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才厚为王喜斌专著《从这里走向战场

2017-06-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一本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作序.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上将撰写的专著.读这部著作,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它对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的深入思考,对实现"强国梦"和"强军梦"相互关系的权威解读,对我军战争准备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理性沉思,对战争与和平辩证法的当代性揭示等问题,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思想深度和认识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知识.科技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素质.人的因

这是一本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作序、国防大学校长王喜斌上将撰写的专著。读这部著作,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它对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的深入思考,对实现“强国梦”和“强军梦”相互关系的权威解读,对我军战争准备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理性沉思,对战争与和平辩证法的当代性揭示等问题,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思想深度和认识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知识、科技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素质、人的因素对促进事物发展的作用也加大。因此,当今社会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类社会的一切竞争中,最为惨烈的竞争是战场的竞争,军事人才作为军事力量构成的重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徐才厚上将在《序言》中指出的:“强军之道,人才为本。”古人云:“一年一树者,谷也;十年一树者,木也;百年一树者,人也。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说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不易。而军事人才,尤其是高级军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时间和实践,需要过程和周期。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不仅关系当前,更关系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

对于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来说,国家对军费的投入逐年都在增加。但军队的现代化和战斗力的根本提升,不仅需要经费的投入,更需要人才去推动,需要名实相符的高级军事人才。人才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级军事人才是这一战略资源的核心。由于军事人才成长的有条件性和特殊性,基本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因此加强培养对军事人才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走向战场》对此进行了集中阐述。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因此学校要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同时应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的大格局,建设起一支我军的高素质人才方阵,切实使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军事斗争中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在这一系列的论述背后,是《走向战场》作者对军事人才的急切呼唤。

“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不断拓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写道:“闻鼙鼓而思良将。”当然,到需要军事人才的时候才想起来,这肯定是会误事的。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会挨打,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赢得战争的胜利,只是军人社会价值的一种非常形态,而对和平的赢得,才是军人为社会创造的最大效益之所在。因此,作为军人,必须时刻准备战争,必须时刻为着战争准备。

徐才厚上将在序言中指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不断拓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今天,战争样式出现了新的情况:开战即决战,发现即摧毁,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意志的表达方式。与此相联系,国家之间的对抗也正在出现新的情况:准备战争与进行战争的作用和意义不断趋同,达成战争的目的,有时很可能通过战争准备过程所产生的威慑作用得以实现。以时刻能战的姿态和实力赢得不战的成果。这些,对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人才的培养提出的要求是前所未有。

当前,亚太的局势变得比此前更加复杂。一场多边的军备竞赛或者说战争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国军事力量和军事斗争准备面临巨大挑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挑战。人才的培养必须走在战争的前面,否则我们就无法赢得战争,更无法赢得和平。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培养军事人才,与打仗情况下培养军事人才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走向战场》一书,可以说重点就是对这种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揭示。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培养本身就是战场,每一个担负培养军事人才的人,每一个接受这种培养的人,都必须在思想上擂响不息的战争鼙鼓,着眼未来战争的需要去培养指挥人才,着眼未来真实的战争去学习战争的运筹、决策和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