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寿的团队 深创投创始人李万寿:最得意的事不是赚钱
深创投创始人李万寿:最得意的事不是赚钱时间:2015-03-21 核心提示:面对“从事风投十多年来,最得意的事”的问题,李万寿的答案不是参与了多少项目、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设计政府引导基金。 《支点》记者 蒋李 实习生 陈玲芝 如今,要采访到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创始人、协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协同基金)董事长李万寿,不是件容易的事。
以往,李万寿更像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不管是著书立说还是讨论演讲,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思考倾囊相授。
但从三年前开始,李万寿极少出席公开活动,也回绝了无数媒体的邀约。“唯一例外是参加校友会活动时,被‘间谍’偷偷报道了一次。”李万寿戏言。
作为风投界的名人,一半时间在空中飞来飞去是李万寿的常态,但这显然不足以解释李万寿为何突然如此低调。 “新时代应该让新人继往开来,现在出席公开活动全都是年轻一辈的,我这样老一辈也不该继续抛头露面了。
”采访过程中,李万寿一直鼓励协同基金的其他高管回答记者的提问,“他们才是公司的未来。” 不过,正应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老话,李万寿并不满足于创造利润,而是潜心创造出更多对中国经济有益的模式,比如深创投时代的“政府引导基金”、协同基金的“中欧投资平台”与互联网金融项目。
人生最大的转折是因为学业 很难有人想到,李万寿最早就读的都是与经济不沾边的专业:高考制度恢复不久,他便考入武汉大学,就读于哲学系。
而后,在中山大学念社会学研究生。 “不管哲学,还是社会学,都是重于思辨的人文社科。当时我感觉这些专业或多或少有些虚幻缥缈,太过于‘形而上’。”李万寿说。 毕业后,23岁的李万寿成为深圳市计划局(发改委前身)科员。
李万寿过去所学的东西,跟这个工作几乎都不搭边,于是他开始恶补经济学。 最初,李万寿在深圳读了一个大专起点的经济学本科班。不过,这段学习后,他并未拿到学位。“不是我不努力,是当时这个专业没有报国家教委备案。
不过,这一经历还是给了我很多知识,也算没有浪费时间。” 计划局岗位需要全面的知识结构,仅仅经济学依旧不够用。后来,李万寿决定接受再教育,在西安交通大学就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从官员到风投人,李万寿人生最大的转折也是因为学业。 1996年,深圳市开始计划每年选派一部分干部出国进修。经过层层选拔,李万寿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这第一批留学的公务员,后来也被称为深圳公派留学的“黄埔一期”。
李万寿选择了纽约城市大学,这所高校培养过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和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短短九个月学习转瞬即逝,但给他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下海。 1999年年初,李万寿担任深圳市风险基金筹备组副组长。
当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19.79亿元,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40.47%。但要进一步发展,在李万寿看来,股权投资是个大问题。 “深圳面临的问题将来一定会是全国都要面临的,而从事投资行业,时代和国家都会给予重视。
”高科技与投融资的结合充满魅力,这一年,35岁的李万寿跳出政府,参与深创投的组建。 深厚的学识基础,让李万寿在深创投的管理中游刃有余。他创造性地提出“双百”战略:首先,现有区域投资项目中,100%有区域投资经理参与调查、投资决策及后续管理;其次,历史上已形成的项目,100%有区域投资经理参与管理。
在2002年潍柴动力项目中,李万寿亲率团队赴企业进行调研,下工厂、车间,与高管团队、工人座谈,落实生产产品优劣比较,明确股权管理结构机制。
最终,此项投资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上全票通过,也给深创投带来巨额收益。 不过,李万寿的学业之路,并未因身份的转变而停止。
2004年,似乎为弥补早年未能拿到经济学学位的缺憾,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就读经济学博士。 率先设计政府引导基金 2005年,李万寿着手准备博士毕业论文,他第一次抛出了“政府引导基金”这一概念。 在他的构思中,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能越俎代庖、赤膊上阵代替市场作用,也不能无所作为、袖手旁观。
政府可以由以往的直接支持项目,改为设立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共同扶持特定行业、区域的企业群体。 “与资金雄厚、模式成熟的国际风投相比,中国优势恰恰体现在政府对经济要素的掌控力上。
由政府设立政策性引导基金,能让国有资本发挥引导、信用担保和放大作用,还利于有效拉动风投行业的发展。”李万寿说。 这一观点,与当时的政策趋势不谋而合。
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李万寿与时任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等人交流后,将博士学位论文系统整理成书《创业资本引导基金:机理、制度与中国视野》一书,在2006年6月正式出版。
政策颁布了,论文完成了,专著也出版了,紧接着自然是实践了。
2006年年底,深创投在苏州创立全国首家政府引导基金“苏州国发创新资本投资公司”,规模10亿元。基金成立后1年内,带动了苏州新设200多家风投机构,政府出资部分的投资能力有效放大了10倍以上。
很快有了第二只:2007年2月27日,由深创投参与的淄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淄博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在淄博市正式签约。2008年年底,深圳创新投将这个模式复制到全国18个城市之中。 此后,这一模式在全国星火燎原地发展起来。
“尤其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地方政府意识到产业调整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很高,纷纷发起引导基金。”李万寿说。 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只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接近1000亿元。
近期,国家层面在新能源等领域一些千亿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也在筹划组建之中。 而当记者问及“您从事风投十多年来,最得意的事”时,李万寿的答案不是参与了多少项目、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政府引导基金的设计。
为中国企业搭建海外的“家” 时光飞逝,在深创投已成为本土风投行业领头羊的时候,2013年上半年,李万寿带着“创始人”这个耀眼光环低调离开,创立协同基金。 为何会离开?这是每个关心他的人都会疑惑的。
而李万寿的回答是,“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中国经济以低成本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走向经济转型、缓速提升的新常态。 “过去十年的成功,是时势造英雄。而在中国经济的提档升级阶段,风投不仅需要专业素质与专业才能,更需要国际眼光与战略布局。
”于是,李万寿开始跳出以往格局,在更自由的平台上发光发热。 李万寿将新公司取名为“协同”,而与以往促进“政府资本 民营资本”的联动不同,他这次的“野心”更大:希望帮助国内企业发掘海外投资机遇,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协同。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中国风投在国内各个省份拓展业务,或多或少都能够找到一些当地朋友来出谋划策、协助调查。“出海”就不同了,一般企业很难找到“海外朋友”,便找国际投行机构帮忙。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靠谱:大多国际巨头所推荐的项目标的,大部分都是被全球各类机构看了无数次的同一批项目,含金量与精准度都很难把握。
“而且,国外的政治体制、文化氛围、人脉圈子等,我们都非常陌生。”基于多年风投经验,李万寿知道,只有真正掌控海外项目的渠道,才能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拿到优质标的。 2014年12月15日,协同基金主办的一次私享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罗斯柴尔德银行(法国)集团前行长米歇尔、法国安盛集团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丹尼尔两位国际资本大佬,在李万寿邀约下出席了活动。
活动中,李万寿公布了一个消息:“包括米歇尔在内的欧洲最富有、最权威的八大家族共同成立了一家投资控股公司。
协同基金已作为股东参与其中,这意味着我们今后也会是这个公司的董事和投委会的成员。” 这个投资控股公司名为LA MAISON,法语意思是“家乡行”,旨在为国内资本投资欧洲市场以及国际资本投资国内项目搭建一个像“家”一样的平台。
对于意图实现海外投资的国内企业而言,这是个福音;而对协同基金而言,这更是实现业务突破的一次巨大机遇。 “如果单纯依靠一些国际投行,没有海外的‘家人’,你就没有办法跟项目方达到有效的互动和交易。
而一个优质的平台,可以做到‘西出阳关有故人’,让协同基金及我们的合作方与海外项目构成良好的互动。”李万寿说。 最核心的评价标准是“人” 家乡行,也是李万寿对这场私享会的概括。
作为地道的湖北人,李万寿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格外轻松,一次次与在座嘉宾以“法国礼仪”拥抱。 除国际资本外,他给家乡带来的还有实实在在的签约项目:协同基金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合资成立武汉楚天协同创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同期推出湖北日报产业发展基金。
作为湖北省首只聚焦文化领域的产业发展基金,湖北日报产业发展基金首期总规模5亿元。基金以国家部委、省、市、区四级政府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协同基金董事总经理王木介绍,这一基金募集将在3月底完成,在已获承诺的资金投入中,政府引导资金为2亿元,优先级投资人为1.8亿元、劣后方投资人为1.2亿元。
细心的人可以看到,这个基金中依然有大量政府引导基金的存在。一位投资经理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疑惑:如今社会资本已十分活跃,风投发展也风生水起。那么,政府引导基金是否有些“过时”? 对此,李万寿有不同的看法:如今,已经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的确不缺资本,但资本的组织形式依旧缺乏,而政府引导基金依旧有存在的必要。
“不过,政府不能像以前那样,谁做风投就给他支持。现阶段政府更应该引导风投去做早期项目投资,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创新、创业的作用。
”李万寿说。 基于这种思路,湖北日报产业发展基金除围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整体上市、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和多元化经营外,专门设立了1亿元天使基金专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聚焦于创意设计、通信传媒、移动医疗、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等行业。
这项“天使计划”旨在扶持一批有潜力的初创企业,通过湖北日报的媒体资源和协同基金的融资能力,让被投企业快速发展,成为业内的“千里马”。 以往,风投资金的退出时间通常在5年以内。
“但我们深知,只有长期投资和扶持,才能够最大限度服务好中小型企业,而我们也敢于在项目中进行5-7年期的投资,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企业充分的帮助。”王木说。 不过,初创期项目的投资风险往往不可小觑,对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尤其如此。
那么,协同基金如何保证项目的优质可靠? 李万寿有一句座右铭,叫“要做事,先做人”。随着风投实践的不断增加,他将各种项目评估中孤立的因素结合起来,将“人”作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寻找具有颠覆性、社会责任感、未来发展潜力的团队。
不过,判断团队好不好,可要比判断企业的技术好不好要难得多。这也给投资经理的专业性、执行力带来了极大挑战。一般而言,好的团队人员组成要平衡,人力成本要优化,能够不断学习提高、适应新形势发展。
另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不签订对赌协议,则体现了李万寿的自信。“既然当了企业股东,我们就要跟企业同患难、共生死,真正从战略投资的角度去帮助企业。
先创造价值,再分享价值。” 在采访最后环节,记者向李万寿抛出一个问题:在政府引导基金之后,还打算设计出哪些能够改变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模式? 李万寿回答,互联网金融将是下一个方向,“答案将在一年以后揭晓,这一项目对整个行业可能是颠覆性的创新。”(支点杂志2015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