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裳的读音 许寿裳的《鲁迅传》:他们的友情就是一部书
他们的友情就是一部书(《鲁迅传》,许寿裳著,东方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许寿裳的《鲁迅传》由《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著作合辑而成。许寿裳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话语,展示出鲁迅精神的闪光点。
作者指出,鲁迅一生的目标,是追求理想的人性;鲁迅攻击个人,实为公仇,绝非私怨。 许寿裳(1883-1948),是鲁迅的绍兴同乡。
1902年他和鲁迅同赴日本,进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之后他们又一同跟从章太炎先生学习古文,回国以后同在教育部就职,同在几所高校执教,过从甚密,信函频繁。许寿裳对鲁迅极为理解,他曾引李商隐《哭刘蕡》中“平生风义兼师友”一句,以鲁迅为良师益友。
就鲁迅而言,活了56岁,写作近30年,相识满天下,至交并无多,像许寿裳这样的终生好友,更是屈指可数。
许寿裳的《鲁迅传》收录了鲁迅写给他的信,从1910年7月11日的第1封,到1936年9月25日的第69封,历时20多年而未中断,所谈之事关乎生活创作,细到看病谋职出书,等等,无所不包。
鲁迅曾写给瞿秋白一副对联:“天下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由此可见其落寞以及对友情的渴望。 许寿裳和鲁迅,两人的友情本身就是一部书。细读许寿裳的《鲁迅传》,犹如见到鲁迅一般真切。
陈丹青在推介朱正先生的《一个人的呐喊》时,言及许寿裳,以为许寿裳与鲁迅太近,不及朱先生有距离。意思可能是说,许寿裳的《鲁迅传》,带有太多感情因素,又不免受当时各种宣传的影响,以至于不够客观。
这种说法未必正确,写传记力求客观没有错误,但是完全客观不含个人情感几乎是不可能的。司马迁写《史记》,涉及具体人物时,作家的褒贬亦可看出。再则斯人已逝,许寿裳并无拔高甚至阿谀之必要。
许寿裳的《鲁迅传》由《亡友鲁迅印象记》(凡25节,1947年10月由上海峨眉出版社出版)和《我所认识的鲁迅》(凡13篇,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部著作合辑而成。
许寿裳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理解,揭示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从回忆中可以看出,鲁迅在弘文学院时,购得许多日文版书籍,如拜伦的诗、尼采的传记等。新书中间,还夹着一本线装的日本印的《离骚》。
后来鲁迅在《浙江潮》发表《司巴达之魂》,叙述将士死战的勇敢,少妇斥责生还者的严厉——其理想精神可鉴。 鲁迅一生的目标,是追求理想的人性。他的小说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他的杂文批判现实的种种黑暗,都是为了人的尊严。
鲁迅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专跟国民党过不去。可是他说过:“我所抨击的是社会上的种种黑暗,不是专对国民党,这黑暗的根源,远在一二千年前的,也有在几百年、几十年前的,不过国民党执政以来,没有把它根绝罢了。
现在他们不许我开口,好像他们决计要包庇上下几千年一切的黑暗了。”如果鲁迅有幸活到现在,我想他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也是不会停止的。 鲁迅间或攻击个人,但因其人代表着某一种世态,实为公仇,绝非私怨。
这使我想起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他确实有许多敌人,但是没有一个私敌。”移之鲁迅,极为恰当。我们现今的社会,就缺少鲁迅这样的人,所以许多问题不能被揭露,不能被改正。
鲁迅关心的问题至今仍然没得到解决,时代精神的萎靡使我们的学人百年来没有超越鲁迅的精神高度。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来帮助我们度过精神的难关!(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