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丹桂戏曲越剧 发展戏曲文化 越剧创新在路上

2017-09-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越剧,作为我国五大地方戏剧之一和"全国第二大剧种",今年恰逢110周年华诞.越剧的前身,是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农村.特别是曾为当年"越国"要地嵊州的"落地唱书".因初始艺人走在市井小巷和乡村小道上用竹板"的的笃笃"敲打,百姓称之"的笃班".1906年3月27日晚,嵊州的唱书艺人为把"落地唱书"搬上舞台,在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用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为父老乡亲

越剧,作为我国五大地方戏剧之一和“全国第二大剧种”,今年恰逢110周年华诞。越剧的前身,是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农村、特别是曾为当年“越国”要地嵊州的“落地唱书”。因初始艺人走在市井小巷和乡村小道上用竹板“的的笃笃”敲打,百姓称之“的笃班”。

1906年3月27日晚,嵊州的唱书艺人为把“落地唱书”搬上舞台,在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用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为父老乡亲演出了小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从此,华丽转身为一种新剧种,在中国戏曲史上掀开新页。

作为发源地的嵊州,对越剧的发展起着母本性、传带性、样板性的作用。剧目方面,许多“骨子老戏”,如《赖婚记》《箍桶记》《梁祝》等都取材于流传嵊州民间的故事。音乐方面,从早期男班的“呤嗄调”、到女班的“四工调”、再到女子越剧的“尺调”和“弦下调”,都有嵊州儿女田头咏唱、山歌小调、宣卷佛曲的踪影。

演员方面,更以“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而享誉越坛,且不说小歌班时期的男演员全是嵊州人,就是女子越剧时期的“三花一娟”和“越剧十姐妹”及后成名的王文娟、周宝奎、商芳臣、钱妙花、尹树春等等也都是嵊州儿女。

从嵊州的泥土草台走出的一个个越剧名家和新秀,为越剧的传承和振兴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越剧盛行走红时,浙江有70多个县市建有越剧团,全国约有280多个越剧团,几乎都有嵊州籍演职人员充当“台柱”。

在越剧发展的历程中,嵊州儿女从未停止探求的脚步——注重越剧传承创新,着眼人民需要创作喜闻乐见的好戏,嵊州打造了全国越剧研创中心,出台强力扶持政策,每年投入越剧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越剧团为传承基地,确保始终居于全国越剧团一流水准,先后创作《王羲之》《汉文皇后》《大漠骊歌》《马寅初》等一批优秀大型剧目,其中《汉文皇后》在全国戏曲演员大赛中获4个金奖,《大漠骊歌》获中国第二届越剧艺术节金奖和省第11届戏曲节“新剧目大奖”,《马寅初》先后获2014年度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第12届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今年正在创作排演的越剧现代戏《袁雪芬》将向越剧诞生110周年献礼;强化越剧人才和新苗培育,下大力培养本土越剧名家名师,为越剧提供第一要素保障,同时坚持越剧从娃娃抓起,探索一条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越剧特色教育路子,打造“越剧进课堂”全国样本;加强越剧普及推广,从2001年始每年举办一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使之成为全国越剧一年一度的重要节会,以越剧发源地东王村和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村为依托,举行全国越剧票友和百姓越坛明星擂台赛等活动,实现“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活动”,全市村村均有越剧演唱队,天天都有百姓唱越剧;打造全国越剧“朝圣地”,把人“请进来”感受越剧原生态,开建中国越剧博物馆,打造中国越剧嵊州地标等,自己“走出去”彰显越剧软实力,举办“空中学校”,推出“跟我学越剧”电视教唱栏目,创建“网络课堂”等;加强民营剧团品牌包装和统一推介,推行民营剧团演职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成立全省首个民营剧团党组织;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合越剧、书圣、唐诗和民间艺术等众多文化元素,集中打响“山水越剧”休闲品牌,打造全国性越剧旅游体验基地,在温泉旅游度假区、百丈飞瀑、浙东大龙谷、王羲之墓等旅游景区建造越剧戏台,推出“看一回大戏、做一回演员”等体验型旅游互动,并在越剧诞生地施家岙组建“娘家戏班”,在景区“绳武堂古戏台”、“四工亭”和“剡溪竹排”穿上戏服为游客提供越剧点唱服务……

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之际,越剧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机遇中。嵊州正借势国家和省里发展戏曲文化的东风,以创建越剧传承发展示范区的理念统领越剧事业——

加强越剧珍贵史料和越剧名家旧址保存修缮。为挖掘、抢救、传承、激活越剧原生地文化遗存,嵊州越剧博物馆建成中国越剧文物收藏中心、专业研究和成果展示中心,馆内珍藏26000件越剧文物和史料,年接待观众7万人次。

加强越剧古戏台保护,建立嵊州古戏台建筑技艺资料档案,印制嵊州古戏台相关专著,与古戏台有关的7个项目已被列为非遗名录,使古戏台的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和设计研究后继有人;现存210座古戏台经改造可利用的有193个。

尤可自珍的是,嵊州走出了一大批越剧名家,如女子越剧时期的施银花、赵瑞花等,在上海滩联合义演的越剧名家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筱丹桂、尹桂芳,她们创立了风格不同、足可传世的唱腔流派。

为此,通过人文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音配像”,搜集保存越剧文化的文献资料和实物史料,抢救越剧文化濒临失传和毁损的传统技艺与文物遗存,开设早期越剧史料陈列馆和女子越剧科班陈列馆,启动保护袁雪芬、施银花、范瑞娟和王文娟故居等越剧名家史迹。历时10年编纂成的《越剧文化研究》两卷,还将于今年5月出版发行。

创新建设嵊州越剧小镇。利用甘霖镇丰厚的越剧资源,在女子越剧诞生地施家岙及甘霖镇丽湖村、苍岩一带建设嵊州越剧小镇,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坚持 “越剧为魂、农业为根、旅游为基”,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以“文旅融合”、“众创空间”的模式,争取通过3至5年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越剧文化交流体验中心和越剧产业创业创新平台,打造成文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样本和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典范。

同时,创建“中国越剧诞生地—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强化越剧文化赖以生存的人文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越剧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合理利用和越剧艺术的创新发展。

培育越剧新一代观众。始终不忘观众是戏文的“上帝”。筹办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暨首届全国越剧戏迷大会,建立全国戏迷联盟,凝聚戏迷力量,使嵊州成为吸引全国越剧名团、名角、名家、名票友向往的越剧高地。还定期举办“越剧剧目展演”、 “越剧高峰论坛”、“越剧寻根祭祖”等越剧交流活动,让越剧在继承传统中更好地传艺、传神、传德,为中国梦增添文化正能量,努力把嵊州越剧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进一步提升嵊州在全国越剧界品位和形象。

(浙江日报 潘海生 桑士达 盛雯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