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言绝句赏析(中)
李白的五绝中有许多即景诗,李白五绝中的即景诗大多用素描的笔法,笔笔传情。诗中景物的背景总是立体的,给人以想像的空间。而且情景交融,自有境界。
《襄阳曲四首》之第一首:“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能不忘我地陶醉吗?
《襄阳曲四首》之第三首:“岘山临汉江,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八首:“秋浦千重岭,水车岭[山取]]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秋浦河两岸群山连绵,山岭重重,水车岭就是其中之一,水车岭上岩石相对而立显得很奇妙。有些岩石就好像要堕下来一样,所以叫“欲堕石”。
天好像就要倾压在欲堕石上,而秋浦河的流水却拂动着寄生在河边树木上的花的藤的枝条。这是一幅用广角相机拍摄的物景的素描,高远之景呈现在眼前,甚为朴素自然,具有远离尘嚣的清净。这就是诗人所要追求的境界。
第九首:“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在秋浦河边上有万罗山,山上有江祖石,江祖石是一块有一面很平整的石,正如画屏,人们可以在石上题诗,以期留存千古,其实这些字都已经变成绿色的了,石上已经生满了青苔。可见要想在石上留下保存千古的痕迹是很难的。人们都想着如何使自己能够“留千古”,其实只是自欺欺人之举。
第十首:“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万罗山上有“逻人石”,万罗山的对面有江祖潭。这里的“江祖”当指江祖潭,而不是江祖石。“鱼梁”当是堤坝。水从江祖潭流出,水势很急所以舟行犹疾。河两岸山花盛开,人坐在舟中,常有山花拂面。这是何等美妙的情景啊!此时,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在这神仙境界里,还有什么凡尘俗事放不下呢?又何必需要去摧眉折腰事权贵呢?
第十二首:“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平天”指“平天湖”。平天湖的水清如白练,在这湖上,可以乘酒船赏月赏花。平天湖是多么明净多么恬静啊!在风景如画的湖上,乘船赏花赏月又是何等舒心快意啊!
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诗人在秋浦并不仅仅写自然的情景,也写轰轰烈烈的生产情景。这首诗就是当时贵池地区百姓炼铜炼银生活的写照。炉火烧得红红的,可以照亮天地。炉中不断溅出火星,同时也冒出紫烟。
工人们的脸是红红的,即被炉火映红,也因为被快乐的劳动所陶醉而红,那是健康的外现。在劳动之余,工人们还唱着歌,歌声震响在山谷中。用词造句毫无做作,很自然地描绘了美丽的劳动场景。这是诗人对劳动的赞美,使人与劳动者是相通的。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六首:“秋浦田舍翁,採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丈夫在水中打鱼,妻子在竹林深处结网捕鸟,百姓生活恬静自得,诗人描写了一种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神仙般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自在生活的一种羡慕。
《舍利弗》:“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法蠡就是法螺。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显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影响的结果。
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舍利弗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
佛教经典中有以下句子:“时彼琉璃,金光世界,宝地平正。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宝网交络。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微妙音声。”经典中所描绘的佛所处的奇妙境界,李白用五绝表现出来。李白此时的内心倾向是向佛的,这是在仕途失败后的大多数人会产生的一种内心寄托,李白也不例外。
李白的五绝中不乏化用典故的例子。这些典故有些是历史上存在的事实,有些则是神话传说的故事。李白很善于借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历史事件往往是硬蹦蹦的,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就要巧妙地化裁功夫。
《襄阳曲四首》中有二首写酒后神态的。其中的第二首:“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罒離],倒著还骑马。”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难道不很有趣吗?
其中的第四首:“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
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还会有什么愁苦吗?
《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首:“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这里用了好几个典故。一是山公马,前已述及。二是宁戚牛。宁戚出身微贱,早年怀才不遇,曾为人挽车喂牛。直到有一天,得知齐桓公带着管仲出行,于是就抓住机会,叩牛角而歌“白石烂”。
齐桓公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于是就举火授爵,拜宁戚为大夫,后又官授宁戚为大司田,分管齐国农业,从而宁戚成为齐桓公的股肱之臣,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三是黑貂裘,黑貂裘就是紫貂皮做的衣服。战国时苏秦到秦国游说,多次上书均未被秦廷采纳,他的黑貂裘都穿破了,只好失意回家。诗人联想起自己,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心中的悲愤陡然生出,难免会泪满黑貂裘。那一涌而出的是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懣。诗人又没有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宁戚和苏轼那样有美好的前景呢?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第一首:“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这里用的是长平之战的故事。秦昭襄王时期发生的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白起指挥这场战争,并赢得了这场战争,赵国四十万兵卒投降了秦国,最后全部被坑杀。
李白认为,如果有人能够采取外交手段正确处理此事,或许能够挽回一些人的生命。当时正是李白参与永王李璘的叛逆事件失败被囚的时候,他很希望崔相“能回造化笔”,挽救一些兵士的生命。李白自己被囚,而心里想得却是兵士的生死,可见李白的胸怀是多么博大。
《奔亡道中五首:之第一首:“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关塞断,何日是归年。”这里用的是苏武和田横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派到匈奴去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在匈奴期间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于是匈奴就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田横是齐国君主田氏族人,与从兄田儋、兄田荣一起反秦。后来,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归附彭越。彭越归汉后,田横就率领其宾客和部属伍佰人逃至海岛。
后来刘邦先许以封侯安抚田横,未成,就威逼田横归汉。田横从大局出发,同意去洛阳议事,至洛阳附近三十里处自刎,以头献刘邦,刘邦以王礼葬田横。苏武后来归汉了,而李白什么时候能够回归长安呢?这是诗人所困惑的。诗人以苏武、田横自况,表现其不屈的气节。
第二首:“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这里化用了崔骃(字亭伯)和李凌的故事。崔骃为幽州从事时,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通,后来刺王失败了,崔骃被提拔为侍御史。后来窦太后临朝,他与窦宪不合,被窦宪排挤,让他“出为长岑长”,他认为太远了,就不去就任。
这就是李白所说的“亭伯去安在”。李陵是汉将,与匈奴战,失败了,投降匈奴。李白写这两个人的故事,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性。亭伯是逃避的,李陵是投降的。李白是想逃避呢,还是想投降?只能留给人们去思考。
第三首:“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疎;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这里用的是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亦称鲁连,战国时名士,多谋略,善言辩。赵孝王九年(前257),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迫于压力,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
鲁仲连以利害说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20余年后,燕将攻占齐国的聊城。齐派田单收复聊城却久攻不下,双方损兵折将,死伤严重。鲁仲连闻之赶来,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射入城中,燕将读后,忧虑、惧怕,遂拔剑自刎,于是齐军轻而易举攻下聊城。
赵、齐诸国大臣皆欲奏上为其封官嘉赏。他都一一推辞,退而隐居。看来,李白是以鲁仲连自况,鲁仲连能够成就功业而隐居,而李白呢?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谋略不能被采用而心中忿忿。
《田园言怀》:“贾谊三年谪,班超***侯;何如牵白犊,引水对清流。”这里用的是贾谊、班超、许由和曹父的故事。李白认为贾谊被贬,班超封侯,都没有意思,还是许由不愿出任“九州长”为好,其实最好的应该是巢父,他连有关功名的话听都不愿听。许由听了去洗耳,巢父觉得已经脏了,就牵着白犊到上游去饮水。看来李白最欣赏的应该是许由了。
《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用的西晋文人潘岳的故事。这里的“天津”指洛阳的天津桥。潘岳貌美才丰,只要潘岳在洛阳出现就会引来许多女子的追捧。潘岳驾车出游,会有许多女子向他的车里扔果子,所以他出来一次,总会载回满满的一车果子。
正如现在的各类明星,出来一趟,总会载回整麻袋整麻袋的人民币。李白貌不差,才学也丰,可是他没有潘岳这样的好运。他的心里是什么样的呢?他一定在自我感叹,那是肯定的。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之第一首:“湖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日南珠”是神话故事中的事物。《洞冥记》里说,离长安九千里的日南之地,“人长七尺,披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日南珠是神话中的泪珠,很难得,当然很宝贵。由此可见诗人与韦参军的情谊之深。
《王昭君二首》之第二首:“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王昭君出塞和亲,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典型。李白借此也在抒发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之感慨。王昭君是民族大团结的使者,是中华民族女性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品德的典范。从诗的内容看,李白对王昭君更多的是惋惜之情。
《寄上吴王三首》之第二首:“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这是称赞庐江太守廉洁的诗。化用了三国时裴潜的典故。裴潜曾在曹操帐下参预军事谋划,后出任兖州刺史;曹丕时又任过散骑常侍、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曹睿时升到尚书令,被封为“清阳亭侯”。
但就是这样一位“三朝元老”,为官却清廉过人。他在任兖州刺史时,曾经做了一个可折叠的轻便坐具,起名叫“胡床”。他离任时,将胡床挂在柱子上。这件事为人们所传颂,“挂胡床”也成为清廉正直的象征。诗人化用古人的事迹目的在于赞颂吴王的品质。这是李白怀古诗的常用手法,或者说这是古为今用。
《邹衍谷》:“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列子·汤问第五》载,“邹子吹律。”张湛注说:“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于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这就是“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的出处。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胜五谷。”这显然就是“燕国无暖气”的写照。这就是传说中的古时黍谷山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邹衍曾于此地吹律。邹衍谷、燕谷指的就是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四周被高高的岩石山围着,阴气被闭于内,所以很寒冷。
李白是否希望有一个邹衍式的人物出现,使整个形势逆转呢?要是能够使唐皇的心回转,那对李白或许很有利,如果是这样,李白的功名心换没有销尽。或许李白希望自己能像邹子那样,改变大局。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三首:“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金驼鸟是稀少的珍禽,很美丽,美丽到什么程度?连美丽的山鸡都害怕照镜子,只怕与金驼鸟相形见拙。这是反衬的手法。山鸡很有灵性,他知道比较,知道比较结果的高低。李白在写动物,其实他在以金驼鸟自喻,这就是人情。
第五首:“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白猿多么可爱!白猿在树上超腾,就好像在飞雪,毛色之白,动作之灵巧快捷可想而知。除了在树上自个儿超腾,白猿还要牵引小猿,到溪边饮水,而且还要玩玩水中的月亮。这是一幅白猿图,把白猿写得活灵活现。其中透出了李白热爱大自然中生灵的情怀。
《初出金门寻王侍郎不遇詠壁上鹦鹉》:“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这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而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为什么来到此地?因为这鹦鹉有两大问题,一是败羽了,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不就是那败羽而多言的鹦鹉吗?
《观放白鹰二首》之第一首:“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之白的。百世纯洁的色泽,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太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白鹭鸶》:“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用“孤飞如坠霜”来反衬白鹭之白,这白鹭之心闲得很,它不急于飞向远处,就是悠哉游哉地独立在沙洲旁。整个世界很空灵,没有别的事物的干扰,只有白鹭独立在沙洲旁悠闲自得。诗中透露出了李白以洁白无瑕之心追求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闲适情怀。
《詠山樽两首》之第二首:“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这酒樽是臃肿的寒山木镂空做成的。只因为其量不够大,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中人家派用场。这里透露出的信信息是:李白认为自己不能被重用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容纳难容之事的度量。李白太高洁了,他容不得杨国忠之流的骄横跋扈,所以被排挤出长安。
《紫藤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紫藤树正好啊!它挂在高高的树上生长,藤蔓和叶子都很宜于在阳春时节。紫藤的叶子密密的,可以隐蔽唱歌的鸟儿不遭敌害,其花的香气随风飘逸,能够使美人留恋不舍。这里,应该是李白在赞美紫藤,赞美大自然的美妙吧!
《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青。”劳劳亭建于汉朝,在南京的东南边。这是供人们送别友人的亭子。人间最困苦的是别情,离别是最令人伤心的事。古时由于交通不便,道路上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离别后很难保证什么时候能够再相逢。
不像现在,交通便利,人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指日可到。所以离别时就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候。李白题诗的时候,***还没有发芽转青,对此李白用了神奇化的手法,把***没有发青说成是春风知道离别之苦而特意不让***发青。这就写出了万物的灵性,万物有灵性所以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