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陆铭 首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在长沙举行

2017-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邓卫广)近年来劳动经济研究不断推进,一系列学术问题研讨日益深入,首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日前在湖南省长沙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两百余位学者围绕劳动经济领域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学者.国内外学者齐聚长沙研讨劳动经济问题据记者了解,首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由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理事会主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邓卫广)近年来劳动经济研究不断推进,一系列学术问题研讨日益深入,首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日前在湖南省长沙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两百余位学者围绕劳动经济领域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学者。

国内外学者齐聚长沙研讨劳动经济问题

据记者了解,首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由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理事会主办,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承办,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近200余名学者与会。

湖南大学副校长曹一家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理事会主席赵忠教授等出席会议。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亚斌教授主持开幕式。

年会承办方分别就劳动力市场、城乡移民、城镇化与发展、教育与人力资本、健康与医疗服务五个主题设置平行会场。平行会场的设置为与会学者提供了充足的论文成果展示空间,便利了同领域人士相互切磋与交流,同时提高了学术探讨的质量与效率。各分会场均有一位老师担任主持,掌控会议进度与秩序;本阶段会议每个会场均有四位学者进行论文展示,在展示之后有相应学者就其展示过程进行点评与提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智勇表示,"新东北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10余年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存在一定的偏差。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给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都带来负面影响。

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基于黑龙江省2005-2013年县域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王智勇认为,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虚高"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使得就业增长缓慢,难以促进城镇化,城市发展缓慢。

东北经济增长中出现总量与人均量变化的偏离,表明经济增长缺乏效率,城市既没有起到集聚的效应,也没有发挥其辐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东北的"双虚高"特征加剧了经济的衰落和城市人口的流失。为了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应实行再工业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镇化,充分发挥城市"双创"中心的辐射效应,带动县域经济增长。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推动市场机制转变,同步实现经济增长与效率提升,最终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

聚焦新常态下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曹一家副校长的开幕致辞中,以中国当前人口现状为切入点,直击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育率下降及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事实,进而引出本届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年会的中心议题——新常态下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正遭遇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教授汪伟构建了一个纳入老龄化因素的城乡二元经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老龄化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经过研究,汪伟及其团队发现: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投资率、降低农村的储蓄率,但同时会提高城市的储蓄率,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二元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模糊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增进国民福利,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下降,降低迁移率,从而会减缓城市化的进程并弱化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

"村集体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一直充当重要角色,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外出给这一模式带来了一定冲击。基于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在引入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检验了劳动力外出对村庄自筹公共投资的影响。"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王子成表示,劳动力外出对村庄自筹公共投资产生显著负效应,采用公共投资项目数和分类公共投资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证据。而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和鼓励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可能是未来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

采用动态规划进行模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杨华磊发现,95后和00后出生低谷世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2015-203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的演进路径类似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人数所呈现出的L型轨迹,同时通过人力资本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无法改变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性特征。杨华磊表示,为了给产业结构升级赢得时间,为了协助中央顺利实现政策目标,走出中等收入阶段,短期中国经济唯有依靠制度红利,如调整人口政策。通过进一步模拟发现,无论是当前所采取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还是将要实施的养老和退休制度改革,都无法改变203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断崖式下降的趋势性特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轻微加剧经济增速下降的幅度,约0.3%,但是养老和退休制度改革,剔除生育政策的负面影响后,约提升经济增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