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龙:水泥工业需要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2018-03-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这两天接受了教育口记者的采访,你们能来我非常欢迎."电话那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愉快地接受了采访邀请.作为行业媒体,徐德龙与记者对话当然离不开建材,特别是水泥,因为他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泥专业毕业至今就从未离开过这个行当."水泥工业是传统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是用钢筋和水泥堆起来的.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确实也存在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问题."徐德龙认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

“这两天接受了教育口记者的采访,你们能来我非常欢迎。”电话那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愉快地接受了采访邀请。

作为行业媒体,徐德龙与记者对话当然离不开建材,特别是水泥,因为他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泥专业毕业至今就从未离开过这个行当。

“水泥工业是传统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是用钢筋和水泥堆起来的。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确实也存在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问题。”徐德龙认为,新时代需要体现水泥行业的新价值。

“过去新型干法我们从国外引进,现在最大的水泥市场在中国,最大的水泥规模在中国,最多的从业人员在中国,最大量的研究设计人员也在中国。我们应该引领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潮流,应该为世界水泥工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下一代新的水泥技术应该产生在中国,我们水泥行业需要这样的眼光和胸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此次全国两会徐德龙带来了关于正确认识和促进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建议。

在这份建议中,他认为我国水泥工业技术进步有三个方向。一是自主创新的高固气比生产新工艺;二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三是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技术。“这三种技术发展方向各有利弊,但中国水泥工业只有自觉地融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才能大有作为。”徐德龙以高固气比生产新工艺为例进行了说明。

这种名为“XDL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的技术可使水泥强度提高10%,出悬浮预热器的气体温度可降低100℃,窑产量提高40%,单位产品综合热耗降低20%以上,节电15%,二氧化硫排放降低70%,氮氧化合物降低50%,各项技术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而这一成果的身世却并不简单。

早在1983年,经过反复的热力学理论研究,徐德龙首次从数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固气比对热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又首创了高固气比悬浮预热预分解理论。这一理论大大超越了当时窑外预分解技术的框架,揭示了许多前人尚未认识和无法解释的现象,在国际学术界获得高度评价。

为了将这项理论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徐德龙和他的团队经过难以计数的工业性试验,开发出全系统的工业应用技术。从日产300吨生产线,到日产2500吨生产线,再到今年陕西富平使用该项技术建设的两条日产7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高固气比预热分解技术终于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技术发明再到工业应用成果转化。据了解,该项成果已列入科技部支撑计划以及国家发改委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项目。

市场是否会以这一新技术提供空间?既然是一场技术革命,其带来的结果必然是颠覆性的,这中间也必然是一场博弈。“市场从来偏爱投资少、利润高的产品,新技术会带来更高的利润,比如高固气比生产新工艺可以使吨熟料成本降低20元左右,自然对落后的工艺和产能就形成了挤压,进而实现淘汰落后的目的。”徐德龙说这就像自然进化一样。

“事物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科研技术进步也是无穷无尽的。”徐德龙认为,下一步水泥工业发展应该坚持“三化”。首先是生态化,尽可能多地消纳工业废弃物,作为水泥的重要组分,生产高性能的水泥胶凝材料,使用更少的能源,排放更少的污染物;其次是低碳化,水泥生产工艺还必须进一步实现技术革命,就像过去从立窑到回转窑、回转窑到新型干法,这就是革命性进步;再次是信息化、智能化,使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工艺操作更加平稳,物流过程更加科学,使水泥工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徐德龙表示,造成这个局面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水泥行业发展很快,新型干法上马很快,而相对落后工艺设备的淘汰需要一个过程;外在原因是社会市场的需求拉动,这也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水泥行业进入了薄利时代,这是规律,我们应该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赞成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更好地处理产能过剩的问题。”徐德龙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