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活捉张辉瓒 活捉张辉瓒 毛泽东创《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2018-03-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省永丰县南部今龙冈畲族乡万功山与相邻的君埠乡小别桥约15华里的狭长山峦中,红军全歼国民党反动派进剿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并活捉中将师长张辉瓒,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史称"龙冈大捷".毛泽东同志为讴歌"龙冈大捷",于1931年春写下了气势恢宏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笔者从永丰县党史办档案中找到了在20世纪70年代派员采访时任红一方面军总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和警卫员陈昌奉

1930年12月30日,在江西省永丰县南部今龙冈畲族乡万功山与相邻的君埠乡小别桥约15华里的狭长山峦中,红军全歼国民党反动派进剿军第十八师9000余人,并活捉中将师长张辉瓒,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史称“龙冈大捷”。

毛泽东同志为讴歌“龙冈大捷”,于1931年春写下了气势恢宏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笔者从永丰县党史办档案中找到了在20世纪70年代派员采访时任红一方面军总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和警卫员陈昌奉等知情人的记录,以及红一方面军秘书长古柏等书写的回忆录,从而揭开了毛泽东撰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真实内情。

张辉瓒被活捉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中原大战后,立即掉转枪口,纠集国民党杂牌军10万余兵力,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司令鲁涤平担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并进长追”和“分进合击”的战略,发动了向中央苏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中共中央鉴于国民党蒋介石的一系列“围剿”举动,于10月29日发出粉碎敌人“围剿”的指示,红军总前委经过激烈争论,于30日在“罗坊会议”上确定由毛泽东提出,朱德、彭德怀等积极支持的“诱敌深入”作战方针,总司令部于11月1日即发布“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退却命令。

毛泽东、朱德在指挥红军向根据地中心实行战略退却的同时,授意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第三十五师从今樟树市出发,到达宜黄县后,下属3个团即分散秘密诱敌。

12月16日,各路敌军开始进攻,诱敌部队边打边退,枪响即撤,一步一步地把谭道源师引诱到乐安县,把公秉藩和张辉瓒两个师引诱到今吉安市青原区的东固山区。为使公、张两师为抢占东固山发生内部火并,诱敌部队即于12月18日撤出东固前,连夜挖战壕,摆出要打大仗的架势,于19日清晨悄然撤至约溪。

将至中午,公秉藩师占领东固后,当晚即向鲁涤平、蒋介石报功,受到蒋介石“你师将士用命,克奏肤功,实堪嘉尚,着即提高番号为第二十八师,犒赏官兵一万元”的奖励。

鲁涤平也复电曰:“吾兄用兵神速,虽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斯而已。”20日,张辉瓒师来了,派出扫雷兵在大雾中发现布有哨兵,便疑是红军,即下令射击,公秉藩师也不示弱,给予猛烈还击,双方混战约2小时后,发现死者身上是第十八师的符号,才知道是一场误战,自己人打了自己人。

张辉瓒闻之,恼羞成怒,气得不愿与公秉藩见面,而公秉藩也故意率部远离龙冈阵地而去。张辉瓒为了发泄内心怒火,当即对东固人民实行连续三天烧、抢、杀的“三光”政策,使1000余人死于非命。

这为他尔后在此被斩首埋下了伏笔。12月24日和26日,我红军在宁都县小布曾两次设伏歼灭谭道源师,均遭落空。但时隔几日,歼灭张辉瓒师机会又再次来临。

一贯狂妄骄横的张辉瓒,对“围剿”红军十分卖力。由于他求胜心切,拒绝第五十二旅旅长戴岳的劝谏,于29日亲率第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和师直属部队共9000余人向龙冈挺进。得此消息后,朱德和毛泽东即移师距龙冈30华里的君埠街,当天晚上在君埠万寿宫部署兵力,发布红字第12号《攻击龙冈张辉瓒部命令》。

朱、毛两人并于当晚登上430米高的黄竹岭指挥所。30日清晨,毛泽东看到雾霭弥漫、能见度不足20米时,他高兴地说:“真是天助我也!

当年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兵,今天我们要借雾气全歼张辉瓒啊!”朱德也说:“是啊,这就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今日老天爷也来助阵,我军歼灭张敌是稳操胜券哟!”接着,毛泽东对警卫员陈昌奉说:“张辉瓒越是深入龙冈,我们就越有把握消灭他。你去把马背上的铺盖拿下来,让我美美地睡一觉,你听着,前方枪声停息了,就叫醒我,我们一同下山去。”

上午8时,敌戴岳第五十二旅行至距龙冈街15华里的君埠乡小别村石拱桥处,与我埋伏在此的黄公略红三军第七师遭遇,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龙冈战斗”的序慕;战至12时,红三军捣毁了设在城功村的张辉瓒师部,张辉瓒化装只身往万功山上逃遁;下午近4时,守卫在万功山的红十二军第一○○团团长寻淮洲清扫战场时,在一片茶林处的水漕土坑里,把穿着不合身士兵服的张辉瓒活捉了。

至此,张师9000余人,不漏一人一马,全被歼灭了。

朱、毛到达龙冈后,即对张辉瓒进行审讯,并在“万寿宫”召开了军事会议和俘虏兵会议,随后即以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发布了《红军胜利捷报》。晚饭后,移师君埠,部署追歼谭道源师。

诗兴源于口语

1930年12月30日下午战斗结束时,毛泽东、朱德带着总前委秘书长古柏、总部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和警卫员吴吉清、陈昌奉一行6人,从黄竹岭指挥所健步向龙冈街走来,在20华里的山路上,沿途看到支前群众高兴地互相说笑着、谈论着:“好消息哟,前头活捉了张辉瓒哟!”

当毛泽东听到“前头活捉了张辉瓒”这句群众口头语时,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重复了一句。朱德等陪同人听到后,心中都预感到毛泽东又要写诗词了。

是的,毛泽东确实是又要写诗词了。因为“龙冈大捷”是他自1927年10月上井冈山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近百次交战中,打得最理想、最完善、最圆满、综合素质最高、政治军事影响最大的一次战斗。

正如香港报界惊呼的那样: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以内线穷寇困兽之计,破外线国军长蛇之势,创造了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罕见的战例”。日本等国报纸都把“红军活捉张辉瓒”的消息当做特大新闻予以报道。毛泽东自己在此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文章里,也同样有20处论述了“龙冈大捷”。现在许多史学界学者称“龙冈大捷”为中央苏区战斗之冠,并总结了“十个第一”。

先后两次起草

毛泽东由于是听到群众的口头语引发诗兴的,因此,他选择了“来自人民,还于人民”的《渔家傲》词牌进行填词。他曾对一位诗词爱好者说过:“《渔家傲》词牌是在丝绸之路的甘肃敦煌石窟千佛洞里发现的,属《七律》诗的变种,比七律只多上阕三言句和下阕三言句式的双调,在民间常作为定格联章、轮番连唱的民间新腔,这种新腔编来顺手、唱来随口、听来悦耳,且又保留了民歌清新可喜的风格,符合大众化的时代要求,群众是最易接受的。

”他对《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全词,由于战事紧张繁忙,先后分两次起草。

第一次:1931年1月上旬,他宿营在与永丰相邻的宁都县黄陂乡一个偏僻小山村时,尽管是隆冬腊月,夜晚寒气袭人,但他仍怀着胜利的喜悦,以极其兴奋的心情,伏在一盏仅用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回味鏖战龙冈的情景,握笔沉思,浮想联翩,一气呵成填写了《渔家傲》的上阕:“雾满龙冈千嶂暗,红军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声唤,前头活捉张辉瓒。”

毛泽东草拟完上阕后,在他吸烟又在沉思之际,古柏从外面来到毛泽东住的房间,偶见桌上摆放着用毛笔书写的诗词草稿,因不好意思索阅,便于次日告诉郭化若说:“老郭,我看见毛委员昨晚又写诗词了,你赶快去把它抄下来,以免遗失。毛委员在井冈山时写的许多诗词,可惜下山后在行军途中都丢失了,这回可不能再丢失啊!”

郭化若由于对诗词也饶有兴趣和研究,便立即来到毛泽东住处,把诗词抄了下来,并当即反复朗诵后说:“毛委员,您这短短五句,就把龙冈的天时、地利和军民打破‘围剿’的伟大胜利,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写得实在太好了。”

毛泽东听后不以为然,他反问郭化若你写诗了没有?当听到没写时,毛泽东惋惜地说:“化若同志,你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炮兵系学员,平时爱好诗词,人家称你是红军的儒将,这次反‘围剿’你一直在我身边,作战命令又是你起草的,面对这么大的胜利,难道你不想写诗词么?”郭化若听后甚感内疚,不久即也补写了一首。

第二次:1931年2月上旬,毛泽东忙完手头工作后,对贺子珍说:“今晚我要把《渔家傲》下阕写完。”于是,他又一次沉浸在战火弥漫的情境中,在宁都起草了《渔家傲》下阕:“十万大兵重入赣,飞机大炮知何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教他片甲都不还。”这样,上阕描写了龙冈当天的大雾,限制了敌人飞机的飞行;下阕又道出了龙冈的高山林密,限制了敌军大炮的威力,使红军最后把敌人一网打尽,无一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