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屠红燕前夫 万事利集团执行主席屠红燕:柔软的力量
【编者按】六年前,沈爱琴将企业交到了女儿屠红燕手上,在接班后的六年时间里,万事利通过参与一系列世界级盛会而进入全球视野;通过改革创新而得以快速发展,这一切,都得益于以屠红燕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丝绸的执着与热爱。如今,以“企业家智库”著称的《赢在中国》杂志特别采访了屠总,全篇以“接班”为主题,以此揭开企业家二代成功接班密码,给中国企业家以成长的智慧和深刻的启迪。
你见过丝绸名片吗?手感丝滑,质感高雅。这就是万事利集团执行主席屠红燕递给我的信息——我经营的是有文化、有生命的丝绸事业。
今年八月,万事利创始人沈爱琴获得了含金量极高的浙江企业家“终身成就奖”。该奖项特别授予那些对浙江经济做出突出贡献且已将企业成功移交的老一辈企业家。
六年前,沈爱琴将企业交到了女儿屠红燕手上。在接班后的六年时间里,万事利集团在以屠红燕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通过参与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盛会,使中国丝绸以奢华、精致的全新形象进入了全球的视线;通过改革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创二代,屠红燕传承了母亲对丝绸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中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召开时,屠红燕作为杭州丝绸企业的代表,在西子湖畔传递残运会火炬。阳光朗照下,她脸上洋溢着爱,也写满了自信。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她的母亲与她作为两代浙商的代表站在台上,与来自国内外的两千多位浙商,分享她们事业人生的收获。
《赢在中国》:您真正意义上的接班是什么时候?
屠红燕:我是在万事利成长起来的。23岁进入到这个企业,期间到日本学习了一年,在香港做了三年贸易,真正意义上的接班是2006年,从子公司的总经理调任到了集团的执行主席。
《赢在中国》:企业当时正面临怎样的状况?您是如何面对的?
屠红燕:我接班的时候压力比较大。万事利在2003年陡然扩大了投资范围,2004年和2005年,我们的文化产业、房地产、生物科技、商业物流等版块快速发展。到了2006年,由于发展太快,产业较多,企业重心不够突出,所以在人才和管理方面都不太跟得上。
接班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企业的战略定好。万事利是一个多元化集团,但什么是我们的重心?我母亲是以丝绸为创业起点的,30年下来,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了。但当时人们只知道有万事利这个企业,不知道万事利是做丝绸的。曾为两届人大代表的母亲,个人知名度可能比企业知名度更高。
我当时的想法是,万事利还是要继续做丝绸,并且要做行业的第一品牌。也因此,做精做专丝绸,并把产品提升到品牌和文化的高度,成了我们之后最重要的战略定位。
《赢在中国》:您跟母亲的管理风格有何不同?
屠红燕:由于成长环境不一样,两代人的机遇、创业环境都有所不同。第一代企业家行事雷厉风行,也更具艰苦创业精神,魄力大,但也存在求大求全之弊。他们的个人魅力优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以此可以掌控企业。
我们就不一样,我们会更注重团队精神,更注重创新。在性格上,我们也稍微柔和一点。我们做一个投资,做一个决策会非常慎重,一定要有专业人员来为自己的决策提供依据,觉得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
《赢在中国》:团队,特别是元老能否适应交接班带来的变化?
屠红燕:万事利两代人交接的时间点选得非常好,第一代高层干部到我接班的时候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所以万事利不像别的企业,在新老交接中情况显得特别地复杂。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母亲,她处理得很好。
如何把握好新老的过渡和衔接,这是我们二代企业家需要重视的。我很敬重第一代老员工,他们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做到退休,忠诚度非常高。在接班过程中,我们二代要看到老一辈领导人,老一辈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那种独特情感和对企业的贡献。尽量在金钱、物质上多给予一些,让他们更好、更快乐地退休。
《赢在中国》:接班之后,您给万事利带来了哪些改变?
屠红燕:第一,战略清晰。第二,团队精神。万事利从个人领导型企业逐步转向了团队协作型。在做好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万事利的丝绸产品以品牌为支撑,从丝绸面料向文化礼品、丝绸艺术装饰、丝绸艺术品方向发展,拓宽了产品领域。最终用文化来凝聚这个企业,提升我们企业的品牌,提升中国丝绸产品的形象。
《赢在中国》:在接班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屠红燕:最大的困难是与母亲之间的沟通。我刚刚接班的时候,对老一辈创业的艰辛体会还远没有现在深刻,自己的位置也没有摆好,在与老一辈交流与思想碰撞中,出现了许多工作上的矛盾。这是所有二代接班人可能都要面临的问题。当矛盾出现时,要避免直接冲突。可以通过说服一些公司元老,再由他们之口,把想法传达给母亲。因为有母女的亲情与信任,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现在已经处理得非常好。
现在处在这个位置上,回头去看我母亲,我才真正地理解和欣赏她。我能够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以前没有理解的东西,这是我接班之后最大的收获。
接班的痛苦是要不断地磨合和沟通。如今,我有困难还是会向母亲请教。
《赢在中国》:母亲身上的哪些品质是您所欣赏的?
屠红燕:母亲对事业的执着和激情,对丝绸无限的热爱,面对困难时的不放弃,面对诱惑时的不动摇,都是我要从母亲身上学习的。
《赢在中国》:在接班时,您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和目标?
屠红燕:认清自己,锁定目标。我们不遗余力地在丝绸这个行业坚持了36年,对丝绸有深厚的感情。在当代,国内的消费者对丝绸的认识有一个断层。让他们重新认识丝绸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是我们丝绸人肩负的责任。
在古代,丝绸是一个载体,它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时至今日,国际上出现有爱马仕、香奈儿等奢侈品牌,但中国没有。为什么没有?不是我们做不了,是我们没有去重视!很多企业都经受不住考验,纷纷转向其他“来钱快”的行业。
如今,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重新认识丝绸,挖掘丝绸文化。通过科技研发、转型、创新等方式拓宽丝绸产品领域,把简单的产品提升为文化产品,提高附加值。
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做百亿企业,而是百年企业。
《赢在中国》:万事利未来规划是什么?
屠红燕:在国内有了一定知名度之后,我们一定要跨出国门,通过收购、兼并与合作,做大做强主业——这是未来三年的目标。我们还会与一些国际设计师和投资人合作,来提升我们的丝绸品牌。接着,我们的核心板块丝绸也准备在中国中小板上市。目前正处于第一年的整合阶段,争取三年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