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同济 同济建筑男神常青院士新作 |西藏山巅宫堡的变迁
自古以来,藏民族心底的圣地,当首推神灵所居的圣洁之山从佛教的须弥山,到苯教的冈底斯山-冈仁波齐峰,再到拉萨的布达拉红山,都是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膜拜对象在传统西藏社会,圣山上的宫堡,是藏民族集体记忆中最重要的建筑象征从公元前2世纪山南的雍布拉康开始,7世纪拉萨的布达拉宫,10世纪阿里的古格王宫,以及14世纪兴起的各地宗山宫堡等,都是一脉相承的山巅建筑意象俗称小布达拉宫的桑珠孜宗宫,就是其中的一处宗山经典
桑珠孜宗宫位于日喀则老城区的日光山顶,与山麓的扎什伦布寺上下比邻,东西相望在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宗宫一直都是古城的天际线制高点除了拉萨的布达拉宫,在西藏所有的宗山建筑中,唯日喀则宗宫的历史地位最高,形制也最为严整,不但是后藏的景观地标,也是当地民众的心理地标然而,这座雄伟的宗山宫堡不幸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遭难,被当作农奴制的象征整体拆除,仅留下断垣残壁的下部废墟近40年后,在当地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下,桑珠孜宗宫的遗址保护外观复原和宗山博物馆建设工程终于在2004年正式启动,成为上海市迄今援藏项目中最大的一个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代理甲方,承担了全过程设计施工配合和各方协调的重任
经过6载努力,完成了宗宫的废墟加固和整体完形,重新恢复了日喀则的历史天际线,在宗宫内部精心设计了后藏地区第一座历史博物馆该工程先后获上海市建筑学会优秀设计奖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等,2015年获亚洲建筑界最高奖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金奖同时,这一特殊工程事件也成为国内外关注惊叹甚至质疑的对象将一处历史建筑的废墟复原完形,其依据到底何在?价值究竟如何?
本书从文字记载图像和口述史资料的分析入手,从宗宫原型及历史特征研究宗宫废墟修复及博物馆设计理念等方面,全面回应了这些问题,并扼要讨论了宗宫变迁再现和活化的历程及其意义
宗山博物馆工程设计有四个基本点
其一,是探索宗山建筑的渊源与流变,特别是对宗宫原型的追溯,以及对其历史价值的判定,这是工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设计基础
其二,是明确设计的宗旨,不仅仅是要复原历史上的宗政府建筑(毁前非文物保护单位),更是要恢复以宗宫为中心的日喀则老城历史天际线,其政治社会和环境意义已远远超越历史建筑复原本身的必要性
第三,是要完整保存宗宫废墟,并探索以新衬旧的废墟展示方式,以及将保存残形和达至完形有机结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这也是在特殊情形下,对现代被毁的城市历史地标处置方式的探索
最后,是妥善解决现代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与历史地标内部空间特征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