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忠安贞 北京安贞医院孙立忠教授:每次手术都是在与死神较量
本报专访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忠教授
本报记者 唐 珍 陈 芸
名家介绍
孙立忠,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五病房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兼全国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名家语录
大血管疾病多数是由吸烟、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积极预防“富贵病”,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命。
患者费尽千辛万苦找过来,就是相信你。因此,医生一定要负起责任,把病人的事当成最重要的事。
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两点,他和同事一直关在手术室里。在长达6个多小时的手术中,他们与死神展开激烈的搏斗,终于顺利挽救了一个年仅29岁的生命——这也给病人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希望与欣喜。
5月11日下午3点,当《生命时报》记者走进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忠教授的办公室时,他刚刚结束一台紧张的手术,还在给患者家属解答问题。孙立忠教授谦逊和蔼,起身与记者握手,记者注意到,高大俊朗的孙教授有着一双修长、灵巧的手。就是用这双神奇的手,孙教授完成了一台又一台高难度的大血管手术。
“血管,真是让我很迷”
说起自己的从医之路,孙立忠教授说,当年年轻,没有什么豪言壮志和远大理想,选择学医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有一门手艺,能吃饱饭”。但就是这个朴素的想法,成就了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外科医生。
1978年,孙立忠从吉林省伊通县的农村,考入了白求恩医科大学。那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孙立忠所在的班级里,最大的已经30多岁,而他刚满18岁。18岁的少年最初对医学没有具体概念,但他认真地听课,积极做实验。渐渐地,孙立忠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感慨道:“当时觉得人体真是太奇妙了!尤其是血管,真是让我很着迷。”
1983年毕业统考时,他在500多名同学中考了第三名。当时有个来北京的指标,负责分配的老师问他愿不愿去,孙立忠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了离家千里的北京,加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当时的阜外医院外科只有4个病区,加上孙立忠在内,那年医院共分来3个住院医师,一个病区还摊不上一个。孙立忠几乎24小时都呆在医院里,乐此不疲地做着各种打杂工作。为了避免疏漏,他准备了一个小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上级医师交办的各种任务。在这期间,聪明的孙立忠学到了许多临床技术,这也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孙氏手术”被誉为中国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里程碑
孙立忠教授走进大血管疾病这个领域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大血管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生命的复杂病症,很难自然康复,手术治疗是最佳手段,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涉及重要脏器多,并发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棘手的世界性难题,当时我国在这个领域也非常落后。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每年开展较为简单的大血管手术不过100例,死亡率却高达20%,主动脉手术被描述为“苦战、夜战、血战、死战”。但无论怎样“战”,最后的结局常常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血流成河、人财两空”。
1993年,阜外医院希望孙立忠将大血管外科作为自己的主攻专业时,他也曾有过犹豫,但最终被自己脑子里的一个念头“说服”了:“谁都不去做,那些病人可怎么办?”把“难”字扛在肩头,他拿出了东北汉子的勇气与智慧。
孙立忠教授最终选择了这个行业,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1993年底,他开始了针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右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和“血泵法血液回收自体回输技术”、引进了“象鼻手术”和“保留自身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手术”,十年独立完成主动脉手术530例,手术死亡率由20%降到5%以下。
可他没有满足。“2003年非典时,我从前线回来被隔离在宾馆一个多月,天天琢磨怎么能把手术做得更好。以前做夹层手术,应用的人工血管材料容易打折、扭曲,放置过程非常困难,技术难度大、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介入治疗理念,设计了支架型人工血管和输送装置。
”孙立忠教授说的,就是“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这项手术也叫“孙氏手术”,被誉为中国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里程碑,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广泛赞誉。
目前孙立忠教授应用该技术完成主动脉夹层手术2000余例,全国已开展近4000例,并吸引了很多南美医生来华观摩学习。
2009年初,孙立忠教授带领黄连军、朱俊明、刘永民教授等阜外医院大血管专家加盟北京安贞医院,他们不负众望,在手术病种、疑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当年就完成了870多例大血管手术和介入治疗。
一个外科医生的潇洒和从容
如今,作为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孙立忠教授在手术室里的从容镇定被许多学生津津乐道,“孙主任手术时潇洒极了!”一位同事赞叹道。
在大血管外科医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病人出血我出汗,病人血压低我就血压高。”大血管手术风险很高,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引起死亡,因此手术时,医生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孙教授是如何做到“潇洒从容”的呢?
对此,孙立忠教授认为,医学技术的生命力取决于两个要求,一是治疗方法对病人来说要安全、有效;二是对医生来说,操作要简洁。“没有哪个医生在出现突发问题时不着急,但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应对的措施,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应对,艺高人胆大,心中有数手上当然不慌。”他认真地说。
孙教授的潇洒和从容,还来自他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在对待病人上,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责任感。“从当医生直到现在,每次看到病人得不到治疗,我心里就有愧。患者费尽千辛万苦找过来,就是觉得你是这方面最好的大夫,所以医生一定要负起责任,把病人的事当成最重要的事。
”孙立忠教授说。其次,医生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绪带给患者,要多给患者鼓励,“有时医生的肯定和鼓励会让病人产生很大的信心,有神奇的心理暗示效果。”最后,他倡导医生要“快乐工作”,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让团队更有凝聚力、战斗力,这样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