"得主。1953年在苏州民锋苏剧团学苏剧和昆剧,拜尤彩云、曾长生为师。1956年后转江苏省昆剧团,受到俞振飞、沈传芷、朱传茗、姚传芗等著名昆曲演员的传授和指点,以三梦:《痴梦》《惊梦》《寻梦》著称。
她曾在西柏林海拉尔剧场演出后谢幕多达15次,被誉为世界第一流女演员。肯尼迪艺术中心获得"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2003年,张继青担任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指导。
侯少奎,生于1939年。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出生于梨园世家,1975年,录制了戏曲电视片《林冲夜奔》,毛泽东看后兴奋的说:"后继有人"。嗓音条件绝佳,让他师承父亲侯永奎的候派戏一向被赞具有"尚和玉的功架,杨小楼的嗓子",堪称一绝。
石小梅,生于1949年。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工小生,江苏省戏剧学校1967届毕业生,原工旦、贴。拜俞振飞、周传瑛、沈传芷为师,在艺术上多方涉猎,戏路较宽,嗓音清脆明亮,吐字归韵讲究,注重以声传情;做表富有激情,有阳刚之美。
汪世瑜,生于1941年。浙江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工小生,冠生,鞋皮生兼能,尤以"巾生"见长,经四十余年舞台磨练,蜚声海内外,获"昆曲巾生魁首"之誉。1955年入浙江昆剧团,历任浙江昆剧团演员、副团长。第三届2002年参加全国昆曲展演,被文化部表彰为"有显著成就"的艺术家。现为浙江昆剧团名誉团长。
张洵澎,生于1941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曾获第六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上海市优秀"园丁奖",由她主演的昆剧电视剧《牡丹亭》获全国电视优秀戏曲片一等奖,全国电视"飞天奖"和"金鹰奖"。
师承言慧珠、朱传茗、沈传芷、姚传芗等名家。现为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联会员、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暨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蔡正仁,生于1941年。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小生。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同时得到姜妙香、周传瑛等指点。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政协艺术团副团长、上海市昆剧联谊会会长、上海昆剧团团长。
获第五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曾出访演出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并讲课。蔡正仁音色宽厚宏亮,表演洒脱大方,能昆能京,唱念俱佳,有"小俞振飞"之美誉。
杨春霞,生于1943年,国家一级演员,京昆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1955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习昆剧旦角,得朱传茗、方传芸传授。1959年改学京剧,师承言慧珠、杨畹农。1961年毕业,入上海青年京昆剧团,1973年调入北京京剧团。她的嗓音清醇,扮相俊秀,其演唱声情并茂,表演细腻清新。主演京剧样板戏《杜鹃山》,塑造的柯湘,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形象。
张寄蝶,生于1945年,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1962年学艺,工丑,得到"传"字辈和"继"字辈老师的传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八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并以武大郎一角享誉国内外。
陆永昌,工老生。1961年毕业於上海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师从传字辈老师郑传鉴丶倪传钺。能戏甚多,刻划人物细腻,唱腔苍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