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的子女 肖劲光子女们对他的思念1
亲爱的爸爸离开我们快两年了。可是我们却时时刻刻在怀念着他。不论想什么问题,做什么事情,好象爸爸还在我们身边关注着我们。甚至有一种感觉:当我们下班回家时高叫一声"爸爸,我回来啦",就会看到爸爸那慈祥的面孔,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
看着爸爸过去写给我们的信件、诗词、赠言、字画和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回想起爸爸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回想起一生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回想起爸爸晚年与疾病斗争的种种精神,我们怀念之情越发深切。
我们几个孩子都是在战争年代出生的。那时战火纷飞,环境艰苦。爸爸忙于工作、打仗,让工作人员照顾我们。但只要有机会,爸爸就来看我们,给我们讲故事,用他那出了名的大胡子扎扎儿子,逗逗女儿,有时还给我们洗洗涮涮。从那时起,爸爸在我们的脑海里就是一个庄严威武的军人,慈祥和蔼的爸爸。
从我们记事起,爸爸就经常教育我们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爸爸小时候家境贫寒,两岁丧父,母亲带着六个子女艰难度日。为了肖家能"出人头地",全家人辛辛苦苦挣钱供爸爸一人上学。那时爸爸白天在校读书,早晚上山砍柴,艰苦的环境使爸爸从小就磨练了坚强不屈的毅力,激发了好学上进的精神,培养了艰苦朴素的作风。
学生时期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中学起,他就痛恨当时的政治腐败,列强侵略,和同班好友任弼时一道,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开始接受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宣传的马列主义观点。
这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爸爸经常讲这一段历史,并非常感慨地说:"我们所以选择了革命道路,在各种磨难和考验面前没有屈服,与小时候母亲的教育及贫困环境中的锻炼关系很大,你们现在各方面的优越条件是老一辈人用血和汗创造的。
我希望你们利用这个条件,从小就打下好的基础,将来成为优秀人才。我最耽心你们在优越的条件下变得懒惰和软弱,一事无成。
"为此,爸爸非常注意培养我们的意志和毅力。有一次,还是小学生的策能,在屋子里补衣服。爸爸见后,高兴地坐在他旁边,用手不断的抚摸他的头,亲切的说:"好孩子,你们从小就要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要艰苦朴素,长大了才有出息。"
爸爸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人跳高加索舞,会弹月琴,会吹萧,拉二胡,舞剑……。在爸爸影响下,策能、伯膺、纪龙都学会了拉二胡,策能还开始学习弹月琴。爸爸为了鼓励策能送给他一把好琴,可惜策能没有坚持下去,爸爸为此很不高兴,但并没有多批评他,只是送他一本名为《怎样培养毅力》的书。这件事对策能教育很深,此后他一直着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毅力,并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了明显进步。
当我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的时候,爸爸对我们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寄予了更大希望。他一再告诫我们,生活上要向低处看,学习、工作上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学会适应环境,好日子会过,艰苦的生活也能熬。特别要培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作风。1948年,永定去苏联学习之前,爸爸给他写了长长的临别赠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有事业心、进取心,时刻要具有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凡事都有困难,事业是不断地克服困难完成,遇到困难就要勇敢地去克服它;碰了钉子,就要向钉子学习,并研究如何拔除它,千万不要急燥,急躁没有用处,不能出办法,只有使你垂头丧气。
为人要正派,要有原则性,对党要忠诚老实,对同志要诚恳热情,要讲团结友爱,对敌人要狠;诚恳热情、团结友爱是从高度的原则性产生,没有原则性的阿庚奉承、迎合取巧是最不忠诚老实,最可耻。
凡是事实,凡是真理,就应当承认,坚定不移,那怕用千钧力量来摧毁你,你也应当矗立不动,表现你的清高气节;如果事实证明错了,就应当首先自我批评,立即纠正错误,这也是一种高尚品质,是最聪明,最有进步的表现。
1961年策能去哈军工上学时,父亲又将同样内容抄写一份,勉励策能牢记,向永定学习。伯膺、纪龙参军时,父亲也逐一找他们谈话,语重心长地讲解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为党、为国、为军队做出贡献。
现在我们都已成为国家干部,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回想起爸爸的谆谆教诲,看着纸头已经发黄的"临别赠言",这一字字,一句句,凝结了爸爸多少心血,包含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少深切的期望啊!想到这里,我们不禁潸然泪下,深深感激和怀念敬爱的爸爸给我们留下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