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炎重庆 林同棪国际(重庆)设计中心[最佳建筑奖提名]
汤桦,1959年生,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A D》编委 、《建筑师》编委等职。2006年成立深圳市汤桦建筑师事务所,任职总建筑师。
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86年在同一院系完成研究生课程并获硕士学位。
在从业20多年中,汤桦一直着重于研究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发展出自己独有的设计风格,并一直坚持着营造理想主义的生活空间。
作品简介:
当一位建筑师接受一位工程师的委托,设计一座房子时,一定会由于职业的相似而倍感其中所具有的挑战性和由此而产生的兴奋感。众所周之,林同棪先生是国际工程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其对于混凝土技术和桥梁工程学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其学术地位是世界一流的。
林同棪国际的设计团队具有典型的工程师风格,严谨而勇于创新。在与其董事长邓文中博士以及公司的数名董事多次交流中,深感其对于工程学和建筑学的独到见解。在当代中国日倾华丽和奢侈的城市风景之中,建筑师如何回答来自工程师的追问。特别是对于建筑理念和形式的追问,使建筑师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现代工程学与现代建筑学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历史传承。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夏季酷热、潮湿,冬季阴冷。林同棪国际(重庆)科研设计中心的场地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北面是连绵的山丘,南面是热闹喧嚣的城市风景。
林同棪国际(重庆)科研设计中心办公楼的功能相对单纯。为使设计师们能够获得相对于普通的办公室而言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和创造性地使用空间的机会,设计采取了自由和开放的策略。办公空间以开放式办公为主,体现设计机构的行为方式和空间特征。设计的切入点是针对重庆的地域和气候特征,寻找对应的建筑空间样式。
空间构成按由外到内的层次顺序分为:室外——遮阳板——阳台——办公室——走廊——中庭——走廊——办公室——阳台——遮阳板——室外。这种布局方式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电脑工作的光线环境及工作性质等综合因素,以获得一个在特定环境中的、具有地域特征的适宜的设计办公空间。在建筑完成后的使用中,使用者的反馈也充分说明了这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突出效果。
建筑围绕一个开放的中庭空间进行组织。沿着场地的东西方向形成一个带状的空间结构,由内向外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空间过渡。如果以空间的密度来描述其功能特征,由内而外,中庭位于其中心区域,一个由最低密度的空间,它是这个场地的空间主题,这座房子的形而上的主体。
向外渗透,形成一层交通和走廊构成的过渡区,环绕中庭。再向外则是功能的主体,办公区及配套空间。这是自由而开放的区域,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充分的弹性。最外侧则是一个格构和半室外空间,连结着阳台、休息区和房子的侧缘。
这种关系在房子的两侧互为对称,形成一种镜像的结构,清晰而具有张力。建筑的材料也因为空间的层次关系而发生变化。分别出现石材、木材、混凝土、涂料、玻璃等不同密度和效果的材料布局,形成一个过渡和递进的变化关系。
空间构成按功能分为一般办公空间、个性办公空间和共享中庭空间三大部分,各楼层以共享中庭组织两种不同形态的办公空间,既开发式的通用办公室、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室、图书馆及小型交谈室等空间单元,并以中庭中错落的连廊进行联系。
通透的空间造成了来往于房子和空间之中的流畅的气流和凉风习习的宜人环境。也为全体职工的互相交流与事业认同感提供了平台。在共享的中庭之中,红色的立方体悬浮于空间之上,如同企业的精神。之中所包容的功能是一个设计机构核心的精神财富:技术档案和文献资料。
路易·康(Louis I Kahn)曾经说过:“建筑是人性的载体,创造建筑就是创造生命。建筑如同人体,如同你的手掌。手指关节的连接方式造就了优美的手掌。在建筑中,类似的细节也不应该被埋没。你应该充分表现它们。一旦建筑的连接方式得到充分展现,看上去合情合理,空间就成为建筑。”
林同棪国际(重庆)科研设计中心办公楼的设计就是遵循上述理念的一次建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