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功故居 清廉家风代代传——杨业功故里访问记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8月10日清晨,刚从北京回来的杨业功夫人杨玉珍,带着儿子杨波涛及小孙女杨佳雨,从应城出发到潘集,走过一段土路,穿过一片正在抽穗的绿色稻田,几间土壁房屋映入眼帘,这就是杨业功将军的故里——蔡杨村七屋湾.在湾头第一间屋子前,杨玉珍站住了."还是老样,丝毫没变."她深情地注视着屋檐下"杨业功故居"木匾,对7岁的小孙女说:"你爷爷就是在这屋子长大的,你爸爸也出生在这里."进屋后,杨玉珍指着锄头.镰刀.斗笠.土灶.饭架等农具家什,给孩子们仔细讲着祖辈们的劳

8月10日清晨,刚从北京回来的杨业功夫人杨玉珍,带着儿子杨波涛及小孙女杨佳雨,从应城出发到潘集,走过一段土路,穿过一片正在抽穗的绿色稻田,几间土壁房屋映入眼帘,这就是杨业功将军的故里——蔡杨村七屋湾。

在湾头第一间屋子前,杨玉珍站住了。"还是老样,丝毫没变。"她深情地注视着屋檐下"杨业功故居"木匾,对7岁的小孙女说:"你爷爷就是在这屋子长大的,你爸爸也出生在这里。"

进屋后,杨玉珍指着锄头、镰刀、斗笠、土灶、饭架等农具家什,给孩子们仔细讲着祖辈们的劳动和生活情景。

这时,隔壁83岁的杨新安么爹过来了,接着她的话说道:"业功从小放牛,爱做农活,读书很下功……"杨玉珍看到屋子收拾得这么调顺,很是感激。么爹说:"看到这屋就想到了你们,屋内屋外我常收拾,去年屋顶有些漏雨,业平花2000元钱请人捡了瓦。"么爹一家务家,有几个孙子在外打工,杨玉珍每次回来,都要给老人一些生活费,这次又塞给他500元,要他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杨玉珍走进她住过的房间。1972年她与杨业功在这个房间结婚,一个在部队,一个在农村小学教书。她从一个学校调到另一个学校。直到1980年,她才带着4岁的儿子随军,从一个山沟随到另一个山沟。后来不论杨业功当了旅长还是当上将军,一家人始终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从故居出来,杨玉珍和家人一起来到湾前不远的杨业功父亲墓前。她说:"我们能够保持清廉的本色,与父亲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站在旁边的二弟杨业平说,父亲杨士恺读过两年私塾,后来边种田边教私塾,解放后调到应城一中管理养猪,后来又当了司务长。别人称他"铁算盘"。他认为,司务长管钱管粮管猪,权利不小,责任很大,绝不能有私心和偏心。

父亲不光把公家的财务管得毫厘不差,还把我们四个兄妹的名字取为:"业功"、"业平"、"业合"、"业理",意思是要求我们做事要"公平合理"。父亲家教很严,从小教我们背毛主席语录,常说:"不贪为宝,吃亏是福","当木匠不能丢斧头,当瓦匠不能丢瓦刀,当农民不能丢犁耙耖子。"哥哥一生都是按照这些话做人做事的。"

业平接着说,2003年父亲去世,他是司令员,办理后事比湾里其他老人过世还简单,没有惊动地方政府,只通知了几个战友。火化下葬那天正下雨,哥哥一下跪在了泥水中,扶他都不起来。因为父亲病重期间他不在身边,丧事又如此俭朴,忠孝不能两全,他深感内疚。听着二叔的讲述,身着军装的杨波涛和他的女儿静静地听着,一一记在了心里。

依依惜别故居,一家人来到应城一中。1962年杨业功在这里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第二年参军入伍。学校大门长方形墙墩内则,刻有这位"文人将军"校庆时给母校寄回的"为人师表"题词,教学楼前有一座杨业功指挥导弹发射的雄拔铜像。

杨玉珍率领家人缓步走到铜像前。"业功,我们看你来了,你听到了吗?我们都很想你!"杨玉珍向铜像献上一束鲜花,引领默哀三鞠躬。一家人在铜像前驻足仰望,合影留念,久久不忍离去。

杨玉珍告诉我,这次回来是儿子波涛提出的,他惦记90多岁的老奶奶,刚好逢休假,我们有5年没有回来了。儿媳任欣是军医工作太忙,抽不出身。"我问小佳雨:"你想不想太奶奶?"她回答说:"爸爸奶奶想,我也想。"

到蔡杨故居前,我随杨波涛到小叔家见到了奶奶。老人家精神很好,问我是谁?我自我介绍后,她很高兴地说:"都是五湖四海。"我为祖孙三代人照了合影,她连声说谢谢。波涛说:"这次回来本想买个轮椅,让奶奶能到外面转转,可奶奶住上了的5楼。"

午饭的家宴上,杨玉珍下位给两个弟弟敬酒,拜托他们继续照料好老人家。

杨玉珍这次回来,反复嘱将军的老战友、文化局退体干部彭炎忠和二弟业平,不要打扰任何人。他们住在二弟家,偶然与一中校长柴时中相遇。柴校长与杨将军有"三面之缘",便一道参加了去杨业功故居和到一中铜像献花的活动。

杨业功故居的术匾,是由他的老师褚远安题字,二弟杨业平花600元钱,在艺工坊制作的。七屋湾通往潘集的道路,至今仍然是泥巴路。

杨业功的二弟杨业平,师范毕业执教30多年,即将退休;三弟杨业专,八十年代就是村主任,直到现在还在打工;妹妹杨业理也是一所小学的后勤人员;老母亲仍住在八十年代初的5楼老房子里。

采访结束了,杨玉珍对故乡一草一本的感情和对丈夫深深眷念的眼神,儿子杨波涛留在父亲走过的田埂上的坚实脚步,小孙女那活泼懂事的笑脸,以及杨家老老少少那淡定从容的言行举止,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清廉家风,代代相传"的生动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