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中国向何处去 季卫东追忆杨小凯:今天中国再次面临“向何处去”
凤凰财经讯 2014年7月7日,杨小凯逝世十周年。在《中国的改革历史与经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杨小凯教授逝世十周年追思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在追忆小凯时谈到,今天的中国,又回到了小凯当年提出的"中国向何处去"。他表示,一方面,中国走向法治,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另一方面,腐败的问题严重至此,有令人困惑和怀疑。"用小凯的话说,中国腐败到了这个程度,真的能够实现法治吗?"
季卫东将杨小凯称之为"先知"。他说,在全国那么多人都狂热地认为在奔向真理和天堂的时候,他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当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而且经济学者认为仅仅通过讨价还价我们就有可能博弈出一个新形式的时候,小凯提出了腐败的问题;进入21世纪,当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时候,小凯这个时候又发表了文章《如何让宪法得到尊重》。
另外,季卫东还谈及自由与权力的关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如果都需要改革,有可能会导致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权力,但你争取的东西是需要保护自由,限制权力的。但是你要彻底的改变这个社会,又不得不容忍权力跟自由之间的关系——他把这称之为中国问题的悖论。
以下是季卫东发言实录:
季卫东:小娟女士,各位新老朋友,大概在这里我是一个异类,绝大部分在座的都是经济学界的专家,我来自法学界。大多数人可能和小凯都比较长时间的交往,而我见着小凯的机会不多,但是印象很深。
首先,谈一谈对小凯的整体印象。
从我们研究法律的人来看,觉得小凯是一个先知者。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全国那么多人,都狂热地认为在奔向真理和天堂的时候,他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而且只有17岁。当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而且经济学者认为仅仅通过讨价还价我们就有可能博弈出一个新形式的时候,小凯提出了腐败的问题。
当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时候,我们都非常自豪、高兴。但是小凯这个时候,03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如何让宪法得到尊重"。小娟女士可以确认一下是不是他最后的文章。我感觉到他很多的思想,是超越于时代的。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1991年7、8月份的时候,在日本。当时正好台湾刚刚公布国土纲领,那个时候两岸之间的互动还是比较活跃的。后来在日本举办了两岸精英包括学者的一个研讨会。当时据说马英九是准备来的,然后希望大陆佛教也有高层来参加。
最后由于当时的情况,高层做出判断,不来了,派了一些中层官员来参加。当时也请了一些海外学者,小凯是7月29号到的。到了以后,大家都很高兴,很兴奋,因为他很有名。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
感觉是慷慨激昂的一个人,但是非常平和,对人非常好。后来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他跟人就一个学术问题发生争端的时候,那一瞬间,在学术问题上,我感觉他是绝对坚持自己的看法的。这就是他年轻的那种敏锐、坚守的精神,那时候还在。
因为当时他讲经济问题,我讲法律问题,我们有一个讨论。具体讲什么内容,过了这么长时间也记不得了。当时因为国土纲领,他提到一个命题,我记忆非常深刻,就是一个国家由圣贤主持,哪怕是圣贤,有一个人,是危险的,哪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恶魔,如果有两个恶魔,互相之间有竞争关系,那这个时候状况就会比较好。
后来,在2003年7月份发表论文的时候,实际就刻意比较了中华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很有意思,两者都有缺陷,但是我感觉他那时候有一个期待,就是两岸和平互动,能不能缔造一个第三共和。可能是对中国未来发展他有这样一种期待。
另外一次见面是1999年。当时在美国召开一个研讨会,很多经济学界的精英参加了。我也去参加了。那次是吃早饭的时候,会议有造反,但是因为时差的关系,我起来得比较早,就去找一个咖啡店,正好小凯也在那儿,我们就又聊起来了。
他当时好像是正在学帆船。很兴奋的讲他学帆船的体会,然后怎么样跟主流的学界交流,通过这个,大家有一种很融洽的氛围。后来他发言的主题也是这样的,就是比较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经济起飞中宪政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然,当时他特别强调自由这一方面,而不是一贯强调限制。但是我相对比较注意社会的结构性。我谈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因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如果都认为需要改革,有可能会导致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权力,没有一个强大的权力,你没法改变,这是一个悖论。
你需要推进宪政,需要保护自由,限制权力,但是你彻底的改变这个社会,又不得不容忍权力跟自由之间的关系。第二,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中国历史说不乏被放任的自由,如果放任自由,到了自由至上的程度,很有可能出现我们想不到的问题,就是社会性的问题导致中层、中间总体的跋扈、暴政。这个时候反过来就会出现一些情况。当时就讨论了这些问题。
当时我知道他去世的消息,是在网上,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联系、见面了。非常难过。后来组织了一场追思会,我写了一篇文章追思小凯。后来国内有一批年轻的法学研究者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跟我联系,能不能把他关于宪法宪政方面的文章汇集成一个集子。
差不多一年之后,我通过朋友问到了小娟的地址,那时候我还在日本,给小娟打电话,希望她支持,把他这方面的文章汇集起来,小娟很支持,马上把这些文章汇集起来打包,发给我,我又转给年轻的学者,让他们联系。后面的情况我就没有follow了。
这是我跟小凯的一些接触。
今天我们除了对跟小凯友谊的怀念,在监狱那么长时间,出来完全变成一个在学术界、思想界领先的一个人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奇迹。这些都是他个人的魅力。所以我们怀念他。另一方面,确实好像今天的中国,又回到了小凯当年提出的"中国向何处去"。
实际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中国走向法治,我们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腐败,也就是用小凯的话说,中国腐败到了这个程度,真的能够实现法治吗?这是我现在的一个疑问。不知道经济学家能不能给出解答。因为小凯说我们只能解决理论问题。实践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我们共同来思考这个问题,作为我们对小凯的一个纪念、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