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环境 聚焦河北推行河长制:全域河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河北省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域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让碧水清流重现
“我每天都沿着戴河走两圈,看看有没有垃圾洒落河边,有没有污水流入河内。环境治理好了,还得长期保持住。”日前,《经济日报》记者在秦皇岛开发区牛头崖管理区小米河头村见到党支部书记高俊平,作为戴河分段的村级河长,他正带领该村党员志愿队巡查戴河岸边环境。
“河长制是新时期加强河流管理与保护、推进水污染治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河北省水利厅副巡视员张宝全称。
让污染的河流清澈起来,让被阻塞的河道通畅起来。如今,河北省多个城市都已推行河长制,河北全域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截至2016年10月底,河北纳入国家考核的74个水域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断面比例为43.2%,比国家设定的年度目标高出2.7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6.5%,比年度目标多下降5.4个百分点。地下水水质极差比例控制为零。
责任到人——
条条河流有河长
“以前,橡胶坝部分河段长了好些水草,现在都全部清理了,水质好多了!”在承德市滦平县牤牛河边,谈起河流的变化,住在附近的市民感叹道。
“关键就在于实现了‘一河一长’,从而实现分区、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了责任主体、管理办法、整治任务三到位。”滦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滦平县境内的潮河、滦河两大水系蜿蜒流入密云水库和潘家口水库,每年向京津地区供水12.61亿立方米。从2014年起,滦平不断探索在全县范围实施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河长制管理模式。县长为县域河流一级河长,乡镇长任辖区内河流二级河长。
目前,该县列入河长制管理的5个重点河道断面水质达标率不断上升,6处跨界断面出境地表水监测数据均达到国家标准。滦河、潮河在滦平县流域内断面一直保持Ⅱ类优的水质。
河长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确定了河流治理的责任主体,各级河长纵向形成了治水的“首长责任链”,横向则能统一协调发改、水利、国土、农业、环保等部门,形成共治水污染、改善水生态的良好局面。
秦皇岛毗邻大海,河道纵横,有17条入海河流。因种种原因,河流生态环境一度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为让碧水清流重现,秦皇岛市于2015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主要河流市级河长。目前,秦皇岛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齐抓共管,覆盖全市所有河流和全部流域范围的河道管理体系,17条入海河流设立市级河长34名,县级河长113名,乡级村级河长1463名,使得每条河、每个河段、每米河道都有人管、都有责任人。
如今,河长制正在河北省更多城市推开。石家庄市对洨河实行了分段河长制管理;承德市在滦河、潮河、武烈河、柳河等8条主要河流流域范围内,实行由县区委书记、县区长担任辖区内河流的一级河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担任辖区内二级河长的管理体系,对辖区内水环境保护负总责;邢台明确9名市领导分包17条河流,强化河流污染治理和责任落实;沧州市在全市13条重点河流推行河长制,由市政府负责人担任河长,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任河段长,治理区域内河段、沟渠的水环境,北排河、沧浪渠、黑龙港河等13条河流都有了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