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代表作 【白居易的代表作】我读白居易(一)
唐朝是诗人的国度,“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第一次学白居易的作品,是在《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作者送别好友的不舍之情,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野草生命力之顽强。
上高中之后,又接触白居易,是在《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的不仅仅是他听到琵琶女身世之后的同情,还有自己仕途不顺的愤懑,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后来我查了许多资料,发现白居易在当官的时候,会为百姓做事,为百姓着想;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白居易被贬,他开始了从兼济到闲适的转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他“乐知天命”的最好证明。
白居易与杜甫最大的不同在于白居易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而杜甫是忧国忧民的典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他的凌云壮志;“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写出了他的忠君爱国。不管他个人处境如何,他都一定会兼善天下。
白居易和李白的仕途同样坎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感叹自己人生旅途的艰难。李白在年少的时候受过许多不同的教育,所以他的作品总是蕴藏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令品读的人琢磨不透。与李白不同的是,白居易的作品被称为“老妪能解”,据说白居易每写完1个作品,都会去读给连字都不认识的老妪听,修改到老妪听懂为止,所以通俗易懂是白居易作品的最大特点。
唐朝的许多诗词作品都表达了个人仕途不顺的愤懑之情还有对封建社会的种种不满。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作品也都是他抒发内心情感的1种途径,他也从中找到了仕途不顺的慰藉!
喜白
高一(1)班 凌渝
将时光倒退,回到唐朝,观望该朝兴衰.涌出了多少位有名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小李杜李商隐等.他们各有各自鲜明的风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李商隐的缠绵深情.而我却独爱白居易.
我爱他的讽世伤怀。“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同处于大唐盛世之下,骄奢与悲惨的状况竟有如此天壤之别。“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辛苦弄的碳就这么的被官吏硬买了?“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人民一年的口粮能买得起一朵牡丹吗?乐山恨啊!
他早已对这些如蛀虫似的官员们愤怒不已。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他们却在贪图享乐!乐天却对改变他们无能为力,他只能尽着自己所能去为百姓造福,他只能独自忧愁如何救济百姓。他的思想始终都贯穿着“救济人病,裨补时弊”的信念。
我爱他的闲适伤感,乐天被贬官后,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的好诗。大林寺的桃花至今流连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乐天在登山前还长恨着春归的无觅处,当他转入此处看到这桃花林时,那是1种多大的惊喜!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其中的“铺”字用的妙啊!给人感觉那么的温暖舒适.那江水映夕阳的景色何尝不是人间美景?,当时自求外任,离开朝廷的途中正好遇到这美景,便将他的喜悦之情寄托于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乐天自去过江南对那的美景便是无法自拔了.
望白居易前期仕途一帆风顺,后期被贬为江州司马.乐天体会了从高处掉落地下的失重感.他愁过,也忧过, 乐天感慨称自己“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可他并不为此而执着. 乐天更多的是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他还是会沉迷于山水美景,也会将愁绪寄情于酒.因为他深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
乐天乐天乐于天。他终究是1个感性的人。他可以如李白一般潇洒,也可以如杜甫一般忧思于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是那个为素面谋生的琵琶女而感动落泪的江州司马,也是那个对大自然赞叹不已的惜景人.就是这样的白居易,才会为我所爱。
品读白居易
高一(1)班 刘芸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站在荒落瓦砾间,如烧不尽的野草般秀丽的身影是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衣衫湿。”那坐在飘泊小舟中,闻琵琶曲而湿青衫的人又是谁?我陶醉于他的诗词,我陶醉于他—白居易。
初闻白居易,是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仿佛看到了大火袭向一望无际的草原,却烧不尽那青青小草。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此时,一位身着青衫的诗人站在荒落瓦砾间,歌颂这生命人绿色。
初读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青春的美好与烧不尽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