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戈成都 平淡成歌亦风流——记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戈教授
陈戈,男,1965年10月出生,博士(后)。曾任国际海洋遥感委员会秘书、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纽约科学院国际会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海洋学科评议组成员。
现任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遥感学会、日本海洋高科技学会(AMSTEC)、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协会(CPGIS)的会员,同时受聘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多家单位。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最年轻的特聘教授之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
“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心,对科研的痴心,对祖国的爱心和对荣誉的平常心,就一定能挑起这副担子,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期望。”---他如是说。
陈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海洋学科评议组最年轻的成员、国际海洋遥感委员会(PORSEC)秘书、美国纽约科学院国际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会员……年仅43岁就被诸多光环环绕的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戈给人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直爽和平实。
卫星海洋遥感是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从卫星平台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高新技术。其内容涉及物理学、海洋学和信息学科,并与空间技术、光电子技术、微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密切相关。
在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进行一期博士后研究期间,陈戈表现出了求真务实精神和大胆的质疑精神。刚到法国才半年,他就对国际卫星测高领域的权威专家、曾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上发表多篇该领域开创性论文的美国知名学者Dudley Chelton教授的有关“卫星高度计海洋潮汐观测的频率混叠问题”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并指出了错误所在。
Chelton教授此后特别在美国《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杂志上更正了错误并向陈戈致谢。等到陈戈离开法国时,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空间海洋学部主任Kristina Katsaros教授当着众多人的面对陈戈说:“在卫星测高领域你们中国也有国际水平的专家了,你就是一个!”
近年来,陈戈博士围绕卫星高度计的物理机制、反演理论、信息处理和海洋应用、海洋GIS与虚拟海洋环境的理论与应用等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批令国内外同领域专家学者侧目的成果,并开辟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海洋地理环境等新兴研究方向。
其成果包括:建立了利用TOPEX高度计反演全球海洋降水的遥感方法,为卫星高度计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首次从能量角度对卫星高度计的采样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系统地阐明了频率混淆对高度计海洋信号恢复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方法,对我国计划发射的高度计卫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南大洋动力过程及海/冰相互作用的观测与研究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对研究海平面的长周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发现了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太平洋无风带的经向振荡规律,为探索厄尔尼诺的成因和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成功地利用卫星散射计和高度计联合观测并首次揭示了位于赤道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三大“涌浪池”及其东向强化结构等。
3年内连续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卫星高度计首席科学家、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实验室(JPL)资深研究员Lee-LuengFu博士称赞他是“国际海洋界,特别是海洋遥感领域最优秀的青年教授之一,并将成为新一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带头人”。
陈戈博士常常告诫自己并以此勉励学生:“一个对科学投入的人应该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为了攻克一个学术难题,他经常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远离亲朋,排除各种干扰,潜心钻研。他的治学和做人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位研究生给他的信中写道:“您是我们这个时代中一位难得的优秀导师,能从师于您是我们的幸运。”
陈戈博士先后到过英、德、意、日等10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并4次赴法进行中法双边合作,他作为中方负责人的合作项目“TOPEX高度计海洋降雨遥感研究”被法国国家海洋局局长PierreDavid先生和中国驻法大使蔡方柏先生称赞为“中法海洋科技合作的典范”。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陈戈博士始终不忘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青岛市与英国南安普敦结为姊妹城市后,他积极组织了英国南安普敦国家海洋中心与我方联合举办了卫星高度计与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他还与青岛海底世界合作,正联合申请“虚拟海底世界交互式动漫系统”项目,为青岛打造一个新亮点。
此时的陈戈博士依然是那样淡然说:“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将始终铭记着师长、母校、故乡给予的教诲——海纳百川,取则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