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贵阳市市长袁周:贵阳未来发展的双选题

2018-0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面对促进GDP增长和保护生态两大命题,作为贵州省唯一龙头城市的贵阳,将作何抉择?本报记者 梁晓莲 贵阳报道贵阳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常年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在41%以上,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紫外线强度最低的地区之一.贵阳最重要的资源是生态:贵阳以及安顺.毕节.黔南州.黔西南州一线,是我国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河源分水岭,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长江和珠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未来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以贵阳为省会的贵州省最大的劣势还是生态:贵州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面对促进GDP增长和保护生态两大命题,作为贵州省唯一龙头城市的贵阳,将作何抉择?

本报记者 梁晓莲 贵阳报道

贵阳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常年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在41%以上,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紫外线强度最低的地区之一。

贵阳最重要的资源是生态:贵阳以及安顺、毕节、黔南州、黔西南州一线,是我国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河源分水岭,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长江和珠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未来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以贵阳为省会的贵州省最大的劣势还是生态:贵州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喀斯特熔岩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73%,石漠化总面积达3.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超过18%,其中很多地方已不适宜居住。

一边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大多数省区的窘境,一边又是亟待保护和修复的珍贵而脆弱的自然环境,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面对促进GDP增长和保护生态两大命题,作为贵州省唯一龙头城市的贵阳,将作何抉择?日前,贵阳市市长袁周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

黔中经济区升级国家战略

《中国经营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历史上因自然条件恶劣而一直贫穷落后的贵州省的生动写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之际,作为贵州省的经济中心和发展龙头,贵阳市有哪些新的目标和思路?

袁周:贵阳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会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今年7月初中央在京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要求将黔中经济区建设成省域经济增长点,并把它列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之一。黔中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让贵阳获得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贵阳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要求,努力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市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46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02亿元,年均保持13%以上的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超过450亿元,同比增长13.8%。

在实现增长的同时,贵阳市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及“中国避暑之都”等多个称号。

“两高产业”生态化

《中国经营报》:如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为不少中西部城市的头等大事,贵阳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它如何挖掘和发挥自己的工业潜力,真正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良机?

袁周:工业经济是贵阳的经济命脉,也是贵阳腾飞的希望所在。我们将继续坚持“大开放、大调整、大实干”的思路,结合贵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如装备制造业方面,将推动工程机械、专用数控机床、关键液压件、通用基础件、汽车零配件、飞机零部件、特种(改装)车辆、专用机械及仪器等产业实现高端化,并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整的生产组织体系以及现代化的售后服务体系。

我们还会大力发展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等现实优势产业,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走铝、磷、煤、电联营和集群发展的道路,形成“铝钒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及铝加工”主辅产业配套一体化的产业链,建立精细磷化工、高效专用磷复肥、煤化工、氯碱化工、建材等配套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药业是贵阳市最大的新兴优势产业,我们力争将其打造成1000亿元产值规模的大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工业,包括IT、软件、动漫等产业,全面提升贵阳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继续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包括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生态工业园、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等九大工业园区建设,将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协调共进的工业园区新格局,实现产业集群成长,促进产业聚集。

《中国经营报》:要GDP还是要生态,已成为谋求更大发展的中西部城市无法回避的尖锐问题,贵阳重点支持的氧化铝、电解铝都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磷肥生产和使用也会对当地农业生态造成一定破坏。你们如何从政策上引导和监管这类敏感产业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袁周:贵阳市铝土矿储量占全国的1/5,磷矿储量达全国的70%以上,这是不可多得的产业资源,我们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同时又能实现“生态工业”的目标。

目前,贵阳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市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专项,专门用于磷、铝、煤及中草药业重点工业领域,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产业核心系统。2007年至2009年,共组织了三批市级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1.

5亿元,项目达产后预期销售收入超过38亿元,年利税8.3亿元,年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43.8万吨,利用黄磷尾气9403万立方米,节约标煤26万吨以上,并向社会提供7000余个就业岗位,推动了循环经济由理念向规划转变,由规划向项目转变,由项目向促进经济发展转变。

在磷化工方面,实施了开阳磷化工公司3万吨甲酸钠、中化开磷10亿块磷石膏标砖、紫江水泥公司120万吨水泥熟料等综合利用项目,不仅对黄磷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余热“吃干榨尽”,还培育出新的盈利点。去年黄磷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但我市磷化工企业下游延伸产品较多,与国内同行业相比,不仅维持了较高的开炉率,还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我们将继续规范资源的开采和综合利用,着力提高资源本地加工转化率,要求新上项目中磷矿资源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100%,现有企业磷矿资源到2012年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60%。同时,促进铝矿资源现有原矿和初加工企业向深加工发展,2012年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100%。

“7小时快速铁路圈”突破瓶颈

《中国经营报》:对外开放,交通先行。众所周知,地形条件复杂导致贵州长期处于半闭塞状态,外来投资者也因物流成本过高望而却步,你们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袁周:未来几年内,随着贵阳至广州、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南宁等快速铁路的建成通车,贵阳将形成通往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7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明年贵广高速(贵阳至广州)也有望建成通车,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开工建设,相信随着上述大型交通基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贵阳与全国各地,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贵阳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我们希望充分发挥贵阳在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外地人到贵阳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