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宏“魔鬼道场”揭秘 作息管理堪比军营式
记者谢锐北京报道 来到位于北京方庄的“魔鬼道场”葛玉宏围棋道场后,最大的感觉就是严谨有序却又不乏温情,种种规章制度都贴在墙上,事无巨细,宿舍整整齐齐,如同军营,但每个孩子却热情礼貌,只要有问,他们会带着你去道场每个角落。
为什么要去看看这个道场,是因为这个成立不到两年时间的道场,在09年定段赛席卷了20个定段名额中的14个,其他所有道场分割另外6个定段名额。两年时间不到,这个道场学棋孩子的人数扩大了五倍之多。现在有150个孩子在此学棋,其中具备冲段实力的有30人。
葛玉宏今年39岁,来自甘肃玉门,之前在玉门油矿担任采油工,也是矿上最年轻的团支部***,后来,他同事的儿子张立跟着他学弈,并改变了他的生活。抱着不能耽误了孩子前途的想法,葛玉宏带着张立走南闯北,张立终打上职业初段,后升至五段,获得08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之后,玉门5位学棋孩子家长一并将孩子交给葛玉宏,委托他带到北京学弈。葛玉宏自此一发不可收。
先是在聂卫平道场,后转到马晓春道场,08年9月,葛玉宏决定给自己打工,这便是葛玉宏道场的由来。
葛玉宏道场技术训练方式很多都借助于聂道和马道,道场打印了很多古力、李世石、常昊、孔杰等高手对局集,上次围甲联赛贵州百灵队在葛道设立主场,彭立尧五段看到这些对局集后,想全部拿去复印一套,葛玉宏说:“我送你一套不是一样吗?”
道场内每月进行八次内部循环赛,按照实力排名共分14个组,成绩优异者升级,反之降级。早期,循环赛降级了,连输8盘还要剃个光头。09年提前成功定段的张念祺曾在一次内部比赛中连输7盘,眼看着就要被剃光头,为保住自己的荣誉,在下第8盘棋时倾尽全力,终以半目之差胜出,赢棋后的兴奋劲不言而喻。
大量的高强度实战训练,令孩子们棋力增长飞快。09年在名人战本选赛中战胜郑弘九段的业余5段范希钰在葛道循环赛中仅位列第17位,还不是一个A组的优等生。
在葛道墙壁上,张贴着各种比赛安排和死活题训练奖惩结果。诸如“本周训练安排”、“4月30日死活题考试获奖人员名单”、“本周四复盘学员安排表”等等,训练安排内容包括慢棋、10秒快棋、10次30秒快棋、1小时训练棋和集体研究、中后盘训练等等,死活题考试获奖者奖励10元到40元,复盘则由吴新宇六段、邹俊杰五段、郭北雅四段等近十名职业棋手包片负责,每人负责4名学棋孩子。
俞斌九段就任国家队总教练后,借用了不少葛道训练模式,他认为,职业棋手就是要不断训练,熟悉每一种定式与棋形,这样才能在大赛中保证不吃亏。09年,整个国家队进行了1400盘训练棋。
如今各大围棋道场,在冲段少年培训这一块,都抓得甚紧,内容相差无几,葛道在此方面并无特别优势。
葛玉宏道场最独特之处还是在于管理方式,他至今还在实行“体罚”制度,但对此表示反对的家长却寥寥。
葛玉宏的体罚方式有打手板和暴走等。做死活题,以前只要做错了就打手板,错一道题打3下。现在打得少了,一周才抽查一次。不过,葛玉宏有“四不打”原则:“女孩子不打,年龄特别小的不打,体质弱的不打,家长打招呼的不打。”而对那些“做人做不好的,学棋态度不端正的”就打得厉害些。
一周才打手板一次,其他时候实行罚款和奖励制,24人同时考,每人出5块钱,赢了的得奖,输了的贡献奖金。当然,对孩子们来说,输赢最重要的是事关自尊。
葛道现在经常和聂道、龙一道组成对抗赛,葛道规定,在对外比赛中赢了的可以坐车回来,输了的则必须走一大圈后才能回来。这一大圈有多大呢?葛玉宏说:“我们经常和位于石榴园的聂道进行对抗,输了棋的由我带着,晚6点左右开始,从石榴园走到天桥,再走到西单、东单,回到崇文门,走到道场时已是晚10点了,然后吃饭。孩子们一边走一边聊,痛苦的情绪慢慢发泄出来,我陪着他们一起走,孩子们心里也平衡些。还有,这对他们的体格也是种锻炼。”
在葛道的作息时间安排表上,规定孩子们早6点半起床,6点50分下楼做操锻炼,葛玉宏带着孩子跑圈儿,风雨无阻,他始终认为,身体是本钱,越是要取得好成绩,就越是要有好身体。
09年定段赛,来自葛道的孩子在棋的技术上没有优势,但他们都特别顽强,倒数三四轮时形势尚不明朗,大家都搅在一起,但是最后两轮,葛玉宏说:“我们道场的孩子后劲十足,只要有一点点机会都不放过,很多盘棋都是在绝境下逆转过来。”不能不说,平时的严酷体能训练磨练了孩子们的身心。
葛道的生活作息管理简直就是军营式的,孩子们的杯子叠成豆腐块,每人的洗澡时间都做了安排。但也还包含着对棋手礼仪的高标准要求,诸如“训练时间不得回宿舍,不得在训练室吃东西,不得穿拖鞋进训练室。”、“训练时间不得大声喧哗,第一次予以口头警告,第二次罚款50元。”、“每天训练结束必须保持桌面整洁,地面不得有掉落的棋子,违者罚款50元。”、“训练迟到口头警告一次,迟到5分钟以上罚款50元,迟到10分钟以上罚款100元。”等等。
葛玉宏对事业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难以企及的狂热,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他说:“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总觉得时间不够用。”09年定段赛,他的儿子出生了,他都没回去看一眼,直到定段名额尘埃落定,他才启程回老家看儿子。今年他让老婆孩子来北京,但住不上一个月,他们还是回玉门了。“他们在北京也难见到我,我每个星期才回去一次,他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孩子又生病,最后还是回老家去了。”
葛玉宏和另三位道场老师既管训练,又抓管理,身体力行,同甘共苦,吃住在道场。150名学棋孩子,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贴心照顾,谈何容易。如果不是信念执着,体魄健壮,谁也承受不了这样的强度。
葛道收费偏高,但还是能吸引众多学棋孩子和家长。有人说葛玉宏09年定段赛“摘桃子”,大多数孩子都“跳槽”于聂、马道场。但大多数学棋孩子吃百家饭已是普遍现象,即使距定段仅有一步之遥,能帮他们迈过这一道关的绝非庸碌之辈。而且,以葛道既有的管理模式和倾心投入,数年过后,肯定还是定段赛中的王牌翘楚。定段即高考,最公平的竞争,毫无背景的葛玉宏能从中脱颖而出,岂是偶然?
从事围棋培训时间长了,葛玉宏最大的感触是,国内绝大多数职业棋手的出路太窄了,这已成了制约围棋培训的源头瓶颈。除了几十名一线棋手能从围甲联赛等比赛中获得较高收入外,其他大部分职业棋手不得不受困于出路。如果培训市场巨大,也能接纳众多职业棋手,但一些职业棋手不愿、也不适合从事培训。
葛玉宏常常为国内围棋培训教材的匮乏而困惑,“为什么我们从初级培训开始都使用日韩教材?因为中国职业棋手的文化素质普遍不够,写不出这些棋书。如果中国有几十个拥有大学文凭的职业棋手来写棋书,那书的质量肯定不会低于日韩,目前职业棋手回报社会的太少了。”
中国棋手文化素质之所以普遍不高,葛玉宏认为与定段年龄偏低关系密切,“参加定段赛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七八岁孩子就来北京接受专业训练。导致他们不能接受起码的文化教育,如果定段年龄放宽,孩子们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学棋,那将来职业棋手们的文化素质要高得多。”中国棋院原打算将定段年龄标准从18岁提前至15岁,意在让那些定不上段的小棋手们回头是岸,但七八岁即开始向定段发起冲刺的孩子等到15岁时,已没有多少回头路可走了。2010年,中国棋协将2个定段名额年龄放宽到25岁,这是一个给予孩子们更多选择空间的积极举措。
一位职业棋手,如果15岁后尚未入段,确实难以成为古力、李世石,但能成为古力、李世石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职业棋手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去从事围棋培训、教育、宣传,那也是围棋这个行业的长久之计。
葛玉宏的理想是将道场办成新东方这样的社会服务机构,围棋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孩子们能在此受到良好的人生磨练,接受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那就是自信、快乐、坚韧、健康,还有忍受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