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长刘国庆女儿 驻马店市刘国庆市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核心提示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五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借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确定“经济发展十项重点工作、四项保障机制”,坚持项目建设周例会和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强化各项工作机制,全市呈现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赶超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推动驻马店的发展,办好驻马店的事情,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要点
五年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形势,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259.9亿元,较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1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8%。
五年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达到73%,比2006年提高5.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服务业稳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完成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大纲和165个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城镇化率由20.6%提高到31.54%。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被评为“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文明乡镇创建和清洁家园活动成效明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五年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12家国企完成改制任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共取消、下放审批事项23项;金融改革成效明显,组建了一批政府融资平台和投资担保公司等。以举办全国“农洽会”为载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累计引进市外项目19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509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3家,实际利用外资5.
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8.98亿美元,其中出口7.06亿美元。
五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5795元、5804元,年均增长14.1%和14.8%。坚持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每年承诺的实事得到较好落实,2011年民生支出153.5亿元,是2006年的4.1倍。
五年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扎实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有效防止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后五年,乘势而上,加快崛起
核心提示
当前驻马店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正处于乘势而上、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我们既面临着国家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以及沿海产业加速转移等难得机遇,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区域竞争压力增大等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深刻认识市情,找准发展定位,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把我市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三个一”的工作思路,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围绕“一城两区四基地”战略定位,以推进“经济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为载体,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为实现驻马店富民强市、加快崛起而努力奋斗。
报告要点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两个翻番”。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80%以上。力争建成3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6个以上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4个以上超500亿元的支柱产业。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新型城镇体系。中心城区面积接近1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00万人。县城人口力争在20万以上。城镇化率在40%以上。
——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品牌,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成豫南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中心。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20%。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突出“一个主题”,把握“一条主线”,围绕“中心任务”,谋发展、求突破。突出“一个主题”,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一城两区四基地”战略定位,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把握“一条主线”,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围绕“中心任务”,就是以富民强市、加快崛起为中心任务,坚持富民优先、强市为要,努力实现驻马店加快崛起的目标。
在工作指导上,着力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继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认真谋划筛选项目,招商引资大上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抓好项目实施,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二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突出抓好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着力解决产业竞争力弱、城乡差距大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扩大开放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四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受益者。
五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谱写驻马店加快崛起的新篇章。
2012年,持续求进,务实发展
核心提示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一定要按照“持续求进”的总基调和“三个一”的工作思路,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节能降耗完成省定任务。
报告要点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作为战略性举措,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驻马店实际的现代城镇体系。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发展。以打造地方特色突出、城市标志形象明显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按照“一中心五组团”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区规划修编工作,继续抓好专项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提高控规覆盖率。
启动金顶山和宿鸭湖组团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互动发展。
加快新城区配套建设和老城区升级改造,大力实施市政道路、水系治理、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积极推进薄山水库引水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以及火车站广场升级改造、石武高铁客运站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加快城中村、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步伐。
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巩固中心城区“三项整治”成果,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认真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计划,全面推进供排水、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集聚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重点抓好具有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加强环境整治,提升发展层次。
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问题,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以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乡镇和旅游景区周边区域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功能全的新型农村社区,各县区要开工建设2个以上规划入住人口不少于1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
积极破解土地、资金两大难题,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确保农民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强化工业支撑。积极引导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中,加快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建设,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力争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在460亿元以上,轻纺、能源煤化工行业均在300亿元以上,建材行业在25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达到220亿元,医药行业达到80亿元。
深入推进骨干企业战略重组和链条项目建设,抓好“双50”企业培育,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促进链条延伸和升级改造,发展壮大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80亿元和超50亿元的企业各1家、超4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
加快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设备等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推进风电、秸秆发电、光伏太阳能、通用天方新药产业化等项目的实施和前期工作。加强运行监测,继续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建立健全政策导向、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机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保障要素供应,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突出抓好豫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恒兴仓储物流配送、市公共保税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推进嵖岈山旅游集聚区、老乐山文化生态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
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企业、文化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按照“四集一转”和“做大做强、集中集聚、提速提升”的要求,科学调整规划布局,完善支持政策,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产城互动。
加快推进集聚区外连通道、污水处理、供水供电以及职工培训、物流仓储、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综合运用项目准入、要素配置、利益分成等手段,推动关联项目集中布局,加快培育一批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注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通用天方、华中正大等自主创新企业发展。大力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选择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倾斜扶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落实节能降耗综合工作方案,完善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
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西部山区“三乱二超”综合整治,继续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治理,抓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三、持续做好“三农”工作,夯实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规划编制,抓好分步实施,逐步将我市建成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贸易基地。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认真落实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增加粮油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统筹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以县为实施主体,集中投入、整体开发,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着力打造56个万亩方,105个千亩方,70个百亩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平原洼地治理等工程建设,力争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87.
6万亩,新增旱保田61.6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37亿斤。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油料、食用菌、蔬菜、花木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确保油料、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00万亩、150万亩,发展良种茶园1.
03万亩。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夏南牛产业发展,新改扩建20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区。抓好林果业生产和生态林建设,完成成片造林18万亩,力争40%的农业乡镇达到林业生态乡镇标准。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努力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集群,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安全饮水、道路、供电、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再解决4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万户,完成8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解决脱贫人口13万人。
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鼓励和支持农村种植大户、经济能人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深化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推进林权、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继续推广农信社农户联保贷款。建立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
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市场需求。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市、县区两级重点项目投资超过35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20亿元,努力实现“两个翻番、一个接近”的目标。工业方面,突出抓好天方药业抗生素原料药、昊华骏化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电动汽车科技园、施科特光电产业园、乡巴佬食品工业园、圣光鼎瑞模塑科技园、恒都食品加工等项目建设。
水利方面,加快推进洪汝河治理及老王坡、杨庄、蛟停湖三大滞洪区建设,开工建设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7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继续实施薄山、板桥等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交通方面,抓好京港澳高速漯驻、驻信段改造,京港澳高速至正阳、上蔡县城连接线等项目建设。能源方面,抓好泌阳中天风电、华润安里煤矿、吴桂桥煤矿技改、驻信成品油管道工程等项目建设。
社会事业方面,抓好市职业教育园区、市中心医院新区分院、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对于这些项目,要按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的部署,认真落实市、县领导分包重点项目以及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联审联批制度,坚持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全面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服务设施,拓展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文化、旅游、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强化监管和服务,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积极扩大出口。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出口企业,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优势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提升水平、拓展领域、完善机制,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立足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以现有骨干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积极吸引沿海地区食品、纺织服装、鞋业、中小型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市转移。
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500强等知名企业,重点围绕引进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以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开展定向招商,力争引进超百亿元产业项目。
充分利用福建河南商会、广东商会等招商合作团体,组织实施好“百亿闽资汇天中”活动,确保取得实效。以办好全国“农洽会”为载体,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招商活动,招引和实施一批高质量的合作项目。
加强与境外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宽开放领域。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化农业开放合作,重点引进食品加工、畜牧养殖与精深加工、花卉苗木等基地型项目。
扩大其他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养老事业发展。完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开放“一盘棋”思想,建立党政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作联动的开放长效机制。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健全考评机制,完善奖惩办法,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商贸、建筑、交通、文化等各类非工企业“脱钩改制”,积极推进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重组,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抓好市影剧院、豫剧团转企改制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行政府绩效管理。
认真落实国家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措施,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同时,积极推进要素保障机制创新。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壮大金融产业,积极引进国内金融保险机构,扩大保险范围,规范担保行为,提高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继续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重点项目推介会,开展好“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工作,促进银企对接,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通过整合资金、资源、资产,做大做强市、县两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提高信用级别,增强融资能力。
抓好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作。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市中心城区的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用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三项整治”节余指标集中用于县域城镇及产业集聚区。
大力开展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专项治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严格执行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各地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挂钩。
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实施职教攻坚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利用“阳光工程”、“人才战略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平台,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全年完成各类培训10万人。鼓励支持专业大户、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创业,带动农民致富。
七、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加大民生投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就业服务,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
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及优抚对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
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认真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6万套。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结合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实施中小学校、幼儿园新扩改建工程。落实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解决入园难问题。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汝南幼儿师范申办高等专科学校步伐。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争取国家和省项目支持,加大对人口大县、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力度。
健全公共卫生、疾病防治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落实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博物馆、群艺馆、广电大厦、报业大厦等项目建设,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继续做好人事、审计、统计、外事侨务、红十字会、档案、史志、地震、气象等工作。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深化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塑造高尚人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规划。扎实推进“安全驻马店”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重点项目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妥善处理土地征收、拆迁安置、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强化源头治理,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驻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施政水平。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