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丽风波(二)新救世主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海,中国乒乓球的摇篮,是国内最早开展乒乓球运动的地方之一.解放初期,上海队便与广东.北京.山西一起被誉为乒乓四强.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从上海走出来的全国.世界冠军可谓星光灿烂.整个60年代,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上海籍选手占了一大半以上.男子团体五虎上将,上海占了三名.28届女团冠军成员中,除了梁丽珍来自广东外,全部来自上海.孙梅英.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杨瑞华.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陆元盛.黄锡萍.曹燕华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名将.李振恃.施之晧.张德英少年时代也是在这里打下牢固的基础之后成名的.从

上海,中国乒乓球的摇篮,是国内最早开展乒乓球运动的地方之一。解放初期,上海队便与广东、北京、山西一起被誉为乒乓四强。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从上海走出来的全国、世界冠军可谓星光灿烂。整个60年代,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上海籍选手占了一大半以上。男子团体五虎上将,上海占了三名。28届女团冠军成员中,除了梁丽珍来自广东外,全部来自上海。孙梅英、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杨瑞华、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陆元盛、黄锡萍、曹燕华等都是享誉中外的名将。李振恃、施之晧、张德英少年时代也是在这里打下牢固的基础之后成名的。从七十年代开始,上海的乒乓球水平开始走下坡路。七十年代中期,男子五虎将中仅剩陆元盛一人。到了八十年代初,上海队更是青黄不接,国家男队里就只剩下周平一人了。直板快攻打法的周平对外战绩平平,唯一的亮点是在35届结束不久,迎战来访的日本队时,打败了刚获得男单世界冠军的小野诚治。那时国家队直板快攻的好手很多,既有老队员李振恃、鲁尧华,还有红得发紫的谢赛克,更有后起之秀江嘉良、何志文、范长茂、陈龙灿。他们都比周平更出色、更优秀。当周平无奈地退回上海队时,上海男队在国家队中便全军覆没了。

女队相对来说好一些。林慧卿、郑敏之退役后,黄锡萍、仇晨燕顶了上来,上海队仍不失是国内的一支强队。以她两人为主力的上海队夺得了73、77年全国锦标赛女团冠军,后来曹燕华加盟,上海队蝉联了78年全国锦标赛冠军。黄锡萍还是73、77、78年全国女单冠军的得主。但好景不长,上海女队从79年开始便跌入低谷。

1979年国内体坛的重头戏,乃是第四届全运会。这届全运会,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运动会。这届运动会第一次公开采用计分制,将各个代表团获得的金牌进行排榜,所以金牌之争异常激烈。这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是历届比赛争夺得最为紧张、激烈的比赛。郭跃华、李振恃、梁戈亮、张德英、童玲、杨莹在单打预选赛就被淘汰出局。进入决赛阶段,女子团体没有一队保持不败。上海队所处的第二组更是形势大乱,每队都起码输二场以上。到最后一论,河北、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等队都有可能出线。最后,河北、北京两队死里逃生侥幸出线,赛前被看好的上海队名落孙山,令人大感意外。事实上,35届曹燕华在单打输给了匈牙利的马戈斯后,状态一直低迷。老将黄锡萍风光不再,全运会女单预赛一开始就被天津小将刘扬所淘汰。上海女队未能出线也是必然的结果。

第四届全运会后,黄锡萍、仇晨燕退役,上海女队实力大减。除了曹燕华外,团体阵容中还有削球手卜启娟,两名直板快攻手倪夏莲和曹春玲。左手直板快攻打法的倪夏莲在第四届全运会一鸣惊人,在预赛先淘汰了童玲后,一路过关斩将闯进了决赛,在决赛中不敌河北名将齐宝香屈居亚军,倪夏莲的胜利创造了建国以来非国家队员首次获得全国亚军的神话。但好景不长,倪夏莲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输得一塌糊涂,之后很快被“冷冻”起来,在上海队主要与曹燕华配合双打。另一未削球手卜启娟,是第四届全运会女单季军。她的削球非常稳健,旋转变化多,对外战绩优异,但在国家队内部她的削球却毫无秘密可言。对着其他队卜启娟还可以为上海队拿分,但对着河北、解放军队时无疑是白白送死。曹春玲也是快攻打法,水平一般,没有什么惊人的战绩,曾在1977年的全国分区赛打败了曹燕华获得女单冠军。

八十年代初国内女子乒坛是河北、解放军、上海“三强鼎立”。解放军队拥有童玲、戴丽丽、沈剑萍,其中戴丽丽/沈剑萍这对双打的实力非常强劲,自夺得了第四届全运会女双冠军之后一直稳坐国内女双的第一把交椅。对上海队而言,解放军队的双打这一分无论如何也算不上自己头上,这样曹燕华必须拿下两分,另一人拿下一分才能取胜,但实际上谈何容易?

最难对付的还是河北队。拥有齐宝香、耿丽娟的河北队,单打实力雄厚,双打也不弱,曾多次获得国际比赛的女双冠军,同时她们俩也是打削球的高手,连童玲在她们拍下也没讨过什么便宜。曹燕华对齐宝香略战上风,但对耿丽娟却毫无把握,双打也不占优势。

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曹燕华,主要是靠发球和前三板取胜,但耿丽娟对她的发球很适应,控制得相当严密,使曹难以下手。耿丽娟还常常压着曹的反手,使曹燕华难以施展开侧身的特长,打开相持后曹一面对两面,非常被动。对河北队上海队顶多拿一到两分,除非上海队有超水平发挥,否则胜券难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上海队在重点对付河北、解放军队的同时,不但要注意北京、辽宁等传统强队,还要提防其他队的背后偷袭。由于各队的实力差距不大,当时的国内乒坛弱队打败强队,新秀打败世界冠军的例子屡见不鲜。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1980年全国锦标赛、乃至1982年全国甲级联赛,都是赛前被人们并不看好的天津、浙江、广西女队所夺走。所以强队必须在比赛中兢兢业业、丝毫不能大意。“天下打乱,群雄并起”,是当时国内乒坛的真实写照。

由于缺乏强手的加盟,上海女队在1980年全国锦标赛和甲级联赛均未进入决赛。上海女队要重夺冠军,必须改变光由曹燕华拿分的被动局面。

1981年5月的全国锦标赛,何智丽顶替了曹春玲,成了比赛场上引人注目的人物。

说起何智丽,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上海卢湾区巨鹿一小体育教师柯元忻。第一次看见柯元忻这个大名,是我读中学时在邻居家一本发黄的杂志里看到的。这本1966年出刊的《广东青年》(现更改为《黄金时代》),详细介绍了青年体育教师柯元忻的先进事迹(可见柯元忻这名字,“文革”前已经相当有名了):从1961年到1966年,巨鹿一小的乒乓球活动,在柯元忻的指导和训练下,每年出成绩,每年出人才。从区、市到全国的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冠军都是被巨鹿一小所夺得。这些成绩,至今没有那间基层学校甚至体校所超过。

在这些弟子之中,最为耀眼的是陆元盛,他是33届男子团体冠军的主力,当年的五虎将之一。黄锡萍,1974年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女单冠军,第七届亚运会女团冠军成员。仇晨燕,77年埃及公开赛冠军。包帜远(代表解放军队),75年全运会男子双打亚军(与李振恃合作),77年全国军分区男子单打冠军。

令人感到膛目的是,参加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的柯元忻弟子竟有十人之多,这些弟子代表不同的省市、解放军队,柯元忻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但是“文革”的到来,中断了正常的训练,很多很有前途的“苗子”不得不离开球台。张迪兰、陆苏苏,这两位被行家一致看好的乒乓“苗子”中途夭折了。以她们的能力、天赋,完全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假如不是“文革”,世界冠军的名单上极有可能有她们的名字。(未完待续)

被人迫得太紧了,没办法半成品也得先出笼。

[ 本贴由 ogo 于 2003-1-7 09:56 AM 最后编辑 ]

你先写着,我们先看着,讲质量也得照顾观众的要求嘛

这么好的文字,怎么不评精华,即算ogo帮主不好意思把自己的文章评精华,还有其他斑竹及超级斑竹有权限评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