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眼中的中国】巴基斯坦人眼中以为电影就是现实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它既展现了人类城市生活美好前景,也承载着世博会让人们了解彼此城市,感受不同文化的理念。在本次“中巴媒体印度河之旅”中,本台记者采访了巴基斯坦现代国立语言大学的几位老师,他们饶有兴味地谈起了他们眼中的中国城市和他们最喜爱的中国城市。
礼仪小姐朱乔珍在中国馆前导引观展人员,巴基斯坦现代国立语言大学中文系老师拉希达去说,她过中国很多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武汉、乌鲁木齐等等。去年她带学生到上海参观了世博会。这也是她时隔20多年第二次到上海,感到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拉希达:“这次我们去上海的时候,我觉得上海现在和欧洲一样漂亮,南京路一看好像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我们去上海的时候带去很多孩子,所以我们带他们去南京路,他们买了很多东西。呆了两天,时间不够,但是还是非常愉快。”拉希达带孩子们参观了上海世博园,这里的每个展馆都让大家感到非常精彩,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拉希达:“很多很多国家的人都在(世博会)这一个可以说是小城市里,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小的世界,他们很高兴,他们觉得应该每个国家馆都参观,但是时间不够。孩子们问了我们很多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活动。我们告诉他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所以安排了这样的活动,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谈很多问题,关于实业、商业问题,可以看到别的国家有什么好的东西,因为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
拉希达说,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看到巴基斯坦馆,世博组委会把中国馆旁边最好的位置给了巴基斯坦,让游客们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和拉合尔古堡一模一样的巴基斯坦馆,这让他们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在上海看到拉合尔古堡以后,大家都喊起来了,包括我,哎呀,这是我们的故乡,好像拉合尔搬到上海,可以说搬家了,所以我们觉得很骄傲,而且他们做的也非常漂亮,看起来像是真的。
这是对我们学生影响很大。我觉得我们的目的就是这个,我们的年轻人、我们的将来就应该知道中国对我们多么好,这不是说的,中国是我们的朋友,巴基斯坦是中国的朋友,这是真的,我们去什么地方,中国人一看到就很高兴,嗨,你们是巴基斯坦人。所以到现在孩子们都非常想念上海。”中国幅员辽阔,每座城市也各具特色,孔子学院的莎碧哈老师既喜欢上海的繁华热闹,又爱着南京的舒适安静。
莎碧哈:“我觉得南京有比较自然的风景,上海因为很发达,那边人很多,很热闹。但是如果你到了南京,人口不是跟上海一样(多),比较自然的风景,也比较安静,我喜欢南京。因为有时候你喜欢自然、比较安静的地方,我觉得南京比较好,但是天天的生活我喜欢上海,因为在上海各个国家的人很多,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比如你需要什么都可以很方便找到,比如说你要买东西,你可以找到一个贵的地方,也可以找到便宜的地方。
交通也很好,上海的交通很好很方便。上海是个大城市,找工作也比较方便,所以说,在上海生活有很多颜色,所以我喜欢。”莎碧哈的丈夫哈希卜也是孔子学院的老师,他最崇拜的中国作家是鲁迅,因此他对鲁迅的故乡绍兴情有独钟。
哈希卜:“我去过很多地方,比如上海、南京、扬州、苏州,很多地方,北京、天津,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绍兴,因为我最喜欢鲁迅。我看了他的阿Q,我看了他的电影,我很喜欢他写的东西,还有我妈妈的哥哥也是很有名的诗人,他的想法和鲁迅的想法差不多一样的。
我第一次去绍兴的时候,我的感觉是现在我在一个名人的家乡,我看了他用的东西、他的家、他的所有的东西,我觉得他用的东西是一般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给他那么好的想法。我觉得上海很贵的东西、漂亮车,这些东西不是很重要。”
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缩影,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采,北京、上海、绍兴、卡拉奇、拉合尔、伊斯兰堡……或古朴、或现代、或繁华、或幽静,各具特色和魅力,但是正像哈希卜老师所说的,不论你生活在哪个城市,关键是你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奋斗为这座城市增添光彩。
大多数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还算客观、友好,但明显少于对美国和欧洲的报道。几乎所有的巴基斯坦人都知道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今天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许多巴基斯坦人并没有多少印象。相当多的人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的实力,甚至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到20年内肯定能超过美国,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仍然比较落后。
有一次,记者请一个电脑工程师到记者站来修理宽带网络。办公室墙上挂着一本中国挂历,图案是上海浦东的电视塔和高楼大厦。这个工程师盯着挂历看了好半天,后来终于忍不住问道:“这是中国的照片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他十分惊讶地说:“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原来中国也有纽约1
其实,就算是一些到过中国的人,也不是都对中国很了解。记得有一次,记者曾遇到过一个十分倔强的老大爷,非要说大多数中国人是穆斯林,而且还是他的“亲眼所见”。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当过卡车司机的他曾经去过一次中国的喀什,便把自己在新疆看到的当成了中国的全貌。记者告诉他,坐飞机从伊斯兰堡到喀什只需1个小时,但从喀什到北京还得再飞5个多小时,老大爷惊得目瞪口呆。
以前曾听人说,许多西方人看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后,误以为中国人全都会功夫,当时记者还不相信西方人真会这么天真,但在巴基斯坦确实有一些人把银幕上的中国当成了现实。有人看了中国的古装电影,便以为中国人现在还是宽袍大袖,驾着马车在街上奔跑。一个加油站工人对记者说:“你们中国人真厉害,能在树叶上飞来飞去1记者哭笑不得地问道:“你刚看完电影《卧虎藏龙》吧?”他一本正经地说:“是呀!是呀!”
许多巴基斯坦人对中国充满兴趣,并希望从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尽量揭去一些蒙在中国身上的“神秘面纱”。在巴基斯坦,记者经常遭遇各种各样好笑的问题:“是不是各个阶层的中国人都使用筷子?”“中国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多不多?”“中国人吃不吃猫肉?”“听说中国文字有3000多个字母,你是怎么记下来的?”“巴基斯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中国是从哪个国家的统治下获得独立的?”
任职于伊斯兰堡某中国公司的哈布希曾在中国生活、学习了10多年,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说:“与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一样,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外国人不可能从经史中去了解中国,而现阶段的中国又变化得实在太快,常常让外国人摸不准中国的节拍。看起来,中国应该试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自己,”哈布希对记者说,“比如,印度的电影和歌舞享誉世界,让许多对印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在提到印度时,自然想起那独特的旋律。”
哈布希对中国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办孔子学院的做法赞不绝口。“‘孔子学院’这个名字富有迷人的中国魅力,现在伊斯兰堡已经有了一所孔子学院,希望像这样的‘中国魅力’在巴基斯坦越来越多1他还建议说,在巴做生意的中国人往往只在名片上印英文,可能觉得即使印上了中文巴基斯坦朋友也看不懂,“其实中国文字就像艺术品一样美妙,名片印上中文可以让对方自然而然地心生崇敬之情,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又是对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宣传。
”
近年来,记者感受到中国的形象在巴基斯坦人的脑海中还是变得越来越清晰。有一天记者在伊斯兰堡的一个公园散步,迎面跑过来一个小学生,向记者展示他的中国产的新书包,上面印着“北京2008”字样。记者问他是否知道2008年北京将迎来什么大事儿,他不假思索回答说:“当然知道,北京要开奥运会了1▲ 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陈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