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智库 郑永年:对智库的作用 不宜捧杀也不宜棒杀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月30日,"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图为智库专家,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发言.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任竟慧)6月30日上午,首届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中国青年网记者的专访.郑永年说,智库的重点一是"智"二是"库","智"即是人才,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不同,智库的人才主要用

6月30日,“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图为智库专家,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发言。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任竟慧)6月30日上午,首届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中国青年网记者的专访。

郑永年说,智库的重点一是“智”二是“库”,“智”即是人才,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不同,智库的人才主要用以解决具体问题,侧重执行力。“库”是机构,聚集人才的机构,与“智”的重点一样,这个机构也是侧重解决实际问题。而智库的角色就是要在“知”和“行”之间搭建一座双向桥梁,即一方面要追求如何把“知”转化成“行”,另一方面,要把“行”提升为“知”。

郑永年表示,正是处于“知”“行”之间,政策研究者就必须同时了解两者,明白两者的不同点。首先,政策研究者和“知”者不同。政策研究者不是哲学家,但是又必须懂得哲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以便区别哪些是可以实现的,哪些是“乌托邦”,哪些是眼下条件可以实现的,哪些是未来可以实现的。

其次政策制定者同官员也有区别。政策者很难具体告诉官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可以给决策者通往理性的路径和方法。第三,政策研究者即智库要有独立性。讲到这里,郑永年以自己所在的东亚研究所为例,他说:“东亚研究所就是独立的法定机构,不从政府那里拿一分钱,也不吃皇粮而从事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研究所的成员也不是终身制的。”

郑永年强调,对智库的作用,不宜捧杀,也不宜棒杀。要敢讲真话,至于智库最终实现的影响力其实是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