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荣逝世 拜金荣大师仙逝 “小包公”长青
文\晚报首席记者 郭跃旗 图\晚报首席记者 傅 青
拜金荣大师仙逝 “小包公”长青
——追忆四平调著名表演艺术家拜金荣
文化商丘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在2000年北京戏曲周闭幕式上接见拜金荣。
拜金荣追悼会
阅读提示:
2010年2月28日上午8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四平调表演艺术家拜金荣因病逝世,享年80岁。昨日,在市殡仪馆的追悼会现场,记者采访了拜金荣老师生前的同事、她的弟子,他们满怀悲痛的心情回忆了这位老艺术家生活、工作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与奉献。谨写此文以纪念拜金荣老师。
幼时吃尽人间苦
据拜金荣的丈夫许若会老人介绍,其实拜金荣也说不清楚自己生于那一年,大概是1931年。她生下来就没见过亲生父母,没有家,总被人贩子卖来卖去,也没个名字,只记得别人都喊她“小丫”。不到10岁又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稍不留神就会被主人捆住,遭受毒打。
小丫不甘受封建势力的压迫,几次反抗逃走都又被抓回。直到后来被卖给沁阳拜家做养女,正式起名金荣。但好景不长,养父母不久又相继病故。当时正值中国时局动荡,年幼的拜金荣不得不再次四处流浪。
12岁那年,她流落到了江苏徐州,拜在了民间戏班演员张明华的门下,开始学唱评戏、京戏、河南坠子,两年后,开始登台演出,从此走上了从艺的道路。1950年,拜金荣经人介绍,投靠商丘四平调剧团(原人民剧团),并和许若会结为连理相伴至今。
年轻的金荣很有灵气,浑身都有戏,进团不久就挑起了大梁,主攻四平调中的娃娃声、官丑、彩旦。并很快推出了经典剧目《小包公》,她也把小包公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一鸣惊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说起《小包公》就像现在周杰伦的流行歌曲一样,大人小孩都能哼上两句,一时成为四平调剧团的“拳头产品”,红极一时,唱响豫、鲁、苏、皖。
50岁老太演活“14岁少年”
马望发老人是四平调剧团的主弦,从1960年进团就与拜金荣老师合作。他说,“文革”期间,拜金荣曾被下放到地方劳动改造,因为她是重点改造对象,所以总是被派到最苦最累的车间,当过炒沙工、电工、钳工、焊工、搬运工等。但一向倔强、好强的拜金荣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虽苦、虽累,却给她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工作之余仍会唱上几句四平调。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迎来了春天,商丘四平调剧团复排《小包公》,谁来演小包公呢?当时的拜老师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演小包公还能胜任吗?连她自己也没多大把握。领导的信任、同事们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使她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
为了演好“小包公”这个特殊的角色,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排戏中。她经常深入学校,和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打成一片,和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过家家,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琢磨他们的心理变化,有时她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孩子们一起回家,去模仿他们如何在父母面前调皮、撒娇……也难怪不知情的人说:“今天在大街上遇见了一个‘疯老太’。
”正是这位为艺术而苦苦追求的“疯老太”,用自己的“疯”劲和耐性成功地塑造了幼年包拯的艺术形象。
《小包公》演出再次获得成功,并很快在全省巡演。商丘、郑州、新乡、安阳等地,一天两场,拜金荣有时候累得倒在舞台上。马望发老人说:“只要让演,拜老师从没有任何怨言,从不谈报酬。”1980年,《小包公》由河南电视台录音录像后制作成影碟在全国发行。1984年,由中央电台灌制唱片,并由中国图片社摄制成3部连环画册与四页屏挂幅在全国发行,拜金荣迎来了她戏曲生涯的巅峰。
据马望发说,唱出名后,拜金荣被邀请到深圳、香港、北京等地演出,唱遍了全国各地,大江南北。那时候,每到一地演出,就像现在的明星演唱会一样,很受欢迎。2000年,拜金荣和马望发到北京参加北京戏曲周,连演3场,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身患重病,仍不忘教徒传艺
许洁是拜金荣的女儿,提起自己的母亲,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四平调:“平时,她对我们兄妹俩问得不多,一门心思就是四平调。有时候有病正打着吊针,只要说有演出,拔了吊针就去演出,她经常说,只要让我一唱戏,有啥病都好了。母亲的一生都是为了四平调剧团。”
拜小荣,原名叫邵凤荣,先学豫剧,2004年,拜在拜金荣老师门下学习四平调,并成功演出了《小包公》,是拜金荣老师的亲传弟子。说起老师,拜小荣禁不住失声痛哭。她说,自己以前是唱小生的,改学四平调,学习老师的娃娃声,差别很大。
但拜老师很有耐心,从唱腔、板式,手把手一点一点教起,尤其是在教动作时,已经70多岁的拜金荣也是像正常演出一样,做示范。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她比剧团里的演员还痴心、认真,她还经常给演员拿衣服、倒水、跑龙套。
不幸的是5年前拜金荣老师得了脑血栓,刚得病的前两年,还能清唱,还到《梨园春》等节目中演唱。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她再也不能唱了。她对四平调的情感也更重了,对弟子们的要求也更严了。拜小荣说:“我们娘俩只要一见面,她就给我唱,我就跟着学。
就是躺在病床上,老师还在教我怎样吐字。”来自新密的冯韵娇,2010年夏慕名拜拜老师为师,学习四平调,也是拜老师的关门弟子。当时,拜老师已经不能唱了,只能让小冯看着录像学,拜老师看着,有不对的地方再指点,有时候也让老伴许若会帮助指点。通过半年的指导,冯韵娇学唱的小包公已经很有拜老师的风范了。“老师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的情况,老师对我太好了。”冯韵娇哭着对记者说。
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副团长付梅告诉记者,目前,四平调已经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拜金荣与80岁的邹爱琴两位老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拜老师虽然走了,但我们一定继承拜老师的遗志,把四平调传承、发扬光大,以此告慰拜老师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