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鹤绂故居 卢鹤绂(f)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卢鹤绂(1914-1997)祖籍山东莱州,生于辽宁沈阳。我国核科技先驱之一、享誉世界的核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卢鹤绂在上世纪30年代留美时,即在核物理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先后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他创立的方程被命名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1955年,卢鹤绂调北京大学新组建的物理研究室工作,专门讲授物理课程。在23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曾是他的学生。 卢鹤绂旧居位于胜利路403号,特点:意式楼房,主体两层局部三层,带地下室,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简洁明确。
胜利路的这处房子,原来的门牌号是北安道19号。
卢鹤绂的五弟卢鹤纹说,这所房子的主人其实是他们的父亲卢景贵,大哥卢鹤绂在这座小楼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如果一定要计算出日子来,“他住在那座小楼的日子总共也就一年多时间”。
卢鹤绂1931年随父迁居旧意租界后,在天津河北省工业学院机电预科学习了一年,然后他从这里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就是从这座小楼里,一个翩翩少年最终成长为令世界震惊的伟大物理学家。
一生不忘“精忠报国” 卢鹤绂是家中长子,在弟弟的眼中,“大哥”这两个字代表了严肃、认真和尊重。
卢鹤纹记得,那时候自己还小,大哥到天津不久就考上了大学,紧接着就要到北京读书。只有放寒暑假的时候,大哥才回到天津的家。“大哥给我的感觉就是,他话不多,严肃认真,让我们不由得心生尊敬。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人们理念中的大哥是什么样子,卢鹤绂在兄弟姐妹的心里就是什么样子。
” 这个卢家长子,沉默稳重的外表下,胸口里其实含着一颗滚烫的爱国心。卢鹤绂十分爱好京剧。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子女,他之所以对京剧情有独钟,是因为京剧弘扬的很多是精忠报国和讲求仁义的做人之道。
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故事一直在他的灵魂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就读于燕京大学物理系的时候,恰逢“一二·九”运动爆发。
他和许多满怀爱国热情的同学一起,冲出教室游行,参加了纠察队,骑着自行车在队伍两侧保护游行队伍。为了预防万一,每个纠察队员都领到一把带皮鞘的刺刀,这是他生平唯一一次拿起武器。这样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竟然跟着游行队伍赶了几十里路与前来镇压的国民党军队迎面对峙。
为了自卫,他曾举起自行车向举枪的国民党士兵猛砸,冲突中他负伤流血。 1941年,卢鹤绂在美国取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并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待遇很优厚。
当时他正与两位美国物理学家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但他知道此时祖国正遭受日本侵略,国难当头,他没有接受学校的挽留,毅然决定退出了那个课题,在新婚蜜月中与夫人吴润辉赶乘最后一班货轮从大洋彼岸回到祖国。
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工作岗位在中国,我要为祖国出力!”在他回国后不久,与他共同研究的美国同事,就因为那个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卢鹤绂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但他从未因为自己这次投身民族大义的决定后悔过,反而以能够与民族共患难一生为荣。
他发现了原子的“秘密” 上世纪30年代,原子物理学是美国科学研究的热点。1937年,卢鹤绂自制了一台180度聚焦型质谱仪,研究热盐离子源的发射性能。他使用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测得锂7及锂6的天然丰度比为12:29,当时美国的一家报纸报道了此事,并在头版位置标出“中国人在称原子重量”。
卢鹤绂测定的数值被选定为同位素表上的准确值,被国际同位素表沿用了50多年,一直到1990年美国核数表还引用这一测定值。
195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雪格瑞主编的《实验核物理》认为是卢鹤绂首先发现了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 太平洋战争前夕,卢鹤绂加快了研究和学习的脚步,想早点完成论文回中国。
卢鹤绂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他的这篇论文,被美国政府列为涉及制造第一批原子弹及原子反应堆的绝密材料,数年以后才以摘要的形式公布了部分内容。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卢鹤绂得知这一消息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核裂变知识,在湄潭写出了两篇著名的论文,清楚阐述了原子弹爆炸的基本原理。他也因此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揭开原子弹秘密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卢鹤绂用自制的仪器在我国最早测得了铀235的自发裂变半衰期,他还提出了“弛豫压缩基本方程”,这个方程在国际上被命名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从而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地位。 卢鹤绂直到临终前最后一刻还在学习和研究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等一系列物理学的前沿问题。
他在1976年就开始研究宇宙真空场结构,1991年与弟子王世明完成一篇重要论文《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检验》,1995年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杂志上发表时,该杂志社主编在前言中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美国物理学家西敏·李评价说:“这篇论文不仅显示了卢鹤绂的创造才能 ,也显示了他敢于反主流物理思想的勇气。
” 京剧“名票” 最爱谭派 卢鹤绂一生有两大爱好,除了物理就是京剧。他曾经对子女们说,如果这辈子没有从事物理学研究,自己可能会从事京剧表演工作,当个“国家一级演员”。 卢鹤绂特别喜欢谭派老生,当年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正值谭富英京剧艺术黄金期,卢鹤绂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周末去听谭富英唱戏上。
燕京大学当年有个国剧社,每年举行两次公演。有一回,卢鹤绂和同学们一起排演了京剧《琼林宴》,他饰演剧中人范仲禹。
这出谭派戏对业余爱好京剧的学生来说是一出重头戏,公演前,戏票一抢而空。演出时,全体演员认真配合,演出效果很好。那是卢鹤绂第一次在大型公开场合表演,他虽然紧张但唱得字正腔圆,音韵变化也合剧情,令人喝彩叫好。
在美国深造期间,卢鹤绂常常吟唱京剧,以抒发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940年,在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上,他与中国留学生郭女士合演《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折压轴,卢鹤绂的二弟卢鹤绅也在该校读书,担任胡琴伴奏。
三个人配合得十分成功,表演结束后,台下师生、美国市民纷纷踊跃捐款,令卢鹤绂激动不已。 卢鹤绂爱京剧,因为他觉得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他说,京剧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没有坏处。晚年,卢鹤绂每天早晨起床后常在书房里哼几句京剧,凡是电视台转播京剧演出,他绝不轻易错过,边听边唱,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