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刘浦江 邓小南追忆刘浦江:“质犹近古 纯正笃实”

2018-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月6日夜,北京大学历史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刘浦江溘然离世.刘浦江,1961年生于上海,籍贯重庆市垫江县.他是我国辽金史研究名家,其代表作有<辽金史论>.<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等.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邓小南曾与刘浦江共事多年,且其父邓广铭先生曾对刘浦江有知遇之恩.刘浦江的治学有何特色?正值学术盛年的他有何未竟的学术理想?1月7日晚,邓小南在奔赴重庆垫江的路上接受了记者采访.中国社会科学网:刘浦江教授跟您父亲有学术上的渊源,他曾经协助邓广铭先生进行研

1月6日夜,北京大学历史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刘浦江溘然离世。

刘浦江,1961年生于上海,籍贯重庆市垫江县。他是我国辽金史研究名家,其代表作有《辽金史论》、《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等。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邓小南曾与刘浦江共事多年,且其父邓广铭先生曾对刘浦江有知遇之恩。刘浦江的治学有何特色?正值学术盛年的他有何未竟的学术理想?1月7日晚,邓小南在奔赴重庆垫江的路上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刘浦江教授跟您父亲有学术上的渊源,他曾经协助邓广铭先生进行研究,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这对其后来的学术道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邓小南:刘浦江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央党校工作。大约是1987年,他希望调到中华书局去,便来找我父亲,请他写一封推荐信。我父亲跟他谈过以后就说,你不要去中华书局了,不如到我们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来。浦江到北大后,我父亲交给他一个很明确的任务,就是让他去读《大金国志》,解决该书的真伪问题。

于是浦江逐条查找其史源,由此开端,逐步奠定了辽金史研究的基础。我父亲也曾做过《三朝北盟会编》的校勘工作,从“文革”以前就开始,核对过不同的版本,后来把这项工作也交给浦江了。

另外,他曾经协助我父亲写过一些文章,比如《〈三朝北盟会编〉研究》等。在《对有关〈太平治迹统类〉诸问题的新考索》一文中,我父亲也说:“这篇文章的写成,得力于刘浦江同志的帮助甚多。”在这一过程中,靠浦江个人的悟性和勤奋,从中有很多实在的受益。他自己也说,从那个时候起,明确了往辽金史方向发展的目标,多年来始终不渝。

我觉得,刘浦江对辽金史的定位,以及如何做辽金史研究有很清楚的概念。他做辽金史,不是单纯守着辽金史的文献,而是会充分利用宋人的记载,充分利用民族语文及考古材料。他心中是真正要把宋辽金进行通体研究的。实际上现在国内学界能打通宋辽金的学者是非常少的。

我自己做宋史,但是基本上不敢去碰辽金史的东西。浦江则不仅研究辽金的问题,也做宋代政治文化史的问题。而且,他对前半段历史,包括南北朝隋唐的正统观念,后段像近代特定的历史语境之类,都有打通的愿望和能力。以他过人的资质,若能假以时日,做出来的成就应该是非常突出的。

中国社会科学网:刘浦江教授在开始从事辽金史研究之时,我国的辽金史研究是不是还属于一个比较冷僻的领域?而且这个领域一直存在史料匮乏等问题。

邓小南:对。在辽金史这一领域里,刘浦江是有一定开拓之功的。当然辽金史研究过去也有不少积累,一些老先生,包括一些海外学者,都做过许多精当的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辽金史研究整体上看没能从根本上超越过去的研究水平。

一段时间以来,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有些关注宋辽关系或者宋金关系,做的核心内容并非辽金史本身;有些眼界受到限制,“问题”意识不很明确。从这一角度来看,刘浦江揭示了一些很重要的议题,而且他善于点破关键,对于繁难重大的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很多认识在国内外学界都是得到高度承认的。

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内专门做辽金史的学者为什么特别少?

邓小南:这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上学界对中原王朝的关注比较多,对北方民族包括民族政权的研究积累不够;而且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从中原王朝的立场出发,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另外,学术要靠一代一代积累,有时候需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需要进行突破性的拓展。

如果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的学者引领,这个方向就会显得比较沉寂。这些年来,一方面,学术环境有所改观;另一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视野开阔、能够驾驭多种语言的学者,新出土的考古资料也引起了学界重视。这都促使如今的辽金史研究相对从前有了不小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