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柴荣 临汾郡公柴绍和周世宗柴荣谱系研究 5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有一通宋代"柴孝子墓碑",碑铭曰:"古今姓纂,柴为姜姓,齐太公之子名高,孙奚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氏."可见柴举乃柴姓之始,而高柴齐人,在濮阳做过卫国副宰相,后居太康,故太康为柴氏始发之地.  在之后的秦.汉.晋.唐.五代约一千四百年的漫长岁月里,载入史册的柴氏名人集中在河北省的冀南一带.  柴武,河北栾城东柴村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一员大将."以将军前元年率将二千五百人起薛(今山东滕县南),别救东阿,至霸上,二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有一通宋代“柴孝子墓碑”,碑铭曰:“古今姓纂,柴为姜姓,齐太公之子名高,孙奚以王父字为氏,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氏。”可见柴举乃柴姓之始,而高柴齐人,在濮阳做过卫国副宰相,后居太康,故太康为柴氏始发之地。

  在之后的秦、汉、晋、唐、五代约一千四百年的漫长岁月里,载入史册的柴氏名人集中在河北省的冀南一带。  柴武,河北栾城东柴村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一员大将。

“以将军前元年率将二千五百人起薛(今山东滕县南),别救东阿,至霸上,二岁十月入汉,击齐历下军田既,功侯(其封地在今赵县城,晋称棘蒲)”,曾与项羽决战垓下。斩与匈奴联合攻汉的韩王信于参合(一说是武子柴奇)。

文帝4年率十万军大败并虏反叛的北齐王兴居。死于孝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葬于栾城寺下村西,曰柴武台。因墓台高且旷,古柏笼罩,花草丛生,“柴台晓雾”成为栾城一景。历代文人墨客多到这里游览吟诗。

现台上正在建占地390亩的文化公园。  柴诞,河北邢台平乡人。据《平乡县志》记载,柴村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年)冀州刺史柴诞的故里。柴诞曾封“开国任城侯,随官爵士国,封广平。”死后葬于他的封地(今南和县)西任城村西。

现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柴诞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昌盛不衰。据《柴村寺碑》所载,齐天统时有数十人为官,其中有:章武(今河北黄骅西南)太守、柴惠始曲安令、柴惠元虎喷将军、柴柳舒州(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主簿、柴洪琥渤海(今河北南皮县)太守、柴神奴赵州(今河北省隆尧县旧城)主簿、柴养奴赵郡(时治所在广阿,今隆尧东旧城)太守、柴次州任县(今邢台市任县)令、柴路生易阳(故址在今邯郸)令、柴惠文柏仁(今隆尧县西部)令、柴道回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太守、柴宝香镇远将军、柴句龙广阿(今河北隆尧县旧城)令、柴善兴南和(今邢台市南和县)令、柴军文襄国(今邢台县)令、柴于无极(今河北省中部偏西)令、柴安熹平舒令、柴灵凤襄国(今邢台县)令、柴龙朝邯郸令、柴队生山羊太守、柴宝荣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太守、柴灵和隔县令、柴太和五原(今包头市西北)令、柴军仲上柱国、柴怀振冠军将军中散大夫、柴士和高平(今山东济宁市)令、柴世安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令、柴庆义阳(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柴由灌          弭侵将军、柴令和白马(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令、柴党世上乐太守、柴焦汉南和令、柴韩真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令、柴江郡主溥、柴加禄光州(今河南光山)都督、柴神宝清野将军、柴奴恒广州(今广州市)主薄、柴钟离乡豪都督、柴挥涯平阳和广平(河北省南部)二郡太守、柴世文郡功曹、柴周、柴秋淑、柴太兰、柴僧业、柴龙、柴散和柴赵显等,世称“柴半朝”(主要摘自柴璋骥《任城诸侯国、柴诞国王的历史记载》)。

  柴绍,字嗣,晋州临汾人,推测其先祖于西晋时由邢州南和徙此。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巨鹿郡(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公。绍自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补隋太子千牛备身,与赵州(时昭庆县今隆尧东部)李氏大族是世交,关系甚密,娶荥阳太守李渊第三女为妻(后被封为太平公主)。

唐高祖李渊即位,拜绍左翊卫大将军,累进征讨,屡建奇功,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华州刺史,镇军大将军,徙谯国(今安徽亳县)。

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柴守礼,后周邢州尧山(今隆尧县西部)山南村人(一说南和人)。与周太祖郭威同里,妹归太祖为后。后无子,以守礼三子为子,是为世宗。守礼从洛阳终。世宗之世,未尝至京第,以元舅礼之。

  圣穆皇后柴氏,邢州尧山人(一说邢州龙冈人)。与周太祖郭威同里,遂以归焉。太祖微时,喜饮博任侠,不拘细行,后常谏止之。太祖状貌奇伟,后心知其贵人也,事之甚谨。及太祖即位,后已先卒,乃下诏:“故夫人柴氏,追册为皇后,谥曰圣穆”。

  周世宗柴荣(公元921-959年),周太祖郭威养子,圣穆皇后之侄。改名郭荣,世称柴世宗。邢州尧山人,生于邢州之别墅。封晋王,判内外兵马事。

太祖崩,遂承大统。他在位六年,改革政治,整顿***,奖励生产;先后取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淮地区十四州,又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这些措施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不愧为一代英主。

驾崩,葬河南省新郑市郭店乡陵上村西,陵曰庆陵,庙号世宗,谥曰睿武孝文皇帝。现皇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柴宗训,周世宗柴荣第四子,生于澶州之府第,封梁王,显德六年(959年)嗣位,立八月,因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陈桥兵变逊位。

入宋,封为郑王,开宝六年(973年)崩于湖北房州,同年十月葬于陵上村庆陵之东。陵曰顺陵,谥曰恭皇帝。  从上述柴氏先人的业绩中,表明迁徙到冀南一带的柴氏可谓人才济济、英杰辈出,他们的历史足迹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柴氏家族繁衍发展的主脉络。

从载入历史的柴氏第一人西汉的棘蒲侯柴武,到西晋的开国任城侯柴诞直至五代周世宗  柴荣,表明柴氏家族的文化中心已从春秋时的河南太康转移到了汉时的河北栾城,后又向今邢台地区的平乡县转移,并在这里形成望族,延续长达260多年。

从北齐天统年间(565-569年)《柴村寺碑记》中收录的柴氏仕官名单中知,上至将军,下到县令达40多人,这种“柴半朝”现象确实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柴诞及其子孙所处的年代,正是西晋永嘉至东晋十六国时期。西晋末年爆发的由匈奴贵族刘渊、刘聪父子发动的“永嘉之乱”,致使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大举入据中原,史称“五胡乱华”。

正是在永嘉三年(309年)羯人石勒据襄国(今邢台市),并在邢台立都称王,取国号为赵。“五胡乱华”导致了北方汉民族十之六七,纷纷南迁。在这种背景下,居住在邢州地区的柴诞家族,处乱不惊,不但没有消沉和南迁,反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有那么多的精英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做官,最远的北到内蒙包头的五原,南到广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迹。

此时的邢州不仅是柴氏家族文化的中心,也是柴氏家族走向华夏大地的新起点。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以上所提到的柴氏所居之地的村庄,栾城有东柴、南柴、寺北柴村;平乡有南柴、北柴和柴口村;尧山有柴家庄;邢台也有柴家庄。又查任县有柴庄;南和有柴垒(里)村;巨鹿有柴王城。

这是冀南柴氏聚族而居,安土重迁,落地生根,不忘始祖的重要体现,也是柴氏文化的一大特征。这意味着冀南一带的柴氏一脉相承,同属一支。  至于冀南一带的柴氏渊源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我们不妨作如下的分析。

远在春秋时期,邢台、尧山、平乡、南和一带曾一度是卫国的属地,卫灵公墓就在平乡。柴举的祖父高柴也曾随孔子来到尧山脚下,西南端的“孔丘”就是当年孔子的停车处。

后卫被晋灭,邢州、栾邑等地均属晋国,战国时又归赵国。而卫都朝歌向北经邯郸、邢州、赵州(晋时为棘蒲)至真定自古就是一条南北交通大道,这都非常有利于国人的迁徙。估计在战国后期或秦初,河南太康柴氏因某种原因北迁到了棘蒲西北的东柴村(今属栾城县),到了东汉末年,栾城(并入平棘县)柴氏又从冀州所辖的诸侯国赵国平棘县南迁到赵国平乡县。

大概到了北齐时,平乡柴诞的后人柴韩真和柴挥涯先后任临汾令和临汾太守,从而在临汾留下了一支柴姓族人,到了唐初出了个赫赫有名的霍国公柴绍。

唐朝末年,时居太原的柴绍第六代孙翰林学士柴孟端的次子柴玭,屡举不就,便东徙来到山川秀丽的邢州尧山脚下定居,靠其父的家资,置地建舍,很快成为当地豪右。

他善施舍,济穷人,人尊称柴翁。他在邢州龙冈(治所在今邢台百泉)和南和等地建有别墅。  历史赋予了邢州柴氏千载难逢的机遇,据《旧五代史》引《隆平集》所载:“柴翁者,尝独居室,人以为司冥事。

一日,笑不止,妻问其故,不答。翁嗜饮,  妻醉之酒,乃曰:上帝有命,郭郎为天子。”柴翁慧眼识英雄,把其女嫁给了郭威。《旧五代史》又载:“帝以唐天佑十八年,岁在辛巳,九月二十四日丙午,生于邢州之别墅。

年未童冠,因侍圣穆皇后,在太祖左右。时太祖无子,家道沦落,然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这就诠释了史志中有关圣穆皇后和后兄柴守礼及侄柴荣籍贯记述的矛盾。

在之后的岁月里,柴荣跟随养父郭威,习文练武,读了大量的诗书和黄老著作。后汉建立,郭威升为枢密使,掌握军权,他拜为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在开封家属被汉所杀,他全力支持郭威举兵杀向开封;郭威代汉而立,他拜为澶州刺史;郭威儿子全被汉隐帝所杀,他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加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驾崩,他即皇帝位。

他年富力强,胆识过人,神武雄略,继承养父的未竟事业,为实现他的“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目标,不失时机地对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他亲自率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愧为一代英主。  正是有了像柴武、柴诞、柴绍的众多精英,才铸就了柴氏家族的历史辉煌,也正是有了像柴荣这样的英主,柴氏家族才迈向了鼎盛。