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柏年龄 张健柏人生问题十二讲之 人生目标问题(下)(根据2007年9月武大讲座录音整理)
张:哦,不太一样!人生目标相当于我要到哪里去,人生规划相当于我怎样到那里去。这一个是Why的问题,一个是How的问题。
张:现在处于提问阶段,大家安静一些,不然说话都听不清楚了!好啦!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对今天这门课有什么疑问的问题,或者跟它无关的问题,只要觉得有价值,也可以说,好吗?
张:好,你说一下!(听不清,学生下课很吵)
张:这里我先说一下,上我的课,我有一个要求,希望大家配合。在座的各位,不管你选了课,还是没选课,你来上不上课,我都不在意!就是你可以选了课不来,然后你愿意到这里参加考试,让我送你的学分。我可以说,没问题,我会非常非常地配合!
但是呢,到这里上课,既然咱们叫情商和素质教育,大家来这里是希望塑造人生的话。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能更有素质一些,什么意思呢?我讲课的时候,都要有秩序一些。不要无秩序,大家既然坐在这里听,既然你来了。我们都要做一个,起码是在礼节上过得去的人,我们在课间时间,上课的时候,课堂的秩序都要有保持一些。
大家要退场,不要在中间影响了别人,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听我的课,半途走也可以,那就下课的时候溜走,这样的话,秩序会好一些,不要在上课的时候走来走去,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不上课无所谓,既然要上课就好好上,就是这样一个要求,我想大家都可以理解的。
接下来针对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和共通性,生活方式是服从于生活目标的,你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式,你的方式不一定是你的目标,比如说你选择的是我上节课说的――健康第一,如果我很注意我的身体,那么我要怎么样饮食,怎么样运动,我做了这些之后,我们就会看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绝对和另外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你可能不喜欢熬夜,不喜欢蹦迪,不喜欢那些乱七八糟的鬼东西,这就形成了你的生活方式。
但是你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是你的目标,比如说,你跟别人一起去,因为这样子玩,好玩些,吃好吃些,但是到底吃什么,是别人的观点,你是跟着别人去混,那这样子可以没有目标,但是却有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你有目标,你会有与之相配的生活方式,这两者是一个是主线,一个是配合的方式。
生:“我有一个观点,如果说人需要一个目标,但他在他年轻的时候无法确定他的目标,那么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人去引导他帮他确定目标,而我认为这是不需要的,因为按照统计来说,只有3%的人有他们的目标,而剩下的97%的人没有他们的人生目标,如果硬要有个人对他们说:你们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这97%的人,你要他去树立一个,他们就会去乱构想一个目标,他们就想要金钱名利好地位,这样反而他们会失去更多的随意性。
如果没用人告诉他们,他们反而会活得很开心,乐于去做那97%的人,这样子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目标不是靠别人引导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比如说比尔盖茨或另一些人,他们天生就知道自己这辈子该做什么,这种思想不是外面培养的,而是发自内心觉醒的给他的思想领悟达到的。
所以我在想,一个人是否真正需要一个人告诉他:你要有目标因为,我们从小就听父母说:你要有目标,你要什么,现在反而没有目标了,这些目标是错误的
张:“你们是同意她的观点,还是不同意她的观点?我这人不做骑墙派,我老老实实做选择派。我老老实实的说我非常同意她的观点,要我来做,要我来说,我也会这样说的。为什么同意呢?
我在大学时代,我的同学们大家都是搞民主啊,但是我不太支持的。不支持的理由是什么呢?我觉得中国或者说一个社会不需要民主,为什么不需要民主呢?我认为大多数人的决策一般来说是错的,如果这个社会按照大多数人的决策来做的话,这个社会一定会乱套,所以他们说:张健柏啊,如果让你来当总统的话,你一定是个专制主义者,我说没错。不过也没人会选我当总统啊。
其实我的这一个专制主义,不如说是精英主义,我认为这个社会呢,应该由少数的有思想有头脑的精英领导一大群不太愿意动脑子的人跟着走,这个社会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这少数精英出问题就麻烦了,比如说这少数精英中,有个家伙叫希特勒。我们承认他是精英,你们说呢?但是他把这个世界都拖向灾难,西方他们是永远找一种平衡的,这就是我的观点。我很同意这个观点,这就是没有人能够告诉你目标,除非你自己。
但问题在另一个方面:我们进了武汉大学的人、全国第一流大学的人,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自己的目标,我们有没有觉得还有更多的人就很麻烦。如果我们也这样想的话,那么会不会这个比例连3%都不到,这是第一个,就是我们把自己定义为哪个层次的问题,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我愿意把自己定义为3%的人,我愿意做这件事情,这是我的第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是:如果一个人长期没有人告诉他要按他心目中的思考,就像我的那一位学生一样,没有人告诉他这样的话,他就躺在课堂上睡觉,他很郁闷,很没有办法。但是,当有一个人告诉他其实有办法的时候,他整个大学期间就变得充实,非常活跃,学了不少东西,因此有些人需要有人来告诉他这些的,这些人的话就应该接受这种思维方面的训练。
因为一个人想靠自己摸索出来没太可能,因为他可能有自己的目标,但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呢,这就需要技术,需要有经验的人的指导,因为老马识途,所以你找到了那匹老马,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大一些。
第三个是这个堂课的设计模式,第一,我绝对不会点名,不会说你缺课我就有惩罚,第二,大家选择到这里,是自己的自愿,大家都是自觉自愿,来找到一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个课堂可能更多的是属于那3%人,那需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呢?
再就是第四个问题,所谓人生目标不应该是别人给你,别人只能帮你去分析,最多帮你做一些厘清的工作。但最深的东西应该是你独立思考――我到底要什么?你想清楚了什么都不干,别人说什么呢我就跟着别人走。哎,这也是一种人的人生目标,这也挺好的,总比什么都不知道,昏昏噩噩的过一生要好,这就叫活得清楚,活得明白,活得很平庸也是一种选择,如果这种平庸是我喜欢的,那也很好,但是要活得明白,明明白白的活,而且这个平庸是我喜欢的,那也很好,但是必须明白,明明白白的活,不要糊糊涂涂的活,这就是这几个层次的理解,好,下一个问题
生:“张老师,刚才一直在强调人生目标的问题,我觉得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把目标锁定在具体的东西上,目前,这个教育体制会让我们形成一个竞争机制、竞争哲学,更夸张点说是“斗争哲学”。按照经济学来说,你做到了 3%, 你是占用了别人的那些97%的人的资源的,对另外的人来说你是不负责任的,资源是稀缺的,你占有了3%的情况下,那其他人怎么办?所以说更多的人是为自己活着”。你做到了顶级怎么样?其他人怎么办?
张:“你刚才说了那个前提,你认为你的那个前提一定成立吗?”
生:“我现在也不敢说是,不敢说是成立还是不成立,我其实是说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斗争哲学。在学校里都是这个潮流,我考六级要考多少分才能够上武大的这个头衔,如果我考了420几,我觉得这好像不行,不敢告诉人家;我将来工作了,要做一个白领,不要说做个很糟糕的人,比如说卖什么东西,那很丢人的·····
张 :你这种说法恰好是我这节课要解决的目标,你的说法是把别人的观念作为自己的目标,如果你自己有目标,你就会把这些放到一边去,比如说我,我会把武大的教师职称丢到一边去,为什么?因为我认为那是别人的,这不是我的人生目标,所以我不需要它。
生 :“关于张老师,我也有几点想法,就是因为你现在有足够的资产,你可以不顾及这些,但其他的武大的老师不是这样,你做今日电器的总裁。你认为一般的老师,他们要活,要养活妻儿老小,那能不要吗?”
张 :“这个问题非常好,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却是倒因为果,你觉得呢?你自己思考一下。不是因为我有钱,我可以不在乎我的职称和房子,而是我根本不在乎我的职称和房子,所以我有钱。所以说还是我的选择导致了今天的结果,而不是今天的结果导致了我的选择,是吗?所以跟你的原则没有矛盾。
你刚才说的也很正常,你也很聪明,你知道其中有某种关系。不过我们要去思考,我绝对不是现在不要这个大学的职称,是当年我就不要了的,我不允许我过这样的按部就班的生活。
我要过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的生活,对我有价值,对我的家族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这就是因果关系,但大多数人还是那样认为,这是第一个,我觉得有点倒因为果。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倒着的。
第二个,很多人有这个概念,我是不是成为了这1%,我就占有了别人的资源,我就剥夺了别人的机会。没错,就像在这个教室中的武汉大学的学生,就剥夺了更多其他人进武汉大学的机会。但是各位,我们需要把这个位子让出来吗?不需要,我们是在同一个游戏规则下的赢家,不一定意味着比别人更优越,可能是比别人的机会更好,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这跟我人有关系,比如说比尔盖茨,他不一定是3%,它可能是亿分之三,那他是不是剥夺了亿万人的生活机会呢?错了!
这个社会需要有一批真正有头脑有思维有责任感的人来领导。把钱放在他的手里和放在一个腐败分子手里有什么不同呢?盖茨拿这个钱来干什么?他拿来成立了一个梅林达-盖茨基金,这个基金投资于全世界的教育和医疗,按中国的话来说,他在做很大很大的功德,在中国有不少机构和医院收到了这个基金的捐款。
还有另外一个也剥夺了很多人的机会的人。这个人叫巴菲特,他以一百美金起步,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为自己赚得了三百多个亿的美金。他在股市上赚到了别人的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剥夺了别人的机会,但是他拿这笔钱来干什么呢?第一,他生活很简朴,第二,他把这笔钱拿给了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率的人来使用,他拿给了比尔盖茨,300多个亿。
因此这笔资金加在一起,叫做富可敌国。这笔富可敌国的资金掌握在这个世界上最有道德、最聪明的人的手中,它对这个世界的贡献是不是比掌握在其他人手中 ,掌握在一个比如说马哈提而(?02:04:10)这样的头目的手上要好的多,你觉得呢?假如他拿到这笔钱,采用一些不良方式,比如说共产主义的方式,然后每个人分一点,全中国的十个亿,然后拿六个亿来平分一下,你觉得公平吗?不公平。
公平意味着不公平,表面的公平,但是如果他留下这笔资金,运作并管理的话,它鼓励这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并且来救济这个社会上没有人管的那些人,这个社会可能会幸福的多。这也就是我们发现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是西方社会,西方社会毫无疑问是它的竞争最激烈的社会,用马克思的话说,从资本主义产生之日起,它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液里面的肮脏的东西。
我们在批评它可以,它很残酷,马克思的时代的确很残酷,它的竞争的确非常残酷。但是各位,你们明显知道另外一个事实,在西方它的穷人的生活比在中国的穷人生活要好很多,你们能否定吗?这是不是事实?为什么说这是事实?因为这个社会他们的富人采取的措施跟我们的富人不一样。
我们的富人把这笔钱拿了来奢侈乱花,但西方富人生活得很低调,他们在捐款,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还有国家的税收等等一起带来了很多贵族社会。
所以在西方甚至一个流浪汉都可以生活得非常的舒适。有些中国人到了西方,他们就赶快干什么东西?赶快生两个小孩,政府就给他们补贴,关于这个小孩子,只要你在这个国家出生,你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这个国家的公民你没钱怎么样?没钱我给你钱。
他们说我生了两个小孩,生两个小孩得到的政府补贴就可以把大人养起来,而且大人不用工作就会过得很舒服。这为什么?强烈的竞争,带来的反而是一些懒人也很有生活条件。
中国还没有达到这种竞争,中国其实很温和。陶教授说了,他到中国来看到大学生们学习的那种竞争绝对没有西方大学生们竞争大。上次你们来了的就已经听说了,是不是?为什么呢?这根本没什么竞争,马马虎虎一个学期就完了。大学生没有责任感,带来整个社会贫穷。这就是大家要思考的东西。这个问题自己把它解决好。
生:张老师,您讲到人生目标要明确,但是有时候目标不明确时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有时候会目标很明确,但又发现目标很难达到,跟现实不太符合………。
张 :你的问题其实比较简单。就是目标的清晰性和对应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说一下。其实制定目标的问题,我从小就开始教育我的小孩。我要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制定自己的目标。但我绝对不会给他出一个很大很大的目标。
就像我弟弟,他小时候问他儿子,你将来要做什么?小孩子说不清楚,他说长大了要做桶桶(总统)。他说不清楚,总统就变成桶桶了,我们常笑话我那小侄儿。这个目标很明确,那叫开玩笑,不是真的。我从小的话告诉我儿子,告诉他制定目标,但不是我的目标。
我就告诉他,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那就去比较比较,比较起来,他说要学爸爸,我说学爸爸那你就要想办法变成优秀的,什么是优秀?第一的话,你要比100个人还优秀,要做1%的人,你要做到爸爸这个级别吧,起码要万分之一,你就得打败9999个人,因为你的竞争不一样,你得比他们更优秀。
所以的话,在报纸上,报社的记者会登出他的照片来,报道他是神童。他的确还比较神,现在以他的英语水平而言,比较接近大家的水准,再过一年他的英语比大家平均水平还会高,他现在10岁(小儿子)。
但他有没有骄傲呢?你们要接触到他,他一点骄傲也没有,他还常感到自己不够优秀,他每天都想得问题是我怎样比别人更加优秀?别人比他差,别人做的不如他好,他不会说你看我好,了不起,他会说很正常,这就是他的目标。
第二将来做什么呢?我不会给出你将来做什么职业,不会的。我现在只讲你的目标就是,必须是NO.1,你必须做有追求的人,你必须在你圈子里面第一,各方面都要比别人出色,那是正常的。你比别人差是不正常的。他也很喜欢,他就觉得爸爸很厉害,对爸爸很崇拜,他就开始做,这就是一个目标的模糊性。
但清晰性呢,你所选择的职业不重要,而在于你有没有目标使自己不断地超越自我。小孩子有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之后,将来有一天他会发现他喜欢做什么。比如我的大儿子17岁,他就开始制定自己的目标,他说他不想过像我这样的生活,他也不想像他妈妈那样的生活,他喜欢走他自己的路。
他现在在思考。但是他对爸爸妈妈都很敬佩,觉得爸爸妈妈非常了不起。他说他像过他自己的生活,到底是什么生活呢?他说他还在探索,包括专业,专业我们会让他自己选,他喜欢什么专业就选什么专业,但我会告诉他(做为一种辅导),你选这个东西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会告诉你结果,也就像刚才那个学生告诉我他这样的选择,我就告诉他这种选择意味着什么。
我会告诉他选择的结果。他从小就得到这种指导的话,他就开始去想他要不要这种东西,最后他就可能会选择也可能会放弃。
但刚刚那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这样一个概念性。你们会把它当成是很单调其实操作性并不很强的东西,比如说把它变成一个“我要做某某第二”, 李嘉诚第二,然后发现这东西又不知道怎么实施,自己也很麻烦。这东西,我不喜欢李嘉诚,但我研究李嘉诚,模仿他学习他,但我呢?做什么呢?我可以做张健柏第一,我怎样做到最好的张健柏第一呢?那我就开始想,比如说是,根据我的个性,根据我的各方面条件,我喜欢做商业呢,喜欢做学术呢,还是喜欢做教师呢?都不一样。
那么你要研究你将来做什么,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那天讲的,就是要认识自我。你对自己很了解,你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相当于你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之后,你才知道应该找什么样的对象,或者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清清楚楚的。
你以为你喜欢,别人觉得你喜欢,其实不对。包括专业也一样。这里面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你要去完成这个工程的话,我相信在座的各位,真要完成这个目标,你们起码很长时间之内都会非常辛苦,因为你要找到自己喜欢要什么,到底要什么,绝对不像你上一堂课,告诉他你有个目标,“呱呱呱”你就给出来了,这些东西大多数是无效答案的。
尽管你以为是真的。这些东西你需要去反省自我,认知自我,自己去研究分析,花很长时间你才明白,原来我要的是这个。发现你要什么东西,首先对你就是一个挑战了,如果你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可能不会分析。或者是个表面上的目标而已。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怎么做。Ok,这个问题结束。
生:我想知道,区别财富和成功是多元的,因为这个社会成功需要情商很高的人。
张 :那当然。
生:但我看到很多人,他们不一定每个人都成功了,但我想知道情商对于成功……
张 :你能不能找一些情商好而不成功的例子给我听。我可以找到一大把智商好的人不成功的,但是我很难找到情商好而不成功的。成功当然要看你怎么定义,当你要说成功就是比尔盖茨,那我看世界上除了比尔盖茨以外,其他人都失败了。
生:情商对于成功来说,不可或缺。
张 :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 ?
生:我想知道我们今天上了情商的课之后,还需要那些途径,能够更快帮助我们去成功?
张老师:我发觉这个学生好性急啊。十二讲我今天刚开讲第一讲,你就要问第二讲,第三讲里面的内容。首先,情商是个很大的范畴,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只是情商范畴里面的其中一部分,很少一部分。那么情商这个海是很大的,几乎会说你除了智商之外的部分都是情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情商这个东西不是听课听得来的,谁告诉你听课听好了情商就高了,没门!情商是需要去自我训练的,而且自我训练的最佳时期还不是你上大学之后。
上周大家也记得我提到过“少年商学院”的概念,“少年商学院”训练他们什么?根本不训练他们什么国际金融,七七八八的MBA课程,不训练这个东西的。训练他们什么?基本的素质,比如说责任,自信,然后团队合作,自我认知,还有忠诚等等这些基本的素质。
这些基本的素质把他训练好了之后,他到了二十多岁,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商业人才。他需要补一点商业知识的话,他自己自学就能够得到。是吗?而不是说你学了几天的商业课程。今天还有个笑话,就是我的一个学生告诉我的笑话:他的同事有一个是MBA班毕业的,而且还是清华大学MBA的,在他面前牛得不得了。
他们在一起讨论投资问题,就开始打赌,打赌对投资的走向问题作出判断,但每次都是我的学生赢,后来就变成了笑话。
看来专业的不如草鞋班的(?02:16:40)。为什么是呢?因为他只学到了概念,没有学到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可能需要从小训练。如果我们从小没有得到训练的机会就像我一样,从小没有得到训练的机会怎么办呢?
我上大一时就开始自我训练,一直到现在我都在自我训练。而且你刚刚说我情商高,其实我不敢当,我情商其实不高,不过仍然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训练当中,谁也不敢说自己情商高。但是我重视到这个问题,这个跟读书没关系的东西。
就像我上节课讲到的,我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我学完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来:自古无用是书生。这句话我当时很痛苦,每天就想这句话,这是古人说的话(我喜欢读古文)。了解这句话特难过,为什么特难过?我发现读书没什么用!
搞什么东西有用呢?我就去研究跟读书没关系的那一方面我觉得更大的学问,那么我把这个学问研究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现在别人看来好像还可以,我自己对我的生活现状比较满意,但我要找不满意也可以,但是我觉得还可以。
别人会说,你怎么连……?就像我爸,他说你有什么稀奇的?你连个副教授都不是,你妹妹都当教授了!但是我说,哎,我当不了副教授,但是我还可以做武汉大学一个很了不起的老师,为什么呢?武汉大学资格最老的讲师!
所以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关键看你怎么定义,以及学习的东西,怎么自我训练。学了这门课以后,今天这堂课上完,我希望大家做的事情就是,仔细地回家去思考一下我要什么。特别是这个国庆节,根据国庆节期间的想法,有可能开学之后你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有个问题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根据我们的课程安排,我们在国庆节的前一天还有一节课,这节课大家的意见是上还是不上?上的人举手,我看看人数。好,我统计下上与不上的比例,是这样的意思:大家不上我也会来,既然安排我上这门课就是我的职责。
有一个人我也要上,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大家不上是可以理解的。可以理解的话,并不意味着大家不上就不上了,为了不影响上课进程,上的话就开特殊的课程,应该会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可能不讲人生问题,可能讲别的。谢谢各位!(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