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黃旭初回憶錄──廣西前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2018-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黃旭初與「廣西三傑」/劉維開 著 民國建立以後,廣西出身的軍政人士在政壇上一直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外界習稱為「桂系」.依時間先後,「桂系」可

黃旭初與「廣西三傑」/劉維開 著 民國建立以後,廣西出身的軍政人士在政壇上一直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外界習稱為「桂系」。依時間先後,「桂系」可以分為北京政府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兩個階段,前者以陸榮廷、沈鴻英等為主,後者前期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後期以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為領導。

亦有為區分便利,將前者稱「舊桂系」,後者稱「新桂系」,而後者實建立在擊敗前者、統一廣西的基礎上,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被稱為「廣西三傑」。

自辛亥革命起,廣西長期處於以陸榮廷為首的軍政人士控制之下,他們大多出身草莽,具有強烈的權利欲和冒險性。一九一六年藉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將勢力擴張至廣東,擁有兩廣地盤,成為對於南方政局具有影響的軍閥派系。

一九一七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桂系雖然為其主要結盟力量之一,旋即因軍政府的成立威脅到自身發展,策動反孫行動。一九二○年起,孫中山發起兩次軍事行動,將桂系逐出廣東,並進軍廣西,重挫陸榮廷勢力,桂系亦因此由盛轉衰,逐漸瓦解。

就在此時,廣西內部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一股新的軍事政治勢力崛起,進而取代了陸榮廷等舊勢力,成為廣西的新領導者。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臨桂人。

一八九一年(清光緒十七年)生,一九○八年入桂林廣西陸軍小學(後改名「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第三期就讀,一九一三年畢業後,進入南寧將校講習所供職,嗣因講習所停辦,返鄉任小學教員。一九一六年,廣西加入反袁行列,李宗仁審時度勢,決定再度從軍,先後參與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一九一八年升任營長。

一九二一年,李宗仁乘孫中山進兵廣西討伐陸榮廷之際,率所部脫離原部,進入粵桂邊境的六萬大山,自成局面,並接受粵軍收編,為「粵桂邊防軍第三路軍」,駐防北流、鬱林一帶。

一九二二年,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謀叛孫中山,將入桂粵軍撤回廣東。陸榮廷舊部及各地游雜部隊乘勢而起,紛紛打出自治軍的旗號,自立為王,割據地盤,廣西進入所謂「自治軍時代」。

李宗仁亦宣布脫離粵軍,以維持鬱林五屬為名,就任「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管轄鬱林、陸川、北流、博白、興業、貴縣、容縣七個縣。這七個縣占廣西人口四分之一,穀物產量約占全省三分之一,各種財政收入也占三分之一左右。

李宗仁以此為基地,利用當地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招兵買馬,勢力日漸強盛。及至黃紹竑率部投奔,更進一步增強了他的實力。 黃紹竑,字季寬,廣西容縣人。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生,一九一○年入桂林廣西陸軍小學讀書,與李宗仁、白崇禧為先後期同學。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參加學生軍敢死隊,隨廣西北伐軍赴武昌支援。一九一二年入武昌陸軍軍官第三預備學校,一九一四年結業後,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學習。

一九一六年畢業後回廣西服務,編入馬曉軍之陸軍模範營。該營係陸榮廷接受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馬曉軍建議而設置,接納受過正規教育的軍校畢業生入營擔任連附、排長,亦無形中成為廣西軍校生大本營,桂系新生力量的重要人士,如白崇禧、黃旭初等均出自該營。

一九二一年粵軍攻佔廣西時,馬曉軍接受入桂粵軍改編,任百色警備司令、田南警備軍第五路司令等職,黃紹竑亦由營長升任統領。粵軍撤回廣東後,馬曉軍部遭自治軍攻擊,馬脫離部隊,所部由黃紹竑指揮,欲退往容縣。

李宗仁得知後,派員前往連絡,於一九二二年七月雙方合作,黃紹竑受任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第三支隊司令。由此開始了李、黃合作的歷史,亦為桂系新興力量崛起的關鍵。

李、黃合作一段時間後,因政局變化,兩人又分途發展。一九二三年,孫中山逐走陳炯明,重返廣州設立大本營,是時因廣西的沈鴻英背叛革命政府,準備出兵討伐。黃紹竑以時機來臨,決定展開新的局面,秘密派參謀陳雄到廣州,與時在廣州養傷的白崇禧取得聯繫,積極活動,與革命政府接洽,表明意圖。

另一方面,黃紹竑取得李宗仁諒解,脫離鬱林,以假意受編,投靠沈鴻英,接受所委任廣西陸軍第八旅旅長,實則計劃俟機起義。七月,以粵軍攻克肇慶,沿西江追擊沈部,黃氏以時機成熟,組織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部,自任總指揮,以白崇禧為參謀長,率部向梧州進發,與粵軍配合,夾擊駐梧州沈部,使粵軍順利攻佔沈鴻英的後方基地。

事後,受孫中山委任中央直轄西路討賊軍第五師師長,進而掌握梧州的軍政大權,成立討賊軍總指揮部,使梧州成為桂系發展的另一個根據地。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臨桂人,一八九三年(清光緒十九年)生。一九○七年入廣西陸軍小學第一期就讀,因病中途退學,後進入廣西省立初級師範就讀。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白崇禧參加學生軍敢死隊,與黃紹竑等同赴武昌。之後與黃紹竑同在武昌陸軍軍官第三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讀。一九一六年軍校畢業後,原本志願到新疆工作,但因時局混亂、交通阻梗而未能如願,遂返回廣西,與黃紹竑同在馬曉軍的陸軍模範營任職,並與黃一起逐級升遷,由排長、連長、營長而統領。

一九二二年,馬曉軍部駐防百色時,因巡哨時跌傷左腿,赴廣州就醫,期間常向黃通報廣東軍事、政治情形。

黃紹竑率部脫離沈鴻英起義後,白崇禧至梧州協助,任參謀長,並以梧州為根據地向外擴張。 李宗仁在黃紹竑、白崇禧擴張的同時,亦將所部改名為「廣西定桂軍」,此後「定桂」與「討賊」兩軍在廣西的迅速發展,形成一股新勢力,與沈鴻英與陸榮廷的勢力,鼎足而三。

隨後,李、黃、白三人聯手,利用陸榮廷與沈鴻英的矛盾,確立「聯沈倒陸,先陸後沈,統一廣西」的計畫,迫使陸榮廷於一九二四年九月宣佈下野,結束在廣西長達十三年的統治;繼而迎戰沈鴻英部,於一九二五年二月攻克桂林,沈氏敗走。

正待廣西統一之際,雲南唐繼堯宣佈就任大本營副元帥。該職係孫氏於一九二三年於廣州重建政權時任命,惟唐氏一直未曾到任,此時就任,實為得知孫中山北上病危,藉機奪取革命政府的領導權。

但因雲南至廣東,必須經過廣西,遂派員游說李、黃,要求借道。李、黃等對於唐之用心十分清楚,以與革命政府的關係,自應拒絕,但是時正值對沈軍事進行,拒絕則恐形成兩面作戰,正在猶疑之間,唐繼堯已派軍進入廣西,李、黃等遂於結束討沈軍事後,立即展開討唐軍事,於一九二五年七月將入桂滇軍逐出省外。

至此擾攘數年的廣西戰事終告平息,舊勢力倒臺,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成為廣西統一後新的領導人,同時也開啟了桂系在民國政壇的新局面。

李、黃、白完成廣西統一後,進而與廣州方面合作,一九二六年三月,李宗仁、黃紹竑通電,廣西依歸國民政府,兩廣統一。廣州國民政府撤銷廣西綏靖督辦公署,將李、黃所轄各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成立廣西省政府,任李宗仁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黃紹竑為廣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七軍黨代表、白崇禧為第七軍參謀長。

爾後李宗仁、白崇禧率第七軍參與北伐,作戰勇猛,有「鋼軍」稱號,而隨著軍事力量的發展,李、白等亦成為國民政府中新的政治力量。

一九二八年,第二期北伐軍事展開,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主部隊,編為第四集團軍,成為國民政府四個主要軍事集團之一,李宗仁與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並稱。

北伐軍事結束,桂系所控制區域,從兩廣、兩湖直至河北,學者稱此為「廣西王國」。惟全國統一未久,一九二九年內戰再起,桂系首當其衝,李宗仁、白崇禧等退回廣西,至一九三○年中原大戰結束,黃紹竑以不願繼續參加內戰為由,取得李、白的諒解,決定離開廣西,隨後轉入中央任職。

黃紹竑離任後,所遺廣西省主席一職,由黃旭初接任,與李宗仁、白崇禧合作,進入桂系的李、白、黃階段。 黃旭初,廣西容縣人,漢族,一八九二年(清光緒十八年)生。

一九一二年入廣西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與李宗仁等為同學。一九一四年畢業,以成績優異,保送北京陸軍大學學習,一九一七年畢業後,分發回廣西,任督軍署參謀。是年五月,廣西陸軍模範營成立,以馬曉軍為營長,黃任上尉連長。

黃紹竑、白崇禧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生在該營充任中尉連附。一九一七年冬,黃隨軍入湘,參加護法戰爭。模範營改編為湘粵桂聯軍總司令部衛隊第一營,仍任上尉連長。

一九一八年桂軍從湘北退湘南,衛隊第一營改編為護國軍第一支隊第一營,黃升任少校營附。一九一九年桂軍從湖南回桂,第一營擴編為陸軍第一師第二團,馬曉軍任團長,黃為該團少校團附,黃紹竑、白崇禧在該團分任營連長。

一九二一年六月,黃充任廣西督軍署中校參謀,七月,粵軍入桂,陸榮廷通電辭職,孫中山委任馬君武為廣西省長,黃任省長公署軍政處軍事科科長。一九二二年春,粵軍撤回廣東,廣西進入「自治軍時代」,黃旭初遭陸榮廷殘部蒙仁潛逮捕,幸得親友多方營救,始免於死,但仍被監禁。

一九二二年六月,李宗仁以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名義,從鬱林到南寧與蒙仁潛等開會,李以與黃在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同學的關係,將黃保釋出獄,並邀黃到鬱林工作,任參謀長,為李宗仁勢力的發展出力甚大。

一九二四年春,黃紹竑的討賊軍與李宗仁的定桂軍同受廣州革命政府領導,協力合作,稱「定桂討賊聯軍」。聯軍乘陸榮廷在桂林被沈鴻英圍攻的機會,奪取南寧。

七月,聯軍以李宗仁為總指揮,黃紹竑為副總指揮,白崇禧為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黃旭初為副參謀長,出兵討陸,此亦為日後桂系的領導格局。十月,陸榮廷通電下野,廣西軍事結束;十一月,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成立,李宗仁任督辦,黃紹竑為會辦兼省長,白崇禧為參謀長。

督辦公署下設兩個軍:笫一軍為原定桂軍,以李宗仁為軍長,黃旭初為參謀長;第二軍為原討賊軍,以黃紹竑為軍長,白崇禧為參謀長。一九二六年三月,兩廣統一,廣西兩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下轄九個旅,黃旭初為第四旅旅長。

一九二六年六月,李宗仁率領第七軍夏威、李明瑞、胡宗鐸、鐘祖培等四個旅北伐,留黃旭初、伍廷颺、呂煥炎、劉日福等四個旅由黃紹竑指揮駐守廣西,稱為「後方第七軍」。

黃紹竑委任黃旭初兼後方第七軍參謀長,又兼南寧警備司令。 一九二七年七月,南京國民政府以廣東、廣西軍隊合編為第八路軍,以廣東省主席李濟琛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黃紹竑為副總指揮。廣西後方第七軍的四個旅改編為三個師,黃旭初任第七軍第六師師長;十月,廣西成立第十五軍,黃紹竑任軍長,黃旭初師改編為第十五軍第二師,黃仍任師長。

十一月,李濟琛因事赴上海,召黃紹竑至廣州代理主持軍政事宜,張發奎所部黃琪翔乘機,藉口打倒新桂系,在廣州發動事變,謀捕黃紹竑,黃聞風逸去,所部駐廣州軍隊被繳械。

黃旭初適到廣州,得友人密告,隻身潛逃香港,繞道返回梧州。十二月,黃旭初率所部進攻廣州,會同李濟琛部,擊敗張發奎、黃琪翔部。

一九二八年四月,黃旭初升任第十五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 一九二九年五月,李、黃、白等以原十五軍為主,在廣西成立護黨救國軍反蔣,以李宗仁為總司令、黃紹竑為副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黃旭初奉命率軍攻粵,與粵軍激戰於白泥市,為粵軍所敗,黃負重傷,急送香港醫治,至一九三○年三月,傷癒回桂,改任教導第二師師長。

五月,中原大戰發生,桂系與張發奎聯合閻錫山、馮玉祥反蔣,出兵湖南,企圖攻略武漢。七月,桂、張兩軍在衡陽附近遭粵軍擊敗,損失慘重,被迫撤回廣西,於柳州整頓。

八月,黃紹竑脫離桂系歸附中央,廣西軍政改組,黃旭初繼任第十五軍軍長。此時,廣西遭滇軍、粵軍兩面夾擊,處境極為困難。一九三一年二月,蔣介石幽禁胡漢民於南京湯山,廣東陳濟棠等改變態度反蔣,將進入廣西境內的粵軍撤回,李宗仁、白崇禧等重新統治廣西。

三月十五日,黃旭初受任為國民革命軍護黨救國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部政治委員會主席。五月,反蔣人士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以與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相抗衡,是為「寧粵分裂」。

六月,廣州國民政府決議整編兩廣軍隊,將廣東軍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以陳濟棠為總司令;廣西軍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以李宗仁為總司令,白崇禧為副總司令,張發奎、廖磊、李品仙、黃旭初等分任第四、七、八、十五軍軍長。

隨即任命黃旭初為廣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七月一日在南寧正式就任。 黃旭初主持廣西省政,與李宗仁、白崇禧團結一致,臂助李、白貫徹「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方針,提出「三自」、「三寓」政策,即「自衛、自治、自給」和「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募於徵」政策,至一九三四年三月,又通過「廣西建設綱領」,由省政府公佈施行。

並制定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建設計畫及政策。

一九三六年六月,兩廣事變發生,中央以和平解決為方針;九月,任命李宗仁為廣西省綏靖主任、白崇禧為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黃旭初為廣西省政府委員會主席,李、黃兩人由南寧飛抵廣州謁蔣,表示服從中央,結束廣西長達五年的半獨立狀態。

抗戰期間,廣西為大後方,省政建設幾乎配合中央措施,人力物力之支援,盡其所有,徵調兵員達一百二十餘萬之眾,白崇禧曾謂:「廣西的所有,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已悉數貢獻中央,僅對用人一事,還沒盡量由中央任意直委,而保留著一點推薦權」。

一九四一年十月,蔣介石蒞桂林視察廣西省政,致詞指出「廣西逐年進步的原因,由於黨政軍合作,民財建教合作」,且能與外省人合作,「外人來桂的,居之甚安,無排外情形,這也是一進步」。

抗戰勝利後,國共戰爭又起,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中共第四野戰軍分兵三路進攻廣西;二十四日,行政院會議決定調黃旭初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由李品仙繼任廣西省政府主席。

黃旭初擔任廣西省主席一職前後長達十九年,為民國史上任期最長之省主席,卸任後由柳州飛南寧,經海口轉往香港避居。 黃旭初寓居香港期間,長期於雜誌撰寫與廣西、桂系相關之回憶文章,其中連載於《春秋》之「廣西與中央廿餘年來悲歡離合憶述」,於本年(二○一五)初,由蔡登山兄彙集成《黃旭初回憶錄—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離合》,出版後引起眾多回響。

蔡登山兄復就黃氏所發表文章中,憶述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即所謂「廣西三傑」相關文字整理成編,為《黃旭初回憶錄—廣西三傑: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作為黃旭初回憶錄系列之二。

黃旭初與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人之關係,俱見前述,回憶錄中關於李宗仁者十八篇、白崇禧者五篇、黃紹竑者五篇,俱為其所親見親聞之記述,其中所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函件,實為歷史存證,史料價值極高。

另有〈李、白、黃怎樣撰寫回憶錄?〉一篇,作為附錄,內容頗堪玩味,提供讀者對於三人回憶錄如何形成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