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辉电影 功夫电影应该在何处下"功夫" 能否创造出新辉煌?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nbsp&nbsp&nbsp&nbsp如何让世界喜爱中国功夫?影视作品承载了传播中国功夫的重要功能.那么,在类型电影繁多的情况下,中国功夫

    如何让世界喜爱中国功夫?影视作品承载了传播中国功夫的重要功能。那么,在类型电影繁多的情况下,中国功夫电影是否还能创造出新的辉煌呢?

    “实际上国产功夫电影在其创作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数次热潮,一直以来国产功夫片的数量、种类繁多,从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片将中华武术带到全世界,到张艺谋的《英雄》引发的武侠片热潮,几乎每年都有功夫类大片登陆银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这些年西方观众对中国功夫电影越来越熟悉,中国功夫的神秘感、陌生感也在西方人眼中逐渐消失,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观众,他们已经对中国功夫片的套路、动作、术语等颇为熟悉,所以要体现作品之间的差异性,很有难度。

    因此,当下国产功夫电影的制作和传播现状也并非一帆风顺,诸如《道士下山》《叶问》等功夫片,收获的口碑和奖杯都无法超越传统功夫片。对此,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薛晋文分析,主要是因为当下的功夫片质量普遍粗糙,丢失了功夫片精细打磨的优良传统。

另外,一些功夫片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模糊不清,缺乏鲜明的主题、博大的情怀和高远的境界,一些功夫片甚至以泛娱乐化的思维,拉低了功夫电影的艺术品位,以游戏和娱乐元素,消解了传统功夫电影情感安慰和人性关怀的大格局。

“此外,功夫片在文化价值观上要跟今天的时代相关联。一些功夫片过于强调动作,而未找到更新颖的故事表达方法,使得作品越来越套路化,造成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错位,这些都是导致部分中国功夫片遭遇市场困境的原因。”尹鸿说。

    “所以,要提升国产功夫片的品质和影响力,需要电影人聚焦传统功夫片在剧作上的打磨以及功夫演员的培养方式,在前中后期的制作中应具备认真细致的工匠精神;拒绝泛娱乐化对传统武侠精神的解构,不能只有柔情而没有侠骨,也不能只有小帅哥的花拳绣腿,而没有武术文化的大仁大义。

”薛晋文说。“天马行空”式的电影特效技术和起用没有功底的小帅哥担任主角,使得实打实的功夫片越来越少,像成龙、李连杰等能吃苦的功夫明星也越来越“稀有”。

    对此,尹鸿则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电影创作类型的不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大部分受众对功夫未必有那么高的诉求,比如欧美的功夫片,之前基本上由拳击运动员出演,而现在变得越来越特效化,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功夫电影的核心还是要在艺术创新、文化提炼上有所突破。要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与价值观。依托好故事,通过以柔克刚、演绎跟动作的结合去打磨作品。薛晋文补充道,要提升功夫片的质量,更要找准中国功夫精神与全球观众价值诉求的契合点,以相通的或共同的审美理想,去引爆价值共鸣点,传递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国产功夫电影应立足于正义、公平和公道等基本的文化内核,着力传播尊师重道、有为有守、孝悌正义、屈己待人、扶危济困、以武会友和互通有无的民族文化精髓,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风范。

振兴功夫电影实质上是在呼唤民族文化的回归。(记者牛梦笛 见习记者 张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