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山的子女 铁血战将郑维山的传奇人生
——评《快马加鞭未下鞍——铁血战将郑维山的传奇人生》
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敬敬、陈泽华写的《快马加鞭未下鞍》一书,全书以求实的观点、丰富的史料、干练的笔触,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郑维山将军的传奇人生。
作为一部传记作品,作者既专注于从档案资料中寻找材料,也重视对见证人的访谈和纪录。为了逼真地再现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睽情度势,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例如整个第41节就朱德帮聂荣臻千方百计挽留郑维山,进行了三次长短不一的对话描写。
这些精彩对话,看似无任何历史考证之痕迹,其实却包括了多种历史解释:一是郑维山对加入江汉纵队挺进中原的热切期望;二是朱德替聂荣臻挽留得力干将郑维山的苦心孤诣;三是生动刻画了郑维山和朱德两人的性格特征:郑维山干脆果断,雷厉风行;朱德诚挚待人,不温不火。
书中这样的语言、心理、场景描写还有很多,既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意味,更将枯燥的历史史实消融其中,使文学意蕴与史学之论得到完美融合。
作者为避免孤立地刻画人物,尤其注重多维视角下的个性关注。在描写郑维山军事生涯的重头戏中,既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郑维山叱咤风云的光辉风采,也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将军雷厉风行却又“心细如绣花”的个人气质。无论带出了第一个“夜老虎团”参加庄瞳战役的骁勇善战;还是发现傅作义图谋后,抗令不遵与敌死战的果敢耿直;又或是朝鲜战场上冒险潜伏歼敌一个团的多谋善断,作者都以翔实的史料和流畅的笔触,将郑维山性格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鲜明的性格特点,在不同的背景,以不同的身姿和不同的神态描画出来。
在传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郑维山身上所具有的无产阶级的坚定党性同独特个性的和谐统一。对乡亲,郑维山时时挂念。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回乡省亲,尽力替烈属们说公道话。对部下,郑维山关怀备至。过草地时,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同志,自己饿晕过去;西路军突围时,他将马让给同样受伤的警卫员骑。
每次下部队,郑维山都要去寻访西路军当年的旧战场,打探失散人员下落,帮助他们家属解决各种困难,甚至为缅怀战友,搭乘直升机在低空连绕3圈,含泪将一瓶瓶茅台酒洒向空中。
作者还试图转换角度,引导读者从作为妻子的孙景波眼中看郑维山。传记中,对孙景波的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致的追述。从初见时的误解,到逐步形成的信赖,经过漫长岁月的相伴相随,孙景波逐渐成为最了解郑维山的人,她知道“老郑这个人,头受过伤,又患有严重失眠症,安眠药一把一把吃都不管用,所以往往不苟言笑,爱发脾气。
”又在孩子们不理解郑维山的情况下,还深情回忆郑维山见到寄养在乡下的女儿时的情景,以此告诉孩子们郑维山深沉的父爱,使孩子们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还讲述了郑维山与大灰狗的不解之缘。当大灰狗在战斗中牺牲,郑维山不但为大灰狗雪恨,还给之后所养的每一条狗都取同样的名字,以追念这只英勇的无言战友。这个故事,无疑又是对郑维山性情中人一面的有力补充。可以说,经过作者的精心布局,缜密设置,还原了一个集传奇与平凡于一身的将军形象,栩栩如生,回味无穷。
《快马加鞭未下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事件的还原,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郑维山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政治运动中,人格都是伟岸的。毛主席一句“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对他的果敢耿直给予了很高评价。历史总是在被后人的书写中不断地向未来延伸,人们在回望已沉淀为历史的将军的一生时,仍能感受到他“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