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显辉与许世友 名博走近许世友将军光辉一生:戎马倥偬六十载

2017-10-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5月10日讯(记者 侯嘉伟)1955年,许世友与其他54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列"开国上将".这位曾在胶东大地上战斗.生活长达数年的卓越将领曾被毛主席称赞为"打红了胶东半边天".5月10日上午,"胶东红色文化"网络名博烟台行来到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走近那段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岁月,走近名将许世友金戈铁马的光辉一生.许世友戎马倥偬60载许世友,河南新县许家洼村人.8岁时入少林寺习武.入寺8年,十八般武艺,样样娴熟.这无疑为许世友

5月10日讯(记者 侯嘉伟)1955年,许世友与其他54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列“开国上将”。这位曾在胶东大地上战斗、生活长达数年的卓越将领曾被毛主席称赞为“打红了胶东半边天”。5月10日上午,“胶东红色文化”网络名博烟台行来到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走近那段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岁月,走近名将许世友金戈铁马的光辉一生。

许世友戎马倥偬60载

许世友,河南新县许家洼村人。8岁时入少林寺习武。入寺8年,十八般武艺,样样娴熟。这无疑为许世友的戎马生涯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包括在青山村与曾出任张作霖奉军武术总教练兼贴身保镖的胶东著名武术大师宫宝田煮酒论功夫,在郭城镇西古现村手举两把各重百余斤石锁的故事。

1926年9月,许世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一年后入党,在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他在革命军队里的征战生涯。

1940年,许世友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在许世友到胶东之前,以赵保原为首的顽固派,公开组织“抗八联军”,进攻抗日根据地。1941年3月15日,许世友奉命率清河独立团进军胶东,以钢铁般的意志,铁腕领导胶东军民,一鼓作气连续作战,连战连捷:奇袭牙山,南下海、莱,会战榆山,围困发城......与敌人展开了5个月反投降斗争,扭转了胶东局势。

1942年,上级决定成立胶东军区。在敌人进行冬季大扫荡之前,许世友再次来到胶东,出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在此后3年间,许世友领导胶东军民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尤其在海阳,组织领导当地民兵,全境开展地雷战,炸的日军心惊胆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正在山东军区党校学习的许世友奉命带领在校学习的胶东地区干部迅速返回胶东,向敌伪展开大反攻。在他的指挥下,胶东部队以破竹之势,短时间内让敌方就只剩下最后的一个顽固堡垒---伪军王铁相等盘踞的平度城。9月7日,攻城战斗打响,经过3天激战,活捉王铁相,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平度城上。

平度战役后,怙恶不悛的漏网伪军赵保原部,竟重新打起国民党暂编十二师的旗号,妄图卷土重来。1946年6月8日,许世友带领胶东部队先攻胶县,再下高密、即墨。经过8天8夜紧张、激烈的战斗,胶、高、即战役胜利结束,赵保原被击毙。

据纪念馆资料介绍,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1947年9月,许世友率领华野九纵与其他兄弟纵队在敌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大显神威。历时5个月的胶东保卫战,取得了歼敌63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占领胶东半岛的计划,完全改变了胶东战场的局势。

1949年7月,时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许世友第五次来到胶东指挥了长山岛战役,这是解放军第一次渡海作战,也是在烟台人民的帮助下以木帆船打败敌方机械船的范例。

毛主席曾这样说过:“许世友是员战将,陈毅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建国后,许世友鞍马未下,先后参与指挥了抗美援朝作战、一江山岛战役、西沙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还击战。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年逾古稀的许世友风范不减当年,指挥了广西方向的作战,全歼越南苏联装备的第六师和第八师,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亲临前线的年纪最大的指战员。

胶东军民的血肉深情

1939年秋,毛泽东会见许世友,在下达完军令后,毛泽东送给许世友一句话:“山东的山,山东的水,山东的姑娘胶东的美”,嘱咐许世友到胶东后领个胶东媳妇回来。1941年,在吴克华的牵线搭桥下,许世友与胶东姑娘田明兰(后更名为“田普”)相识相爱,两年后喜结良缘,共同度过了42个春秋。2013年12月,在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筹建之时,田普同志题写“红色胶东,军民情深”八个大字赠予纪念。

胶东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如许世友等杰出将领的战略指挥,更离不开千千万万胶东人民的付出。战争中他们冒死传递情报、照顾伤员,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革命战争年代,胶东地区共向党中央输送黄金43万两。

1941年2月17日,许世友临危受命,率领清河独立团挺进胶东。他敢打、会打,也精于部队和群众的动员工作。在胶东首次亮相下达的“四杀令”、组织的“马队表演”和 “春节大团拜”有力地激发了部队和群众的抗日救国的热情。

1942年胶东敌后抗战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这一年,日军对胶东地区连续组织了3次大规模扫荡,特别是1942年冬季大“扫荡”,更是造成了胶东军民的重大伤亡。11月23日夜,是胶东军民永生难忘的不眠之夜。来自胶东各县的7000多群众被扫荡的日军合围在马石山上,身陷绝境、逃生无路,其中乳山和海阳两县人最多。就在这时,人民子弟兵临危挺身,各部队不约而同发起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作战。

去东海军分区执行任务归来的十名战士本已突破日军的包围圈,但看着身后被困的上千名群众,实在无法迈开继续撤退的脚步。23日夜,10名战士连续三次进出火网,掩护一千多名群众脱险。当他们拂晓前第四次返回马石山后,日军开始总攻。

十勇士顽强阻击节节抵抗,有7人战死在通向主峰的山路上,班长王殿元和机枪射手赵亭茂等3人,退至主峰偏南平顶松下已弹尽路绝,日军蜂拥而上企图活捉。王殿元等三同志砸毁枪支抱在一起,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来敌同归于尽。他们就是战斗在马石山的“十勇士”班!战斗结束后,乡亲们流着热泪,争着把烈士埋进了自家的坟地。

解放战争时代,男人参军支前,胶东解放区的妇女也毫不逊色,她们喊出了“男人上前线,妇女把家当”的响亮口号,广大妇女一面从事生产劳动,一面组织起来,动员参军,为前线碾米磨面,纺花织布,缝衣做鞋……无不显现出那份“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1947年,掖县妇女日夜突击,赶做军袜22万双,几十个村庄的油灯点亮漆黑长夜,连续半月未曾熄灭;乳山县浪暖区6个村子,5天内为部队赶缝棉大衣1000件;在解放莱阳时,当地妇女突击5天5夜,赶做军鞋20000双。

那一年,大雪纷飞,官兵把军鞋揣在怀里,怎么也舍不得穿,有的战士牺牲时,鞋还别在腰间。也正是这些针脚稠密、底子厚实的军鞋,这一件件寄托着胶东人民浓浓深情的棉衣,见证了那些烽火硝烟的年代,更见证了一段段胶东军民的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