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和金东寒 金东寒“较真”船舶污染 院士代表用数据和专业建言
■参加全国“两会”,他曾携带发动机模型向大家解释清洁能源的排放,也曾与代表现场比对环保数据;从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到设立全面的船舶废气排放控制区的建议,金东寒的履职与生态文明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
“船舶也可以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作为内燃机专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对于船舶污染问题比许多人看得更透彻,也更担忧。参加全国“两会”,他曾携带发动机模型向大家解释清洁能源的排放,也曾与代表现场比对环保数据;从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到设立全面的船舶废气排放控制区的建议,金东寒的履职与生态文明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
用数据说话
去年全国“两会”,因为船舶污染问题,金东寒与同是业内人士的陈戌源代表在污染数据上产生了分歧。事实上,一说到船舶污染,温文儒雅的金东寒就十分“较真”。
因为专业关系,这些年他一直关注内河航运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从全球来看,航运的污染物排放仅次于道路交通排放,高于航空业的排放,位列第二。船舶污染主要源于发动机的技术落后。”金东寒谈起环保问题,一系列数据“脱口而出”,“由于船舶使用的是重油,其中的硫含量较汽车用油高出约700倍,一艘万箱船舶的硫化物排放量在常用工况下相当于27万辆重型卡车”。
研究表明,PM2.5大部分由硫化物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来。基于此,他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大气污染不再是局部问题,变得越来越区域化、复杂化,而船舶污染物排放对沿海沿江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突出。”他因此建议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金东寒在议案中罗列的翔实数据和分析,使得船舶污染问题得到全国人大高度重视。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中新增了“提高燃油质量标准,严控船舶大气污染排放”等硬措施。
靠专业献策
金东寒此前的研究领域是一台不到一吨重的特种船用发动机。这项让通用等汽车巨头望而却步的高难度动力装置,让他忙活了半辈子。最终成果令人眼前一亮: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发动机原理样机;随后研制成功的工程样机,总体水平居于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金东寒对船舶污染的“较真”,可以从发动机讲起:他的第一份建议是关于促进我国生物液体燃料产业的,他建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国内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企业以自主投资进入生物液体燃料产业,为行业自主开发先进核心装备创造客观条件,并鼓励其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减少船舶污染。这一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为了解船舶对沿岸的影响,金东寒还搜集了沿海航运卫星图片,在此基础上,开始推动制定内河船舶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标准———内河航运毗邻人口密集居住区,排放限制标准理应低于远洋船舶。去年8月,我国首个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国家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