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素梅派花旦的新境界

2017-10-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来学戏,三四个学员一字排开站在老师面前,听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们一句一句地学,讲求的是口传心授.到了研究生班,重要的不是学会某一出戏,而是更好地掌握唱戏的感觉.--李胜素人物简介:李胜素,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第二届学员.梅派青衣.花衫,现为中国京剧院一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6月酷暑,国家京剧院排练大厅里,李胜素没有午休时间,忙着上装拍京剧<满江红>的剧照.这部在传统京剧<满江红>基础上改编的京剧,是今年文化部中直院团创新剧目.优秀保留剧目展演的开幕剧,李胜素饰岳夫人.

原来学戏,三四个学员一字排开站在老师面前,听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们一句一句地学,讲求的是口传心授。到了研究生班,重要的不是学会某一出戏,而是更好地掌握唱戏的感觉。

——李胜素

人物简介:李胜素,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第二届学员。梅派青衣、花衫,现为中国京剧院一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6月酷暑,国家京剧院排练大厅里,李胜素没有午休时间,忙着上装拍京剧《满江红》的剧照。这部在传统京剧《满江红》基础上改编的京剧,是今年文化部中直院团创新剧目、优秀保留剧目展演的开幕剧,李胜素饰岳夫人。岳飞、牛皋等主角则分别由于魁智、杨赤等著名演员饰演。

其实,李胜素与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共同身份——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这些当年从全国各地京剧院团赶来学习的青年演员们,而今都已成为支撑中国京剧舞台的中流砥柱。

“口传心授”到现代培养

李胜素10岁开始学戏。因为年龄不够,她还是个“特招生”,在班里年龄最小,却最可爱。13岁,李胜素即进入河北艺校,悉心学习青衣、花旦,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京剧生涯。

1987年,李胜素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为师,在表演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童子功”扎实,待到1991年调任山西京剧团,李胜素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台柱子了。

至今,李胜素对这段“手把手”的口传心授式的教育念念不忘,虽然学京剧是公认的吃苦事,但是或许因为热爱,李胜素从来没有觉得学戏苦。反倒是老师们的苦口婆心,胜似母女、父女的师徒关系,让年少离家的她从此怀揣家的温暖。

然而,国家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则建立了科学系统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将学员教育视为“教学工程”,聘请了院内外专家,采取导师制或者导师小组制,用完全的现代教育模式取代了京剧传统的师承关系。“原来学戏,三四个学员一字排开站在老师面前,听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们一句一句地学。研究生班上一届学员就好几十个,站在老师面前,一排都站不下。”李胜素笑着一语道出个中差别,更重要的是,学员们都来自不同的行当,学不同的流派,没有哪个老师能同时全教到。“到了研究生班,重要的不是学会某一出戏,而是更好地掌握唱戏的感觉。”

研究生班实行学与演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每年学员们都有九个月的时间在各地京剧院团进行实践演出。这个原本是为了照顾这些学员们在各自院团里的演出脱不开身,才采取的无奈之举,却无形中为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最好的环境。进入研究生班之前,李胜素对很多传统戏都已烂熟于心,虽然年龄上已经超越了机械模仿的年龄,但是从骨子里来讲,程式化的表演似乎还是占据了更大的分量。

这与阅历有关,但也不能忽视理论的支撑。在研究生班的课程中,李胜素第一次接触到“剧目教学及排演”、“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等戏曲专业理论课程,似乎原来“隔靴搔痒”的不畅快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三年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理论的支撑,这对于我们中青年演员来说会有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也懂得了舞台调度,学到很多新东西。”

“角儿”的概念在变化

梨园行里流行一句老话:京剧就是“角儿”的艺术。

而旧时观众们也很认“角儿”,一个“角儿”就能撑起一台戏,至于别的角色,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代观众的审美已经超越了一台戏看一个角儿的要求,这就要求演员必须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不分你我,取长补短,把最好看的戏呈现给观众。”作为长期活跃在一线的著名演员,李胜素对此深有体会,但是她同样体会深刻的是,现在“角儿”的概念似乎在变化——台上每个演员都应该成为“角儿”,让喜欢不同流派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的欣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