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市长张应华 金昌市长张应华:深化工作 把文明城市创建推上新台阶
金昌于1981年建市,1985年即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到2015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历时整整31年。3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和谐进取的金昌精神,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使创建过程成为提升文明素质、改善发展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
一、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创建机制 健全完善的机制,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
30多年来,金昌市历届党委、政府在传承中探索创新,在创新中总结完善,建立了充满活力、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强力推进的领导机制。
自1999年起,就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金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2013年又增设了正县级建制的创建工作办公室,全面部署和协调督导创建工作。历届班子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场接力赛,每年都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制定《工作方案》,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完善了全面推进的保障制度。在保障人、财、物的基础上,出台了创建工作《考评奖惩办法》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以市长令发布了志愿服务、文明餐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等《管理办法》,使创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三是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每年都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县、区和市直相关责任单位,并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由地级、县级领导干部分级包抓,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保障了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
二、坚持惠民利民,筑牢创建基础 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以发展推动文明建设,逐步夯实了创建工作基础。
一是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围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工业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优化人居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了金川公园、金水湖景区、龙首湖景区、龙泉景观带、北部防护林、国家矿山公园、紫金花卉种植基地等一大批城市景观工程,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7.
4%,人均占有公园绿地19.
7平方米。启动了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实施了生态环保“十大工程”,开展了治脏、治乱、治差、治污、治堵“五治”专项行动,金川集团公司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碧水蓝天工程”,这些有效措施使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我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进入了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
目前正在开展国家健康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等创建工作。三是协调推进民生事业。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发展,市区所有公园、公厕免费开放,60岁以上老人乘坐公交车免费,使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先后投资10.8亿元,建成了金昌大剧院、市传媒中心、市图书馆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013年我市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四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将城市垃圾箱全部改为地埋式,杜绝了风吹垃圾跑的现象;在广场和人行道上铺设防滑砖,放置木质座椅,方便了市民休息,保障了居民安全出行;全市所有街道、商场、公园、厕所都建有无障碍设施,2010年金昌市被命名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所有公共场所和公交车上均设有用废旧报刊折制的“袋走陋习、留下文明”垃圾收纳盒,改变了市民随手丢弃垃圾的陋习;营业场所专门设置了为环卫工人、交警等免费提供茶水、休息、加热饭菜等服务的“爱心驿站”,在市区开辟了免费的便民自助洗车点。
所有这些既彰显了文明风尚,也让整座城市充满了人文关怀。 三、坚持以德化人,共育德善新城 秉承“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的理念,坚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环境中熏陶,让崇德向善、诚信友爱、和谐幸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人。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室和乡村舞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秧歌、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永昌县东寨镇小曲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宣传报道。
制作了印有“24字”内容的纸杯、围裙、手提袋等,免费赠送给广大市民;在全市所有楼栋、商铺张贴宣传画、公益广告等,使“24字”内容“人知人晓”、“人信人守”。
二是用文明礼仪知识教育人。实施了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四大文明行动”,参与人数达60多万人次。针对不同人群要求,分类别编印了礼仪知识发放到户,引导广大市民“做文明有礼金昌人”。
在市区繁华地段、主次干道设置了3万多块“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让广大市民时时受到文明和道德的熏陶。三是用道德模范感化人。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金昌人评选活动,有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人获全省道德模范称号。
建立了市、县(区)道德讲堂总堂和220个基层道德讲堂,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共开展活动8000多场次,受众达38万人。
四是用丰富的创建活动培育人。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实施了全民做公益、文明礼仪进万家、向不文明行为说“不”三大行动,建立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群团工作、家庭教育等“十条工作线”,使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不断完善。
大力实施青少年品德教育工程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组织开展了“日行一善”、“金昌好少年大拇指传递”和孝亲敬老“六个一”主题活动。在全市成立了6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占市区居民的比例达25%,常年开展扶贫助残、关爱老人、环境保护、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每月“逢六”的日子,组织机关干部上街开展督促检查、文明引导、便民服务、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万名党员干部职工每月三次进社区开展“三进三帮”(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帮助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志愿服务进社区,帮助社区营造便民、和谐环境;文明礼仪进社区,帮助社区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活动。
通过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充分调动了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四、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城乡、地企、军民共建共享,形成了创建的强大合力。一是突出城乡共建。抢抓被列为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和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的难得机遇,打破户籍壁垒,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城乡一体化、均等化、全覆盖。
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屋美、村美、人更美。
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评和谐新村、文明村镇、新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公婆、好媳妇、好丈夫、好邻里,促进乡风文明。组织市级文明单位和村镇结对帮扶,推进城乡文明建设的互补共育、互惠共享、互乐共融,构建起了城乡携手共建、文明共进的新格局。
二是突出地企共创。在地方政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金川集团公司和八冶建设集团公司等驻金企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参与和支持创建工作,营造了资源共享、文明共创的和谐氛围。
三是突出军民共育。近年来,共投资1.2亿元,用于部队训练场地及营房建设;军转干部安置率、城镇退役士兵接收率、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增长率、驻金部队官兵子女入学优惠率等优抚政策落实率均达到100%。
驻金部队、武警、消防等单位也视驻地为故乡,在抢险救灾、平安建设、生态建设、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全市建成军民共建点59个、扶贫联系点15个,形成了双拥双促进、共建共繁荣的良好局面,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已被命名表彰。
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成功创建只是我们新里程的开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总书记强调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文明委的安排部署,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创建热情和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不断巩固、扩大并发挥好全国文明城市的“发散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城市活力、彰显城市魅力、增强城市实力,努力把金昌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作者系中共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