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许景期:我们培养的学生社会不欢迎 那就误人子弟了
央广网泉州3月1日消息(记者 杨涛)2017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记者专访多年来为民办教育发声、为民办教师代言的全国政协委员、闽南理工学院董事长许景期。
全国政协委员、闽南理工学院董事长许景期(央广网记者 杨涛 摄)
从企业家到教育家,从民营企业到民办高校,十九年时间,许景期一手创办的闽南理工学院已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民办本科大学之一。从省政协委员到全国政协委员,许景期始终在为民办教育发声,今年他关注的重点还是离不开教育——高校教育转型,“校企合作一定要务实!习书记提倡‘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真干!这个非常重要。”
学生在通达集团实习(央广网记者 杨涛 摄)
校企合作:设施完备,培养学生
校企合作,是高校同企业实现深度对接、人才交互培养的重要方式。许景期说“十三五”以来,社会发展紧逼企业和高校要更进一步合作,“高校要加速转型,企业要高度重视,由政府牵头提供完善的平台,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
许景期强调,首先,基地一定要完善,要有办公、研发的场地,要有实验设备,还要提供人才、师生的生活配套设施。“学生有宿舍住,两三个月都在基地学习生活,每天不必来来回回,现在不能再走形式。”第二,校企合作基地要共同培养学生,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缩短就业后磨合、适应的时间,“所以建议要融合在一起,由政府出面牵头共建园区,有政策的支持,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才能体现,我们国家的‘二次创业’才能加速经济繁荣,这就是我今年的提案,要真抓实干!
”
企业实际:心有余,力不足
既然要真抓实干,对于目前“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困难瓶颈,许景期也有深入地调查了解。“现在闽南的企业,普遍来看数量多但规模小,它也懂得校企合作重要,但是场地、资金、人才这三项都紧张,”许景期说,“闽南话说‘生吃都不够还要晒干’,企业现在就是遇到这样的困难,能够求生存求发展就不错了,他们心有余力不足。而且企业人才也要换血,也需要高校输送,但他们很多没有能力,人也派不出来。”
闽南理工:主动出击,引企入校
校企合作建基地(央广网记者 杨涛 摄)
“这几年我都在琢磨高校怎么转型、怎么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社会不欢迎,那不是误人子弟吗?”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许景期创校的初衷,也是他坚守的办学宗旨。从1998年,与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创办长兴工业学校开始,二十年来学校一直以校企合作、产销融合为路径开展人才培养。
目前全校有30个专业,约200家合作企业,每个专业保证有5家以上的合作企业,通过订单培养、实训实习等模式,为企业输送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所以,我们不能坐山招呼,老是嘴巴说说说,要实际行动、主动出击,把企业引到学校来,也减少学生出去的安全”,在这位学校大家长的眼里,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能力、机会是同等重要的。
“大拇哥”试点班开班(央广网记者 杨涛 摄)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实训基地,学校除了教学投入,还要建实验室、办创业园区,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办学成本增加无疑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作为闽南理工学院的大家长,许景期说:“你没有去重视,培养的学生社会就不欢迎了。所以说,一定要用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来提高就业,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一定要全面投入。”
许景期是教育家,也是企业家、实业家。鼎盛时期,旗下华景集团的产业遍及房地产、塑料制品、饮品、加油站、皮革、鞋业等领域。而上世纪90年代,为响应国家“科教兴国”号召,他酝酿投资办学,不惜变卖企业甚至家产,“一开始把厂房推倒建校舍,卖了5、6家企业,还把北京四合院卖掉……办学校就是砸锅卖铁,但是从小我就有这个想法,要做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既然要做的事情,我就无所谓了……”
心里始终抱持“社会需求”的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的责任担当,花甲之年,这位董事长几乎每天“泡”在学校,琢磨着学校的转型、规划着学校的发展,“人才才是创造世界的财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好,做人就是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咱们的国家才会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