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教授 第二十八讲脓毒症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方向明、夏云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
1999年获德国波恩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美国德州大学Hermann医院、2004年德国波恩大学、2006年美国加州大学Medical Center、2011年瑞士伯尔尼大学访问学者;1987-199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医生,1992-199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生,1999-200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教授、中心实验室主任,2003-200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教授、中心实验室主任, 2006年至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麻醉实验室主任。
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国际危重病学会年度科学奖、入选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2009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TWAS-TWOWS亚洲青年女科学家奖。
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成绩:主要从事脓毒症发病机制和防治、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综合利用多学科手段,结合临床、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整合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的中国重症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了多中心的脓毒症遗传学研究平台,在国际上最早报道了参与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候选基因(抗炎介质IL-1RN、IL-10等)的相关遗传变异是重症脓毒症的高危遗传标志。
系统阐述了阳离子抗菌肽(防御素、hepcidin)在脓毒症器官功能损伤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和机理:发现a-防御素基因的拷贝数是重症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阐明a-防御素介导的促炎因子IL-1b的释放和炎症性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通过生物工程优化b-防御素的生产,证实b-防御素对脓毒症器官功能损伤的防治作用;率先提出不同细胞hepcidin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不同,揭示肝细胞hepcidin和呼吸道上皮细胞hepcidin分别通过调节全身和局部铁代谢在脓毒症及其导致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探讨了非TLR受体(TREM、TRPM、S1PR等)途径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非TLR受体介导的吞噬杀菌作用在脓毒症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性,为脓毒症的免疫防治提供了新靶标。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和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十二五”项目和“973”项目等资助;共发表SCI 论文42篇(通讯作者论文30篇),系列文章刊登在AJRCCM、Critical Care Medicine、Chest、Anesthesiology和Critical Care等著名期刊,研究成果被F1000推荐,被New Engl J Med、Science、Nature Immunology等杂志正面他引数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