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简介 速写 是叶浅予简洁却深刻的表达
在刚刚收官的嘉德四季第39期拍卖会"沧海流年·叶浅予速写"名人收藏专题上,叶浅予的10幅速写作品均以高成交率报收。
减笔大师叶浅予,无论是铅笔线,还是水墨,线条都能减至无可再减。这是对推崇简约之美的中国减笔写意"妙于形似,状简古,至有余意,尽藏笔画内"一派精神的完美继承。虽然人们对艺术创作的定义在随时代变化着,今日再读叶浅予的速写作品,愈加对艺术创作回归简素本源才能得以拓展的感受更加深刻
叶浅予:
1907-1995年,原名纶绮,浙江桐庐人。"纶绮",这是个多么美妙的名字,似乎预示着浅予先生绚烂的一生。先生曾在其自传中谈到过"浅予"这个名字的来由,大略是和《浅草》杂志有关。冥冥之中,一个生得绚烂的人,却想要"浅释自己",追求着简练浅显的表达,这是艺术上的天赋和悟性,也是人生的高起点。更难得的是,浅予先生一生都在用"速写"践行着他那质朴的追求笔简意赅,惜墨如金
认识一个时代,了解一段历史,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寻到答案,也可以在艺术作品中觅到佐证。叶浅予就是一个用画笔记录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艺术大师。游曳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捕捉生活瞬间的敏锐和刻画社会百态的传神。
速写架起生活与创作的桥梁
速写是叶浅予生活与创作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是生活的记录,是创作的素材。他把速写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体裁,速写也使他成为一代巨匠。他以速写的方式记录当时极为生动的种种社会众生相,将生活中所深切感受的真情化为绘画的语言。对内心最简洁的表达,又正是对艺术最深刻的展现。
叶浅予用炭铅笔、炭精棒、毛笔、钢笔,记录创作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印度的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川渝人家、康藏牧民、舞蹈人物、戏曲形象……他说:“我所描写的虽仅限于社会一角,然而这些不同人物之所以存在于复杂的社会机构里,却正是我们画漫画的人所要追究而加以指摘的好材料。
社会随处显露着弱点和矛盾,我们如果留心去寻觅,那绝不会感到题材的干涸了。”叶老说:"生命脉络"各地不同,要牢牢把握住。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生命脉络的表现各具特色。每到一个地方,应该先敏锐地观察这个地方的特色,包括人物的特色、幻境的特色,都必须牢牢抓住。特色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从笔下表现出来?这很重要。”仅以一个人物形象,一个表情,一个情景,即得以反映时代特点,这只有在积累大量素材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融会贯通地深入表达。
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各派系军阀混战不断,蒋介石多次发动“剿共”战争,国统区百业萧条,物价飞涨,大批难民流亡于南京、上海等地。《主妇们、难民》此类作品完成于1936年,孩童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神情呆滞,社会的不堪与凋零,生活的艰难和绝望。画中反映的正是此时期流亡人群的生存状态,也成为他漫画和速写作品的主要素材。
西南采风时期的速写作品《马帮伙计》《川康道上的牧民》等,使得叶浅予先生在人物造型和线条的运用上更加成熟。用简练深刻的线条,把行路途中风霜雨雪的沧桑,眼神之中透露着的勤勉坚毅都跃然于面容之上。川康道上行船走马三分命的冒险,人物内心的活动都自然而然得以流露和展现,是社会的写照,也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
一“速”二“写”
“现实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有些复杂的细节或转眼即逝的形象,很难完全凭头脑记住,如果当时不能把它们画下来,到创作的时候就会感到困难。画速写的目的不仅是为创作搜集资料,作为一个画家,为了提高造型的能力,还必须通过速写的锻炼,发展他敏锐地认识对象的能力,简单扼要而迅速地表现对象的能力以及凭记忆和想象创造形象的能力。
”叶浅予对速写的主张一是“速”,二是要“写”。简单地说就是用流畅有力的线条画下来人物最有表现力的动态、力量和气势。
造型的准确生动和线描的精准肯定是最基本的要求。并用“目识、心记、意测”的规律对造型进行深化。“动态速写动态显,熟悉理解第一条。任何动态有目的,神态特征要抓牢。边看边画边思考,从大到小最重要。落笔肯定用笔简,记忆理解沉着描。”这是他在经年累月的创作中总结的技法口诀。
叶浅予的速写作品中,以舞蹈、舞台人物最为精彩和广泛。只是此一类,没有人能像他一样研究得如此广泛和深入,一通且百通。陈瑞献先生曾评:“除开德加外恐怕没有其他画家像叶浅予那样为舞迷狂。”叶老对学生说:“我至少懂得舞蹈的旋律、节奏动作和表情,所以我才能画好舞蹈。
”熟能生巧,是一切技术锻炼的必由之路,造型能力熟练之后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以形写神。由于他对舞蹈的热爱和熟悉,才能对舞蹈家形体语言的规律,舞蹈动作瞬间转换的角度,舞蹈故事代表的不同生活内涵做到充分夸张与大胆取舍,才能创造出最佳的瞬间记忆。
在舞蹈作品中,他运用了“贯穿的韵律”,与黄胄惯多用复笔不同,而是极注重笔笔有效,笔笔中肯的使用线条。从头、颈、手、腰、臀、足,各个受力点的动态线一应贯之,再做适当夸张,立刻让形态生动起来。用笔姿意生动,铿锵有力,准确传神。
叶浅予吃透了对象,抓住了不同剧目、不同地方人物、演员风格的区别,在将动态准确捕捉之上,更注重反映演员的个性特征,独具不同地方风采和情态,意到笔随,从心所欲。他的舞蹈人物画大都息息相通于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观念,完美阐释“形、神、线、意、趣”。
他说,“我不画幕中之舞,要画胸中之舞”。笔墨线条于纸张之上表现的粗细、虚实、深浅、浓淡、刚柔、疾徐、断续等变化,同时也完美地展现了运动中略带夸张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浅予先生笔下的舞蹈人物个个精彩,是因为他先进入了角色之中,再发挥创作。捕捉人的表情动态,体验人的情感流变,才能在丰富和复杂之中凝结成心灵韵律的展现。
简单洗练是艺术的根基
叶老说:“速写,不要光是追求线条的流畅,表面的华丽,重要的是线条所刻画的东西是否充实,内容是否完备,是忌信笔而挥。作画的态度要永远严肃认真,老老实实。”叶浅予对待速写严谨朴实的作画态度,即是他对待艺术人生的态度。叶浅予也从经年累月的高超实践中总结道:“凡是画都要求形神兼备,有人认为"得意"可以"忘形",就是说,传神可以遗形,这是不妥当的。神是依附于形的,形不准,神也就失其真。”
减笔大师叶浅予,无论是铅笔线,还是水墨,线条都能减至无可再减。这是对推崇简约之美的中国减笔写意“妙于形似,状简古,至有余意,尽藏笔画内”一派精神的完美继承。世界著名绘画大师如德加、列宾、毕加索、马蒂斯,国画大师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李苦禅等也都是以速写作为扎实的艺术训练和实践而塑造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能力,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叶浅予后期诸多经典的大幅人物水彩作品中都可找到与这些速写类似的构图、衣着装饰及形体动态最初的影子。
60多年前,徐悲鸿在评价叶浅予时就曾说:“如果有十个叶浅予,中国的文艺复兴就到来了。”虽然人们对艺术创作的定义在随时代变化着,今日再读叶浅予“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典范的速写作品,愈加对艺术创作回归简素本源才能得以拓展的感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