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启功 沈尹默与启功书法比较(下)

2017-10-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南沈北于"一说."南沈"即代表帖学流派的沈尹默,"北于"则代表碑学流派的于右任.碑与帖,孰优孰劣,素有争议.碑雄强,多阳刚之气,然阴柔不足,少灵秀而显呆滞;帖灵秀,多阴柔之韵,然雄健不足,少刚强而显孱弱.碑与帖,犹如先生与小姐,冬雪与夏花,塞北与江南,我以为各有千秋.正应了那句著名哲言:存在即合理.碑学代表于右任扬碑抑帖,帖学代表沈尹默亲帖远碑,我以为各有利弊.启功之书食古不化,未脱胎先换骨,有碑味然"帖功&quo

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南沈北于”一说。“南沈”即代表帖学流派的沈尹默,“北于”则代表碑学流派的于右任。碑与帖,孰优孰劣,素有争议。碑雄强,多阳刚之气,然阴柔不足,少灵秀而显呆滞;帖灵秀,多阴柔之韵,然雄健不足,少刚强而显孱弱。碑与帖,犹如先生与小姐,冬雪与夏花,塞北与江南,我以为各有千秋。正应了那句著名哲言:存在即合理。

碑学代表于右任扬碑抑帖,帖学代表沈尹默亲帖远碑,我以为各有利弊。启功之书食古不化,未脱胎先换骨,有碑味然“帖功”不够,呆滞之笔随处可见,强劲有余而灵气不足。至此,书之古风古韵古意仅可依稀望其隐约之背影。

尹默之书虽帖味太重而略显孱弱,然古风古韵古意古法厚重而勃发矣!此乃启功之辈所望尘莫及耳。尹默之书乃古代书法与近现代书法之分水岭。书至此,虽已式微,古之精华尚存几分。犹一筒骨,已炖数次,再炖一次,味虽淡,然仍有余味。

而此根书法筒骨,传至启功之手,已几无味道,再经启功煎熬一番,早已索然寡味。而至启功之后,书道中落,犹如江河日下,盛景不再,一发而不可收拾。故当代书坛,冷不丁防即冒出一大师,大红大紫名满天下,在我看来无一例外非图有虚名。

我们不妨作一大胆假设:倘若书至晋代即停滞不前,至今一千余年再无任何发展,我以为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盖因当代书法不如现代书法,现代书法不如近代书法,近代不如清代,清代不如明代,明代不如元代,元不如宋,宋不如唐,唐不如晋,可谓一代不如一代。

既然如此,倒不如自晋时即停步不前,有时原地踏步却也并非下策。当然,此等美事仅属天真臆想,断然不可实现。盖因文化总随社会之发展而发展,意识形态无不为上层建筑牵着鼻子走。

在“发展是硬道理”思潮之鼓动影响下,时下各行各业均争先恐后纷纷“创新”,书坛也不甘寂寞,动不动即大谈创新,唯恐步人后尘。我自以为实无必要,继承尚且不可,遑论创新?犹一童子,未食几碗饭,不经青中年,岂能摇身一变而成老者?新物多未尝不妙,然物极必反,过多则烂则乱且易失其宗。

所谓创新,亦即新创。多数书家新而不创,新面目层出不穷,却无任何值得借鉴之处,还给本应洁净的书坛带来乌烟瘴气。犹如当今许多新开发食品,真正有营养的健康食品少之又少,垃圾食品甚至致癌、致命食品却频频见诸报端。这也是我认为承多于创的沈书高于多创寡承的启书的原因之一。当然,启书绝非垃圾食品,只是我自以为沈书要比启书更有营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