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仲达艺术特点 全显光谈德派艺术教育特点:从对着画到背着画
全显光是著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现居沈阳。他在1955-1961年留学德国莱比锡艺术学院,师从汉斯·迈耶-弗雷特(Hans Mayer-Foreyt,1916-1981),同时还师从沃尔特·门泽(Walter Munze,1895-1978)学习油画。
归国后成为新中国艺术教育史上“德国学派”的领军人物,曾创办“全显光教学工作室”,推行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新颖美术教学方法。其研究素描教学的著作《素描求索》出版后曾多次再版。近日,本报特约张玲、韩亮对其进行专访,请全显光谈谈德派艺术教育的特点及他在教学领域的探索。
阴差阳错去了德国,开启中西结合之路
美术报:全老师,能谈谈您是如何走上艺术之路的吗?
全显光:我老家在云南昆明,我的启蒙老师是雕塑、绘画、陶瓷、壁画、年画等各个领域的民间艺人,我跟着这些老师学了很多东西,他们对我影响挺大。那个年代,如果你愿意学,他们就带着你一起做。
后来,我跟着袁晓岑老师学画画,他自学出身,学的是西洋艺术。解放后,我跟着一个法国留学回来的廖新学老师学习,他曾公派到法国留学,在法国生活了15年,他的法国油画技法很地道。
全国首次高考后我考上了鲁艺,那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饱,我发现鲁艺能解决生活问题,供吃供住,就去了鲁艺。在鲁艺上学期间,学的是前苏联那一套方法,快毕业的时候,苏联有专家来鲁艺教学,特别欣赏我,让我到苏联去学习,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苏联没去成,这时文化部定下来让我到欧洲留学,我选择了德国。
在德国留学6年,国家指定我学版画,因为当时中国的版画很弱,我在德国学了铜版、石版、丝网版等等。技术上得到德国石版画发明者阿洛伊斯·森奈菲尔德(Aloys Senefelder,1771-1834)后人的指点。
最初因为德国石版画技术属于核心技术,所以轻易不外传,后来我慢慢融进他们的圈子,与他们搞好关系,他们也放心地把技术告诉我,我因此受益颇多。回国后,感到艺术创作还应走中国的道路,于是开始探索中西结合的艺术之路。
要求一个小时画多少张,解决哪些问题
美术报:全老师,您认为德国的艺术教育有哪些特点?
全显光:首先,德国的艺术教育制度是双选制。学生选老师,老师选学生,双方协商好后学生才能进工作室,这有点类似于师徒制。在德国,如果学生喜欢学色彩,就会找专门的老师学色彩,如果喜欢学造型就找专门的老师学造型,不用在意老师是哪个工作室的,只要老师同意教就行。
教授在你画画的过程中会评估你的才能,然后会向其他老师介绍你。这种双选制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学习,容易学到每个老师的长处。老师也不是硬要你学什么,他会根据你的基础、能力,还有你将来想要走什么样的艺术道路给你建议。
举个例子,老师问你喜欢哪个画家?如果你回答喜欢毕加索,好,那就画一张画看看,老师会问你和毕加索差距有多大?帮你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根据你的不足给你补习。
缺什么补什么,强化训练,没有固定的教学法则,教学内容也不是指定的,这样比较科学。老师一般先不讲理论,而是让学生去博物馆看大师原作,看伦勃朗、拉斐尔等各家各派的画,看完原作回来再谈感受及讨论提高的方法。
其次,德国人在教学中对艺术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视。有一次,老师问我:“你什么时候能提高到你想要的程度?”我回答:“三年。”老师愤怒了:“三年?你能活多少年?一辈子有几个三年?要缩短时间!”
我是从素描学习开始的,老师认为素描要解决的问题是造型,要很准、很快地画出来,我向老师提出将计划缩短到一年,老师最后对我说:“半年吧!”就这样本来三年的计划缩短为半年。老师又一次问我:“你打算一学期画多少张?”我说在国内的时候一学期画十张至二十张,老师生气地说:“那你回国去吧,我教不了你!”他说你要画上万张才能解决造型问题,素描一天能画上百张最好。
德国人在教学上非常实际,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打下基础,要是没有基础,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是天方夜谭。德国人的教学计划与中国也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要拟定一个计划,具体到一个小时画出多少张画,我以前一个小时画一张,老师说不行,速度得提高,要画得更快,“你画很多画有饭吃还是画一张有饭吃?”所以,在德国,老师和学生一见面就问:“你画了多少张画了?”接着会问:“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的训练真是累,但造型问题解决完了以后画画就特别轻松了,变得很简单,水平也提高了,造型能力、观察能力都随之得到提升。
解决了造型问题后,下一步要解决的是绘画语言问题,也就是形式语言,画画要有自己的语言,老师说这才是一个画家一辈子应做的事。
第三,德国的艺术教育主张除了要学会对着画,还要背着画。背画要求画得更快,要准,还要带着感情去画,这教法和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很吻合,所以我对中国民间艺术很佩服,感到它真是了不起。曾有民间艺人告诉我:“你要先对着画,研究,然后背着画,背着也能画出来后,第三步就是凭想象画。
”梵高,27岁学画,37岁自杀了,用10年时间成为世界大师,走的路径和其他画家不一样,他就是背着画,凭想象画。现在的学生,有些只会对着画,画不下来就拿照相机拍下来对着照片画,这样想学会背着画就更难了,凭想象更是画不了。
最后,德国的老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一年的计划,一学期的计划,一周的计划,都要按计划进行,老师平时不在工作室,学生需要老师指导时,要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过来和学生见面后,一点客套话都没有。德国老师进屋后就用手敲敲桌子,学生也敲敲桌子,师生用这种方式互相问好。
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就电话和老师约定好什么时间见面,老师会让秘书把时间记下来,安排好时间,比如哪月哪天8点钟会面,只给你15分钟,学生一定要准时到,如果去晚了老师就走了。
我有一次见到老师后,老师先问我最近画得怎么样,让我拿出一张画得最好的,一张最坏的,叫我自己说准备怎么解决遇到的问题,训练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老师问我:“再往前怎么走知不知道?”我说不知道后老师就给我讲解应该怎样去深入,说完敲一下桌子后就走人了。
另外,德国的美术高考也和中国不一样,考试时间为一周,只需画一张素描,考生可以天天去画,画到自己满意就可以交卷,有些人20分钟左右就交卷了,有些人画了一周还没画好,考试期间,家长可以进去,专家可以进去指导,这是看看考生在专家指导后有没有提升的空间,但是不允许专家动手画,所有考生画完后集体展览,统一录取。
三分钟速记模特造型特点,作画要快
美术报:全老师,您回国后在艺术教育领域进行了哪些探索?
全显光:回国后,我在鲁美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第一堂课我先不让学生动笔,一个字——看,就观察模特,学生可以跟模特一起聊天,模特也可以随意走动,等模特走后,我对学生说:“你们现在画吧。”最初学生们都懵了。我就问学生刚才怎么观察的,学生有的说一直在观察模特身上的调子,我说:“有用吗?没有用。
要靠线条,抓特征!”我又问道:“教室进来一个人,是找我的,正好我不在,这个人是什么样的特征?”开始有个学生说的特征是人物的高光、三调子,我就说:“这个人是谁啊?莫名其妙!”后来有个学生说:“那个人高1.8米,宽脸蛋、尖鼻子、红脸,头发还竖着。”我说:“对了,这就是抓住了特征。”
我教学生要求作画要快,作画速度快的画家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铁岭人高其佩,他一个月能画1500张钟馗,后来岁数大了画不了了,画完初稿找他的学生上色;另一个是西方的艺术大师鲁本斯,鲁本斯的画也非常多,画的速度很快,画得也相当好,晚年画完稿子后叫学生填色,将好几桶颜料编上号,指定哪个色填到什么地方,填完色后他再加工。
我办工作室时教过几个学生,他们跟我学习时,同学间轮流负责给全班打饭,收粮票,怕打饭耽误画画的时间,整天都在不断地画,吃饭也晚了,睡觉也晚了,晚上熄灯了点着蜡烛继续画,宿舍锁门了就在教室躺着睡,就是这样画了好几年,真的是废寝忘食。
我也跟着学生一起画,学生画一张,我就画十张,教学相长。我的教学方法也是以讨论为主,上课时每个人都说自己画多少张,解决了什么问题,大家听后师生们互相评论,学生自己判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也是德国美术教学中一般的办法,就是要将有用的东西兼收并蓄。
我对学生的要求,第一步是对着画,第二步是背着画,第三步是凭想象画。我曾经听过德国版画家柯勒惠支的录音,她探索出一种方法,是一种不需要对着模特而是随意作画的方法,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潜意识画法”,我曾经写过相关的研究文章,文章的题目是《潜意识动向造型》。
柯勒惠支在她的日记里写道:“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但一定要找到一个规律。”她32岁时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不需要任何模特,抛开对象凭自己的想象就能画出很多东西来,特别精彩。
把所有的记忆融合起来后肯定会出新,想象画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我教学生画素描时就是凭记忆画,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学生一开始可能画不了,但是要逼着他记,先记后画。后来我将观察的时间缩短,由半小时缩短为15分钟,然后10分钟,最后3分钟,模特坐3分钟后,我就问学生:“都记住了吗?”如果学生在3分钟内能记住就很厉害了,3分钟记忆就要求抓特点,不抓特点怎么画呢?我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抓特点,而不是照着模特画,去稀里糊涂地画调子。
美术报:全老师,您对当前的中国艺术教育有哪些建议?
全显光:传统绘画学科要重视色彩、造型等基础的研究,研究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等等。比如印象派的色彩对于如何画亮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这就需要通过基础研究去解读。现在的艺术教育中,工作室只教一些基本的小技术,这样不科学。
艺术应为大众服务。老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才能、开发学生的智慧,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不是教给学生死的方法。
在德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讨论会,所有学科(包括工艺美术、油画、版画等等各个学科)的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讨论,大家不分专业,都踊跃地表达各自的观点,这也让学生很长见识。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思路,老师在教学上应该集思广益,海纳百川。
(张玲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师 韩亮 鲁迅美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