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升的画 赵孟頫与管道升的书画姻缘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浙江湖州(今吴兴)人,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他与保定有着特殊的历史缘分,一是他的祖籍在保定,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秦王赵德芳之十世裔,亦即宋太祖的十一世孙。二是保定莲池书院至今保存完好的《莲池书院法帖》有赵孟頫书写的《署山图歌》石刻三通。
赵孟頫虽为皇族王孙,但生不逢时。他出生时,赵宋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了。在国乱如麻的时代,在家族的熏陶下,开始发奋苦学,习书绘画。江南旖旎的风光和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赋予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经过十余年的勤奋努力,他的诗、文、书、画,便闻名乡里,被誉为“吴兴八骏”之一。
这时,他早已至婚娶之年却仍孑然一身,这不免使亲朋为之着急,媒妁之客也常来登门。而赵孟頫却一概拒绝,时处家破国亡之际,他除了发奋苦读,别无暇顾,而更主要的是他没有遇上与他有缘之人。赵孟頫读书之余,常到当地名刹古迹游玩。
一天,他听说城郊瞻佛寺的墙壁上有女子画了幅《修竹图》,气韵非动,秀雅超俗,即使男子也难有出其右者,致使瞻佛寺游人骤增,一连数月络绎不绝,原本清冷的寺院变得热闹非凡。赵孟頫向来以能书善画自诩,还没有听说哪位女子能画出如此神品,便好奇地到瞻佛寺去看个究竟。
佛堂的墙壁上果然画着一幅修竹,密中见疏,荣枯雅老,各尽其妙,用笔尖劲有力,绝不是等闲之辈画出来的。赵孟頫自叹惭愧,没有想到如此佳品竟出自一位女子之手。他找到寺庙长老问个究竟。长老告诉他,画者乃德清茅山管公次女管仲姬,名道升。
管公,名伸,为人真率,倜傥尚义,是吴兴一带远近闻名之贤士,赵孟頫早就听说过,而且还见过,但未曾听说他有一个如此才华的女子。心想,管道升有如此才气,不知人长得如何。从此就有了心事,一心想见这位女子。
但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并不太容易,赵孟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幅字,托一位与管伸有交情的朋友送到管府,并说想以此换管道升一幅墨竹。赵孟頫的书法当时已是声明远播,多少人想求都求不得。管伸曾见到过赵孟頫,知其温文尔雅,一表人材,如今又接到赵孟頫托人送来的墨宝,又惊又喜,赶快命令管道升绘制墨竹。
管伸无子,两个女儿端庄美丽,多才多艺,次女管道升更是聪明伶俐,才貌双全,操琴博弈,女红针线,无所不能,但心性极高,尽管提亲者不绝,但没有一个看上眼的。她决心向宋代李清照那样,能找一个赵明诚那样的佳婿相伴终生;笃信佛教的她,每次去寺庙进香,许下的第一个愿就是希望菩萨保佑她找到一个称心佳婿。
管道升知道赵孟頫的声名和字画,更钦佩其学识和品德,只恨无缘相识,不料今天竟收到了他托人送来的精心装裱的字幅,真是心潮澎湃,立即绘制了一幅墨竹还礼。
赵孟頫收到管道升转送来的墨竹,仔细欣赏,爱不释手。而立之年的他还从未一个姑娘而怦然心动过,立即提笔为管道升《修竹图》作赋,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赋稿写成后,一丝不苟地抄在宣纸上,装裱后又托人捎给管伸。管公看出了年轻人之心意,他也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有才华、有品格、处世稳妥的前朝王孙。
虽然赵孟頫现隐居江湖,尚为一介布衣,但他相信如此人才迟早要为国家所用,日后必显贵于世,成就一番大业。将女儿托付于他,也不枉女儿一身才气,自己老了也有个依靠。
管公主意已定,遂安排一次家宴以谢赵孟頫赠字。赵孟頫如邀赴宴,管道升席间斟茶倒酒,一对旷世人才终于相见了。管公虽未言明,聪明的赵孟頫早已心领神会,宴后便托媒人前往管府提亲,管公当即应允。不久,二人完婚,当朝一对晚婚的模范。是年,赵孟頫33岁;管道升,25岁。
光阴荏苒。赵孟頫49岁那年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他利用公务之便,广交艺文之士,遍游江浙各地,多阅书画收藏,艺术创作丰盛。在此春风得意时期,未免露出了才子的风流本性,仰慕起一个青楼女子来。这女子生得娇美可人,丰韵优雅,谈吐不俗,善解人意,且能歌善舞,还懂得丹青之妙。
赵孟頫闲暇时光常光顾她所在的歌场,有时官府和朋友聚宴她也常来助兴。一来二去,赵孟頫喜欢上了此女,想纳她为妾,但对管夫人有三分敬畏,担心她反对,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个迂回作战的方法,作了一首词去探夫人的口风,半真半假地提出想纳妾的事来。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赵孟頫以古代名流贤者皆有姬妾为由,向管道升提出纳妾的要求。在传统社会文人士大夫娶妾是极平常且视为正当的一件事,但管夫人不一般。她见丈夫有这方面的心思,且直接提出来,内心非常沉痛,但她并没有立即表示,她希望保持住丈夫对自己专一的爱情,她不允许十多年的夫妻之情这样毁于一旦,于是针对丈夫的心思,奉和了一首意味深长、热情如火的《我侬词》来回答: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这位才子即使风流也与众不同,而管夫人以词作答更使高蹈。这首词成为后人传颂赵氏夫妇爱情的佳话。这首词,态度明朗,根本不允许有第三者的位置,赵孟頫又是个软心肠,顿时感到一阵愧疚,一场情感危机如此微妙地化解了,天平重新得到了平衡,左盘托的是一个男人的欲望,右盘托的是一个女子的才情。从此以后,赵孟頫再也没有提过纳妾之事,相携白首,直至终老,这段美丽的故事一直在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