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手稿研究 心手相应——关于庞茂琨的手稿研究展

2017-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巴山夜雨,黄鹤白云,千里江山,一脉相连.庞茂琨艺术手稿研究展在武汉合美术馆的展出,是重庆和武汉这两个长江上历史悠久的大城市之间的重要文化事件

巴山夜雨,黄鹤白云,千里江山,一脉相连。庞茂琨艺术手稿研究展在武汉合美术馆的展出,是重庆和武汉这两个长江上历史悠久的大城市之间的重要文化事件。

展览的主题定名为“手绘之谜”,突出了手稿的“手绘”特征,也指出了手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不易接触到的艺术图像。对于艺术家本人来说,其中蕴含的内容也是丰富而具有多种解读方式的;对于观众来说,通过观看著名艺术家的手稿展,也许可以找到一条通向艺术家内心世界的通道,帮助我们解开许多创作之谜和人生之谜。

首先我们要梳理一下有关“ 手稿” 的相关概念。在西方艺术词典中,与“手稿”关系密切的概念有“素描”(D r a w i ng),即单色画,它既是绘画的技术手段,也是画家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个概念是“速写”(Sketch),指作品或作品部分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对光影构图和全幅的规模等要点所做的研究,它是全幅图画的初步构图。

而有关“手稿”(A u t o g r a ph)的最基本的意思是:“当一幅绘画或其他艺术作品可以完全被肯定是出自原作者之手时,便称为手稿。

”这是一个广义的“手稿”概念,即只要是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的画作,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媒介、何种技术,均可称为“手稿”。本次展览的展出作品,正是建立于这一广义的“手稿”概念之上的,意在展示庞茂琨艺术创作历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包括艺术家早年求学时期的绘画训练,也包括艺术家近期专门为展览创作的若干创造性素描系列,但基本的展览主体,仍然是艺术家多年来与创作主题相伴的绘画性思考和想象性构图,以及为这些创作所进行的资料收集与形象探索。

上面的讨论已经表明:即使按照西方艺术史和博物馆研究的要求来说,手稿的分类也有一定的困难。一幅手稿可能是草图,可能是速写,也可能是完成的正式创作。如果是草图,则是艺术家在构思时所做的尝试,或为一较具规模的正式创作而做的准备;如果是速写,则是艺术家为眼前景物而做的记录,在中国传统绘画里还有一种“默写”的方法,即看到景物和人物后,当时并不描绘,而是过后凭记忆再图绘出相应图像。

我们可以从手稿的功能来进行分类,如再现和记录功能的手稿,描绘想象和梦境的手稿。手稿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收集信息和记录想法。一个是记载和呈现客观世界事物的视觉信息(包括色彩、形体、结构、明暗等形式信息);一个是反映想象世界的虚构信息。

后一部分反映了创作中最重要的能够反映艺术家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主观信息。概言之,艺术家与我们一样,都是每日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生活也有观察、也有感慨、也有议论、也有吐槽,但艺术家与我们的区别则在于形象的表达能力,他们具有博闻广记的能力和挖掘内心潜意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长期深入的手稿训练所达到的。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手稿”与“手感”是密不可分的,手稿的生成,是一个“心手相应”的过程,手感不仅是指绘画时手的运用的熟练程度,也指艺术家保留现场感的能力。

手稿所训练出的艺术家的最佳状态,就是艺术家在其中重新发现最初的感受和印象最深刻的感受,从而有助于艺术家谋划和想象前所未有的画面和场景。这最后的一点,也是当代许多艺术家进行装置艺术创作时经常勾画草图和设计方案时最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