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平的二人转 二人转《包公吊孝》的源流
二人转《包公吊孝》的源流 二人转经典剧目《包公吊孝》,是建国后形成的剧目,不在传统剧目"包公戏"之列,但近些年来,该剧目在二人转的演出中占有比例逐年增大,演出场次逐年递增,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演员,都爱唱这块戏,甚至于在公园"撂地"的人也喜欢学这块戏,由此可见《包公吊孝》这块戏,已经深入百姓心中,成为经典。
一、一盘磁带,万世经典
当年小豆豆(艺名:周文珍)和赵小军录制了这块经典的剧目《包公吊孝》,在那个光盘没有出世,唱片濒临消亡的年代,磁带版本的《包公吊孝》无疑在转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加上两位艺人的唱腔高亢,婉转,抓人心肝,此后,关东大地的转坛精英们,都在争相学习这块戏,甚至于一度成为今天艺校学员的"开坯子"戏。老年人爱听,艺人也爱学。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现场演出的《包公吊孝》,基本像吉林谱子戏一样,曲牌已然固定的小豆豆的版本,这种照搬照抄的固定思维模式,不利于戏曲的发展,更不利于传统剧目的更新换代,传统的梁子戏,曲牌只要合乎情理,运用得当,必将会引得观众的好评,相反,"饺子总吃也会腻味",传统东西要发展要传承,必须要注入新鲜的血液。
这块戏得到了吉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传承人王忠堂老先生的亲自指导,一经问世一炮打响。经典永远是经典,后人永远难以超越。
二、不同版本,情节不同 包公吊孝的开头都大同小异,唱词的开头都是: 一片丹心保宋朝 两袖清风黑脸包 三口铜铡寒光闪 四海之内美名标 五凤楼前领圣旨 六月出使到大辽 七杆大旗前引路 八名校尉仅跟着 九匹报马来回报 十冬腊月转会朝 但是,在后半部分,却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其一,是小豆豆、赵小军版本,包相爷出使大辽,还朝之后,听闻府中总管报信恩嫂殡天,回家吊孝,得知王凤英诈死,试探其心,最后的结局是皆大欢喜,举家同庆。
其二,是郭德利、魏美丽版本,同样是包相爷出使还朝,得知恩嫂殡天,回家吊孝,但不同的是,在得知恩嫂诈死,试探其心之际,宋主皇爷过府吊孝,包相爷得知圣驾至此,嫂嫂未死,此乃欺君之罪,祸灭满门。
最终,包公含泪,活埋恩嫂,满腹心酸,皆付阴曹。其三,是由海伦团音配像的《包公吊孝》,原唱黄启山、李明珍,这段唱词在后半部分与小豆豆的大不相同,与这段唱词相同的是辽宁西派二人转的代表人物孔凡奎、包玉梅演唱的《包公吊孝》,二者唱词相同,曲牌运用不同。接下来笔者以唱词为例,做简要比对。
(1)、黄启山版本: 包夫人来泪滢滢 口尊相爷你是听 嫂嫂一死咋发送 怎么安排才相应 丧信都给哪家送 哪家亲朋来祭灵 发送老嫂子要隆重 倾家荡产我不心疼 要给那三亲六故送丧信 还要请满朝文武来祭灵 请请谁呀 请来了吏部大臣吕蒙正 请来了双天官家寇莱公 在请来汝南王爷老郑印 请来了东平王爷名高琼 请来了靠山王爷胡丕显 平西王爷老狄青 三朝元老王丞相 京东大帅叫岳恒 南清宫里的八千岁 天波府里的老寿星 请来大郎夫人张金定 二郎夫人李翠平 三郎夫人花谢玉 四郎夫人林月红 五郎夫人马翠玉 六郎夫人柴美荣 七郎夫人杜金娥 八郎夫人云秀英 还有那大刀王怀女 杨宗保穆桂英 八姐九妹全请到 捎带那当过先锋败过辽兵得胜还朝 烧火丫头她叫杨排风 远亲近友来吊孝 你我夫妻双陪灵 我问那你呀 停丧几天并几日 哪天送丧才起灵 谁在那头前把灵头幡打 谁扶灵柩到坟茔 何时坟前把灯送 何时烧纸又插青 何时又把寒衣送 何时在咱家谱上填上恩嫂的名 停丧一七二七三七整 二十一天才起灵 我在头前把灵头幡打 夫人你手扶灵车送坟茔 从今后年年灯节把灯送 年年清明上坟又插青 年年十一把寒衣送 除夕之夜在包家谱上添上恩嫂名 她叫王凤英 (2)、小豆豆版本: 包夫人来我把话明 尊声相爷你试听 嫂嫂她一死怎样发送 都叫何人来陪灵 发送我的老恩嫂千万要隆重 就是那倾家荡产我也不心疼 我请那满朝的文武全来吊孝 八大朝臣来陪灵 先请来靠山王爷胡丕宪 二一位济南府的名叫高琼 三一位吏部天官吕蒙正 四一位镇守三关杨总荣 五一位兵部司马刘文晋 六一位九门提督赵连灯 七一位三朝元老王老丞相 八一位山西泼夫寇来公 南清宫里请来了八主千岁 天波府请来我地干娘那位长寿星 请来了杨六郎还有一位柴郡主 请来了杨宗宝还有那位穆桂英 请来了杨八姐还有小九妹 请来了烧火地丫头名叫杨排风 近亲近友都来吊孝 你我夫妻来陪灵 出灵的鼓乐雇上两伙 然后在雇上两棚经 在东庙请来一个老道前来做法 在南庙请来一个和尚来念经 在西庙请来一个道姑又来敲罄 在北庙找来一个喇嘛前来捧笙 在大街找来一位老画匠 扎一头纸牛它要细工 扎上了一头大牛上边两只角 扎一只公鸡上边地冠子红 扎上了一个童男一个童女 扎上了三间瓦房冬暖夏凉地养老宫 停上了一七二七三七整 二十一天再起灵 三十二杠我抬头杠 摔丧盆子我先扔 把恩嫂一送送到包家老坟上 深深挖了一个黄土坑 守孝守到三年满 包家家谱填上你的名 单等我明日回朝前去奏本 我给嫂娘你讨皇封 封恩嫂恩德夫人传后代 恩德夫人她留美名
以上两种唱词,在陪灵的人物中略有不同,前者表述了二十四位人物,后者则仅仅是十七位人物,前者的人物中多出了杨家七郎八虎之妻,这里隐含的言外之意就是此时金沙滩之战已经过去,七郎八虎以及杨继业已经战死沙场,所剩下的只有六郎杨延昭、六郎之子杨忠宝。按照唱词的说法,佘太君既佘赛花,杨继业的夫人,七郎八虎与八姐九妹之母,乃是包公的干娘,自己的恩嫂殡天,自然要请来自己的干娘过府吊孝。
三、曲牌不同、风格不同
在众多《包公吊孝》的版本中,多数都是学习小豆豆版本的,其曲牌运用,首先是胡胡腔、大救驾、喇叭牌子、武嗨嗨、靠山调、送水调、红柳子、大悲调、小翻车等。在王文轩的版本中,曲牌没有大调门,开头作者用的是"黄梅调",据笔者了解,是因为李二凤的嗓子做手术了,为了保护嗓子没唱大调门。
故而用黄梅调开头,这类的开头在二人转今天的演唱中已经屡见不鲜,在正戏不景气的今天,演员们为了节省唱戏的时间,放弃了大调门的演唱,直接用武嗨嗨开头的比较多,而一些演员为了显示自己的艺深,开头就用了一些比如"黄梅调"、"小放牛""喇叭牌子"等曲牌。
在王文轩版本《包公吊孝》里,在进灵棚之后,他选用的是三派大鼓:奉派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对于叙事的情节来说,用三派大鼓也十分经典。
再就是由海伦团邓小坤、林长青音配像的《包公吊孝》,原唱是双城团黄启山、李明珍,在这个版本的《包公吊孝》中,黄启山选用了大尾巴胡胡腔、二板胡胡腔、三板胡胡腔、蛤蟆韵、喇叭牌子、抱板、大佛调、哑巴生、武嗨嗨、红柳子、文嗨嗨、小悲调、哭糜子、三节板等,其中的"大佛调",在现在的二人转舞台上几乎绝迹了。
这里边笔者要提的是曲牌"抱板"的运用。在叙述陪灵这些人的时候,该版本的唱词也要比小豆豆和王文轩版本的要好,只可惜音质不清晰,没能够纳入珍藏的典范。
最后,笔者要提到的是由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已故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秦志平老师和李晓霞老师演唱的谱子戏《包公哭嫂》,这块戏的唱词和梁子戏的唱词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说是小豆豆版本的前身,第一是他录制的时间比较早,第二是他是由吉林团整理的唱词。
这个版本的唱词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历经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几代人的改造,到了小豆豆的时代可以说是趋于完善,进而被小豆豆和赵小军一炮打响。虽然小豆豆不是正规团的演员,但是从小随父学艺的她,天生就具有唱戏的天分,与生俱来的嗓子,给了小豆豆唱红这块戏的最大机遇。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在后期又组织录制了一次《包公哭嫂》,表演者是吉林省民间艺术团韩子平、闫淑萍二位老师。该剧目的问世,并没有在戏迷们的视野中引起多大反响,相比之下,戏迷们还是热衷于小豆豆版本的《包公吊孝》,乐此不疲。
结论:《包公吊孝》作为建国后的新生代剧目,在传统二人转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经典剧目、保留剧目。在某种意义上讲,完全可以纳入传统剧目的行列。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小豆豆版本的《包公吊孝》,还将会延续他固定的曲牌,因为经典必将会成为永恒。 作者简介:赵珊(1992-)女,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2011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