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清中将 徐立清上将简历 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简介与上将中将名单

2018-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简介与上将中将名单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授予***等十人元帅军衔; ***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1.元帅--***(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

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简介与上将中将名单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授予***等十人元帅军衔; ***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提出加入中国***。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翌年,经***介绍加入了***。 1925年,***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初定***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以90岁高龄去世。***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 授衔时是***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 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 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 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 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外唯一的***。

***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副***,***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副***。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中央副***,第九届中央副***。

“***”中与***、***、***、***、***、***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1892-1986)四川开县人***,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 而***对他则别有看法。 授衔时***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 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三是***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 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 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 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

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 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 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 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

***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 建国后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象认为***一无是处也不客观, 授衔时他在***中位置仅次于***和***, 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第二副***, 成为***牵制***的首要人物, 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 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 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 以及他与***、***、***等人的历史渊源, 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 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 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 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 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同***类似, 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 他的资历仅高于***和***, 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

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 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 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 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 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 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 曾为总指挥的***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 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 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 没有出色的战绩。

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有关: 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 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 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 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 “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1897-1986)广东梅县人***,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 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 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 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

确定***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 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 “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 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和***。

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 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 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 ***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 长征中他一度接替***任红军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 二七年七月他向***、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 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 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 对粉碎“***”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 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都动不得,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平衡的因素减弱了, 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大将 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 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 而他长期是以***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 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 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相比。

***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 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 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 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 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 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 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 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 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自杀, 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 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 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秘书长, 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 二野参谋长***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 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 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 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 与元帅中***的情况一致, 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 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 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 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 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 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 在***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 任红军副总参谋长。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 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 ***任军长,他任副军长; 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 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 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 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 和***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 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 参谋长***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 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的路线, 又与此时主持***的***水火不容,加上他 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 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 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 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 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 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 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 但如果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出发, 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上将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洪学智、吕正操、***、肖克、杨成武、张爱萍。

共和国开国上将一共为57名,名单如下:

陈伯钧 陈明仁 陈奇涵 陈士榘 *** 陈再道 邓华 董其武 傅秋涛 傅钟 甘泗淇 郭天民 韩先楚 贺炳炎 洪学智 *** 赖传珠 *** 李聚奎 李克农 李涛 李天佑 李志民 刘亚楼 刘震 吕正操 彭绍辉 *** 宋时轮 *** 唐亮 陶峙岳 王宏坤 王建安 王平 王新亭 *** *** *** 肖华 肖克 *** *** 阎红彦 杨成武 *** 杨勇 杨志成 叶飞 张爱萍 张宗逊 赵尔陆 钟期光 周纯全 周桓 周士第 朱良才 1955年被授予中将的175位将军按授衔时所任职务排列如下:  廖汉生,;  肖向荣,  王尚荣,  刘少文,  王诤,  万毅, 苏静,;  谭希林, 杨秀山,;  孙毅, ***,  朱明,;  谢有法,;  刘志坚,;  蔡顺礼,;  王宗槐, 孔石泉,;  刘西元,;  徐立清,  袁子钦,;  张令彬, ***, 李耀, 饶正锡, 傅连暲,  田维扬,  张贤约,  ***,  唐天际, 汤平,;  阎揆要,  罗舜初,;  方强,;  刘道生,  周希汉, 顿星云,  陶勇,  康志强, 周仁志,  饶守坤,  赵启民, 方正平, 彭林,  刘昌毅,;  王秉璋,;  常乾坤,  徐深吉,  ***,;  王辉球,  朱辉照, 邝任农,  周赤萍,  曾国华,  聂凤智, 余立金, 曹里怀, 吴富善, 罗元发,  成钧,  谭家述,  周彪, 程世才,  李天焕, 欧阳毅,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 胡奇才, 黄志勇, 李寿轩, 崔田民 张震,  唐延杰,  陈庆先,  徐斌洲, 孙继先,  滕海清, 韦杰,  张藩, 刘忠,  莫文骅,  梁必业, 张池明, 倪志亮, 姚喆, 庄田,  刘浩天, 孔从洲,  钟汉华,;  黄火星, 杜平,  甘渭汉, 吴信泉, 曾思玉, 周志坚, 周玉成, 

曾绍山, 杜义德, 刘转连, 曾泽生,;  刘金轩,  郑维山, 王近山,;  陈正湘, 韩伟,  陈先瑞,  袁升平,  吴先恩,  赵镕, 张仁初,  彭嘉庆, 郭化若 张才千, 王道邦, 王紫峰,  肖新槐,  吴克华,  杨国夫, 彭 明 治,

 张祖谅, 肖望东, 丁秋生, 覃健, 鲍先志, 赖毅, 刘飞,  饶子健,;  王必成,  刘先胜,  梁从学,  林维先, 钱均,  周贯五,  廖容标,;  刘培善,  皮定钧, 张翼翔,  卢胜,  文年生, 梁兴初,  詹才芳,;  刘兴元,  温玉成,  陈仁麒,  张天云,  欧阳文, 杨梅生, 晏福生,  何德全,  吴瑞林,  孔庆德, 李成芳, 谭甫仁,  毕占云,  ***, 陈康,  范朝利,  钟赤兵,  黄新廷,  张达志,  冼恒汉, 韩练成, 王恩茂,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 郭鹏,;  张国华,  谭冠三,  张经武,  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军区司令员;  朵噶·彭错饶杰,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 韩振纪,驻苏联大使馆武官;  邓逸凡,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  张南生,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  李雪三,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委;  旷伏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 此后,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了一名中将:  1956年,聂鹤亭,装甲兵副司令员;  1958年,贺诚,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1955年授衔的800名少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